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05-13 06:28:29

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的实施是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在课堂教学是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引导其学习,让其会学习。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提出问题,会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识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具体表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只有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的目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提出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问题创造条件,在教学难点与关键处,要精心设计、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并适度地启示和点拨。如教学勾股定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会学生会问。

让学生探索新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探索新知。教师是导演、观众,学生是演员。教学中面对新知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看书探索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及知识的发展过程等,后小组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拓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让学生交流思路。给学生创设充分“说”的环境,变“听众”为“主人”,在小组交流中国思共想,在互说互议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发现规律。在教学中如果将静态的、内隐的教学规律转化为动态的、外显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在学生积极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中挖掘出规律,总结规律,那么学生的认知将发生“质”的飞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教师要研究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一篇: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感的培养 下一篇:怎样做好对幼儿的渗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