培养农村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有益探索

时间:2022-05-15 05:15:25

培养农村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有益探索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的重要。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较多,针对目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厌学心理比较严重的情况,笔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兴趣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和心理教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思想品德课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出现了上课睡觉、说话、开小差等违反课堂纪律的问题,厌学现象很严重。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体会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二、实施过程

1.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平时课余时间,笔者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拉近和学生的心灵距离,减少对抗心理。在与学生交流谈心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平时很少回家,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多数只是管吃喝的,很少能与孙子孙女进行心灵的沟通,所以面对这样的“留守”学生,教育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励、关心,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要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的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课程内容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对每一章的导入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情系祖国—民族文化,我们的血脉》这个内容时,笔者首先向学生提问:“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国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什么传统文化”?学生马上来兴趣了,纷纷回答:指南针、活字印刷、丝绸之路、戏剧、太极拳等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相当的活跃。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进一步提问:这些文化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学生就会产生急着翻书本,学习知识的心理,这对后面的课堂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3.巩固学习兴趣

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 “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了讲述、讨论、辩论、活动、游戏等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例如,在讲《欣赏与赞美》这一章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中,开展了一个“猜猜他(她)是谁”的活动,让学生写同学的五个优点,然后大家一起猜那个同学是谁,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在活动结束后,笔者还对活动过程与学生进行分享和引导,下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还反馈说很喜欢搞这样的活动,以后要多举行类似的活动,这个活动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2)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

初中生仍不减好动、爱玩的特性,好胜心、自尊心也强。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例如在讲《竞争与合作》一课时,笔者和学生进行了一个叫“无声传递”的游戏,学生积极参与游戏,玩得很兴奋,在游戏中体会到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意义。另外,教师的讲课语言还要风趣、幽默,语调要抑扬顿挫。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例如:在讲《诚实守信》这一内容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做到诚实守信,有学生提出说老实人会吃亏的,当时笔者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辩论题目,于是笔者提倡大家辩论“老实人会吃亏吗?”这个问题,大家就各抒己见,争论得很激烈,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平时笔者还经常鼓励学生勇于到讲台当一回老师,笔者觉得在学生锻炼当老师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4.发展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品德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例如,在讲《关爱社会》这一内容,一开始笔者并不急着讲课本内容,而是向大家提问:“最近我们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新闻和事件?”学生纷纷回答:5.12四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金融海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关注起这个社会来。适逢2009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笔者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上课前做一个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家的变化》的小调查,课堂上再让他们交流分享,学生都踊跃发言,其他同学也乐意倾听别人家的故事。这一课后,笔者还联系课后阅读,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给自己制定一个环保行动的小计划。学生在做这道题时都认真思考,并且表示以后会付诸实践。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很多同学养成了看新闻读报纸,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样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三、效果与反思

多年来,笔者担任初级中学思想教育多年。总结经验,上述提到的措施实施效果明显能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兴趣,学生认知水平也明显良性发展。

由于前几年农村学校一般区分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往往出现重点班级实施效果很好,但在普通班级的实施效果就不太如意的情况。笔者觉得原因如下:重点班比普通班的学生学习自觉性高,普通班的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课堂纪律比较差,在开展活动、游戏时,虽然参与积极性高,但课堂秩序比较混乱,课堂气氛乱,活动难以如期进行,且在讨论的时候,少有学生愿意参加讨论。所以上述所提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兴趣的措施不及需要教学的技巧,还有赖教师有效管控课堂纪律,这一点后续还需笔者及广大教师继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有效经验。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指导初探 下一篇: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技巧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