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服装教学系统革新

时间:2022-05-14 04:56:03

职校服装教学系统革新

服装工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近年产业发展非常活跃的一个亮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服装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和稳定扩大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迅猛发展,服装行业的产业结构也日趋成熟,服装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技术院校必须坚持“课堂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新形势下我国服装行业的人才需求

加入WTO,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使我国服装企业深受其惠,同时日益加快的国际服装品牌本土化进程,给本土服装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挑战。面对竞争和挑战,国内的服装企业应抢抓机遇进行产业升级,加快原材料储备以及先进设备引进,从被动的模仿加工型企业转变为“向创新、向品牌”要效益的新型企业。产业的高速发展必然对科学技术人才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人才的依赖大大增强,行业中急需业务上既熟悉服装生产流程,了解服装市场,对时尚流行和服饰配饰有敏锐的洞察力,又能在企业的变革中有发展的潜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面对当前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服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品牌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产品推广、树立服装品牌形象,要求毕业生必须是有知识、有主见、有锐气、有创新意识,能够在产品运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由此可见,新形势下服装企业迫切需要的是一批掌握几门专业的高级技能,同时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即“专业+管理+信息”的“三合一”的高技术、高智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职业院校服装教育的市场化之路

第一,职业技术院校对人才培养要以行业市场为目标,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作为主线,切实突出专业教学对于服装职业岗位群和服装教育特色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职业技术院校兼有职业性和高等性双重特性,所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未来就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职业素质,又要兼备普通高等教育人才所具有的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技术院校应按照企业、行业特点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市场经济结合、与企业发展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的原则;不断开拓创新,实现有效整合与高效整合,将独立的、分散的教学内容和与企业脱节的专业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解构与重组,形成新型教学课程模式。

第二,职业技术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要积极创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突出主干理论,重视和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理念。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对其技术应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只靠理论教学就可以实现,更主要的是靠实践教学来实现。这就要求改革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比重,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奠定基础。这是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对服装专业教育创新的建议

其一,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转变传统的重绘画、轻实用的务“虚”不务“实”的现象,审视科学、技术、设计、艺术的关系。职业技术院校服装绘画基础教学,大多采用美术学院基础美术课的教学模式,由几何形体、静物素描、石膏五官及石膏像,再到人物头像写生、半身像素描写生,分别按顺序进行训练,积少成多,由浅入深,逐步将训练难度加深。其实服装设计的绘画教学并不需要缜密、严谨的美术基础练习,因为首先绘画只是教师及其学生们研究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是对服装的材料性能、量体、造型、结构、工艺制作及服饰配套等方面的训练;其次服装绘画表现的是服装款式与人体各部位关系,人是第一位;最后在企业生产中,服装是塑造吻合于人体、款式的立体造型。所以,绘画基础训练应强调画面的完整性、节奏感(表现时注重空间感、质感、虚实、厚薄、干湿、笔触等)等非光影效果的理性表现,以结构素描和大量的人体、着衣人物动势的速写等短期作业作为教学主体内容。

其二,针对社会岗位、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基础板块、专业岗位理论技能板块、专业岗位实践板块三个部分。这里着重指出的是,在专业技能教学中,重视对服装造型以准确、美观、合理的结构把握,注重服装的着装具体形态以及细节描写。以结构课程模式为基本主体,形成设计、结构、工艺、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一条龙教学方式。通过建立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课程教学体系,整合优化相关课程与教学环节,有利于使学生从直观形象中掌握设计的美感,获得服装制作的兴趣和原动力,从而培养创新人才。

其三,要充分考虑专业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突出服装产业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学生拓宽择业面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1.服装教育要认清面临的宏观形势,把握市场。市场要求教学必须熟悉服装潮流趋势、市场需求潜量和销售潜量及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培养造就具有广博的文化艺术素养、较强的现场设计与生产管理能力的多能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转变技术加艺术的传统服装观念,而是以服装为载体,深化学生对技术文化的认识与感悟,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

2.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古老的制衣行业正孕育着新的一轮商业技术变革,能否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准确地掌握服装行业的活动状况,俨然已经成为衡量每个服装企业竞争力的新标准。因此,职业院校服装专业应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和实践内容,增加计算机技术、网络应用知识比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内容。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实现计算机软件和服装专业知识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服装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服装教育必须以前瞻的眼光,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除了服装专业课程均普及双语教学外,还必须让学生掌握商务礼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知识,提高其交流能力。

其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结合校内外实践条件,建立以校内理论教学,学校和企业双方“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学校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研制成熟的设计项目,和企业共同合作,开展实战型产品开发项目为载体的设计与制作教学活动,并由企业投入市场。这样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促使学校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融合,实现“双赢”。

随着现代服饰文化与服装工业的飞速发展,服装企业急需实用型、应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职业院校服装教育,应针对市场需求,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开展结构设计实践教学革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将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与企业先进的技术结合,从而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达到产教与工学结合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上一篇:老师教育课程建构 下一篇:教育技术人才培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