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浅析

时间:2022-05-13 04:33:37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浅析

摘要: 借词是各种语言中共有的现象。英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借词,其中不乏汉语词汇。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看,中国在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英语借词汉语借词

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不断地吸收外来的词汇是丰富和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借词,有时叫外来词,是“直接从外语引进的词,或者通过翻译一个概念或模仿一个概念,取自另一种语言的词”(《语言与语言学词典》)。语言之间相互借用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英语经过1500年的变迁,从几个日耳曼部落的语言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语言,这与其词汇系统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现代英语拥有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词汇量。莎士比亚时代记录下来的英语词汇只有14万,而现已达到50万,并且每年仍有5000个新词进入英语。英语的外来词多来自于希腊语、拉丁语和中东语言,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词汇进入英语。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有1000多个,居英语中借词第11位。在语义上,这些汉语借词涉及饮食、器皿、生物名称、地理、艺术名词、宗教和哲学名词、政府和政治词汇等。这些汉语借入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值得研究。本文拟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借入方式、借词的变化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

有记载的汉语词语最早进入英语发生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如litchi(荔枝),tea(茶)。这一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西方文化开始直接接触和碰撞,中国特有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开始为西方所认识并传到西方。

十八世纪,开始于十七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学与文化都有很大的进步,而清政府却对外部世界茫然不知,仍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中西方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只是一些零星的活动。英语从汉语借入的词汇有ketchup(番茄酱),pekoe(白毫)等。

十九世纪早期情况与十八世纪没有太大区别。到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紧接着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中西方文化开始大规模接触和碰撞。这一时期被英语借入的有代表性的汉语词汇有kowtou(叩头),shanghai(诱拐绑架,诱骗或迫使),chop-suey(炒杂碎)等。

到了二十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有更多的汉语词语被英语借入,诸如chow mein(炒面),mahjong(麻将),dim sum(点心)等。事实上,随着我国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和更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这种交流仍然进行并将继续下去。

二、汉语借词的借入方式

汉语是表意文字而英语是表音文字,是两种不同体系的文字,而英语辞书所收录的汉语借词都已经成为英语的词汇,像其他的英语词汇一样,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所以汉语进入英语的词要经过音、形、义的组合变化。英语从汉语中借用词汇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音译

音译是引进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最常用的方法,基本上是纯粹的拟音处理。英语中绝大多数汉语借词都是由音译而进入的,它们多数是人名、地名、朝代、政府名称的专有名词,以及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为主的普通名词。如China是汉字“秦”的音译,英语中的cha(茶),litchi(荔枝),yamen(衙门)等也都属于音译词,只是有些词并不是普通话发音,而是福建、广东一带的方言。还有一类音译词首先进入的不是英语,而是通过其他语言辗转进入英语的。如tea一词经过西班牙语,而silk一词经过了拉丁语。

2.意译

意译是保持汉语的内容,按照汉语的字面翻译,也就是逐字逐句翻译,主要用于引进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新事务、新现象的词语,这些英语词一般是两个以上的短语。如:open-door policy,special economic zone,Spring Festival等都属于意译的借用方式。总的来说意译法是一种归化译法,时间一久,这类词的汉语踪迹就逐渐消失了。但有时这些意译而来的英语短语带有中国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如果我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某一个时期的中国政治状况不了解,就可能无从理解这些英语。

3.音意译相结合

所谓音意结合法就是将原词一分为二,一半音译,一半意译。这种译法把本民族的语言成分与从异族借入的词语成分结合起来,如:Beijing opera(京剧),Confucianism(儒教),Maoist(主义),Dragon-boat festival(端午节),Chinatown(唐人街)等。这样的借用方式大大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和语言表现力。

4.省略翻译表示事物属性的词汇

有些汉语词汇除了表示事物的名称还添加一个表示该事物属性的词尾。英语使用者觉得这些有些多余,所以在借词时只保留事物的名称,而省略表示属性的部分。如:“茅台酒”在英语中变成Maotai,“乌龙茶”译为oolong,“太极拳”成为tai chi等。

三、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变化

英语对于外来词具有很强的改造能力,进入英语中的汉语词汇大多发生了一些变化,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词已完全成为英语词汇,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文体当中,使用频率较高。如:China,Sino-,silk,tea等。

2.有些词被借入后其原有的含义被扩大。如shanghai一词引申为“诱拐”的意思;出自the Great Wall的China Wall现在可以表示a strong barrier(巨大的障碍);Chinese puzzle原指中国的七巧板,现泛指复杂难懂的问题。

3.有些文化含义比较丰富的汉语借词不易为英美等国的人理解,通常用黑体字、斜体字或加引号来表示,有时还加同位语等形式附注释,以方便阅读。

四、结语

作为一种语言学现象,在英语中出现汉语借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二十世纪以来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的扩大,汉语学习和汉语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的欢迎和青睐,与此同时,国内外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地影响着英语中汉语借词的产生。这种现象必将使英语中的汉语更加丰富,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及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而言,这种现象可以作为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窥镜。

参考文献:

[1]唐祥金.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语言文化因素[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汪榕培,常骏悦.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上一篇:简述英汉语言中的互借词 下一篇:会话幽默产生的心理预设机制与语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