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和谐

时间:2022-05-15 12:10:45

低碳\生态\和谐

1 论坛概况

2011年6月25―26日,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承办,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管理学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管理学院、美国学者出版社、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五届绿色旅游管理国际论坛”在暨南园顺利召开。

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旅游高校、研究机构、旅游业界的众多代表参加。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管理学部院士刘人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Debby Cannon博士,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林德荣教授,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Gabriele Strohschen教授,台湾暨南国际大学观光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士彦教授,台湾高雄餐旅大学观光研究所吴英伟博士等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论坛以“绿色服务与旅游管理创新”为主题,6月25日上午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本届论坛组委会主席、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系主任梁明珠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副校长宋献中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百年暨南的风雨历程,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的发展成果;刘人怀院士和Debby Cannon博士分别代表国内外主办单位致开幕辞。

2 大会主题发言

大会邀请了7位学者作主题发言,同时邀请了广东韶关丹霞山、开平碉楼两处世界遗产项目代表作专题介绍。

戴斌教授全面回顾和总结了1978年至今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历史,认为市场化意义上的旅游业在中国的兴起使得以国民大众为主导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导向,为了让更多的国民参与和分享更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应通过实践导向、学科建设、产业应用三方面的合作夯实国家旅游综合实力,遵循绿色旅游管理理念,努力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Debby Cannon博士介绍了美国酒店与住宿业协会针对能源、水、固体废弃物所制定的技术标准对饭店业实现最小化污染的实际指导效果,分析发现73%的顾客和78%的雇员趋向于环保型旅游企业,显示出旅游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性。

林士彦教授探讨了顾客对于环保酒店房间消耗品的需求,认为可以找出最佳的消耗品供应组合进行适当减量提供,利用提供最少的消耗品来兼顾顾客满意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从而实现环保酒店绿色管理目标。

白长虹教授则对旅游业“无烟工业”的称号进行了反思,指出旅游业的奢侈消费助长了负面环境影响,并结合青岛、海南岛等实际案例分析认为绿色旅游管理在中国旅游发展过程中具有广阔作用空间。

Gabriele Strohschen教授在绿色旅游管理背景下提出树立对旅游的正确认识、立志于从事旅游管理、良好的旅游服务意识等7个判断学生能力的标准,呼吁中国教育者吸收欧洲和北美在旅游教育中的先进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解析现实旅游问题的能力,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积累后备人才力量。

梁明珠教授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为案例,认为可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环境、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保护和传承人保护,提高居民文化“自觉性”、引入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文化空间重构、生产性保护等多元化途径,促进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吴英伟博士在可持续旅游发展与规划基础上,以台湾黑郁鱼文化观光季为例指出事件旅游可持续不仅仅体现在环境可持续上,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文化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上。

广东省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开平碉楼景区副总经理周洽强和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丹霞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黄大维分别做了专题报告,高度强调绿色旅游管理理念在世界遗产项目旅游开发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绿色旅游管理将成为未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3 专题会议

3.1 世界遗产与景区管理专题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挺之教授主持该专题的讨论。重庆理工大学牟红教授针对长江三峡生态系统特质构建了旅游仿生态系统,并提出相应的共生策略。海南师范大学罗艳菊副教授以张家界为例探讨了游客感知的公园质量属性与满意经验的关系。西南大学田世政副教授从演化博弈视角总结分析了九寨沟社区参与旅游模式变迁的动态过程、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河南工业大学乔光辉副教授则以云台山为例揭示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和情感图像)对游客满意度的积极影响。福建农林大学黄秀娟教授介绍了森林公园技术效率与经营效益关系的研究成果。天津财经大学谢芳教授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探讨了旅游资源群概念在环境承载力调控中的应用。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廖丹评估和介绍了美国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状况。

3.2绿色旅游与低碳旅游专题

专题主持人厦门大学旅游管理系系主任林德荣教授首先作“高铁时代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的专题发言,指出高铁使得“游客居民化,居民游客化”,并预测高铁将进一步推动旅游的大发展。河北经贸大学姚丽芬研究认为,虽然中国的碳排放和国内旅游之间短期存在波动,但长远发展应是稳定平衡关系。北京联合大学刘啸副教授指出,应用空间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旅游各环节的能耗与污染,进而保障低碳旅游模式的实施。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高丽敏副教授以北京为例提出了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关举措。西南财经大学李文勇则提出了少数民族村寨实施绿色旅游管理可引入的三种动态能力模式。

3,3城市旅游与目的地营销专题

专题主持人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杨振之教授强调规划中以自然为本,以居民为本,为人们提供本色的自然体验和生活体验。华南师范大学郭华博士指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各利益相关者中建立一个适当的利益妥协和治理机制。北京联合大学徐菊凤教授就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武汉大学熊元斌教授提出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创新模式,强调政府、协会、社区、媒体、企业和个人等所作的营销努力。暨南大学王华副教授分析了城市观光巴士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相应的运营模型。

3.4酒店与旅游管理服务专题

在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吉小青副院长的主持下,与会者结合自身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青岛大学李岫教授梳理了30年来中国酒店业研究文献,强调了基础研究的紧迫性。中山大学谢礼珊教授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指出员工在旅游业服务品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湖南商学院唐慧博士提出酒店员工工作满意度是多层次的综合指标,并构建了三个层次满意度评价体系。山东大学宋振春教授也针对旅游管理服务以《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城市旅游发展》为题进行了交流。

3.5旅游市场与游客行为专题

在中山大学谢礼珊教授主持下,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吴英伟博士选取835个参观高雄的大陆旅游者进行旅游动机和吸引力感知衡量,并确定了旅游消费特征。中山大学黄力远结合心理、激励因素和先验知识建立了一种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的理论模型。衡阳师范学院彭惠军以衡阳雁峰寺为例对佛教寺庙旅游者进行了群体类型的细分。中山大学刘静艳教授以鼎湖山为案例研究了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对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并构建了生态服务质量理论模型。

3.6旅游教育与旅游发展专题

专题主持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夏赞才教授以《旅游高等教育:解构与重构的可能性》为题分析了多数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选择非旅游企业就业的现象。暨南大学研究生杜明研究证实,专业实习对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倾向具有显著影响。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卢灿辉探讨了大学生酒店实习工作满意度与留职意愿之间的关联性,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交流。广州南沙大酒店副总经理杨结先生从企业角度阐述了教育机构、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的Gabriele教授也建议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可参照德国旅游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通过这次旅游学界与业界共同的盛会,与会人员深入地交流了学术观点与问题,增强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界的广泛沟通,对绿色旅游管理创新研究将是一次巨大的促进和推动。

上一篇:加尔各答:寻找“老虎”的家 下一篇:中国旅游业“潮涌现象”的预警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