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坚持“四适度”原则

时间:2022-05-13 11:50:57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坚持“四适度”原则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是通过教学促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衡量高效课堂的唯一指标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发展的程度。

下面,笔者针对部分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通过“四个寻找”谈谈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主体适度,寻找“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恰当结合点

在青年教师“满月课”中,出现了片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有位青年教师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整个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教师结合“四种消费观”编了两个小品,让两组学生分别进行表演。然后安排一个学生充当小老师调控整个课堂,四组同学抢答小老师的提问,再由另外四个同学组成“专家组”对四组同学的回答做出评判。在整个过程中,参赛教师没有任何参与,在学生的表演全部结束后,该教师只是简单地说了句:“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小老师也当得很像。”然后就指导学生列出本课的知识框架,既没有对学生的错误观点做出任何点评,也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拓展。

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角度看,的确比较新颖,不妨说是对教学形式的一定突破和有益的尝试。尤其是把小品表演艺术引进课堂,增加了教学新的元素,令人耳目一新,颇具亮点。可是教师袖手旁观,游离教学之外,让人匪夷所思。这种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何谈起。教师不能霸占课堂,但也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自由驰骋”,缺少了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容易迷失方向,课堂就显得无序和杂乱,缺少应有的理性美、和谐美。“主导作用”自动让位,有意缺席,不能不发人深思。

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主导和主体有机结合。当学生的表演全部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总结,不能仅停留在提供答案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展示的创造性思维等优良品质,对问题做多角度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焦点,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到升华。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走入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学生无路可循时,教师要给他们铺路架桥……教师应当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二、热闹适度,寻找“课堂氛围”与“触动思维”的恰当平衡点

赛课时课堂气氛很重要,有的参赛教师为营造课堂氛围不惜一切代价,出现过于追求形式的花哨而忽视课堂教学实效的现象,忽略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挖掘和深层次分析,表演、作秀的成分较多,触动学生思维的较少。

教师通过引入游戏等个性化的设计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自然是奇妙一笔,但是课堂教学不同于书画――以独创而显示艺术魅力,它受课程目标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制约,即使是创新,也是在“舞池中舞步”,进行个性化设计的目的不是追求表面上轰轰烈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是触动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思考。

三、创造适度,寻找“创造教材”与“回归教材”的恰当契合点

在“骨干教师”教学比武中,有位教师在教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用戏剧的形式组织教学,听课老师无不称赞这位教师良好的戏剧表演能力。该教师在课堂上或演京剧,或唱越剧,或展示民族舞蹈,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演唱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的代表作,形神兼备的表演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异彩纷呈,把所有听课者带进了艺术的殿堂,徜徉其中。课堂几乎沸腾起来了,有几个学生甚至站起来听课。可是45分钟的课,老师的表演花了近30分钟,回归教材时间显然不够了,只能草草收场。

笔者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又能回归教材,这才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该教师在执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理应先让学生探究文本,引导学生认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对世界文化特有的贡献。然后激发学生探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特殊意韵、审美结构的强烈愿望,当学生欲深入感知中华文化深层内蕴时,再辅以教师精彩的片断表演或用多媒体视频音频的直观展示,学生就能生成理论知识与艺术直觉所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及认知能力。这才是依本拓展、依纲张目。

创造教材的前提是立足教材,做到心中有“本”;处理教材要从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依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去选择、拓展和整理。唯有如此,才能恰当地寻找到“创造教材”与“回归教材”的恰当契合点。

四、预设适度,寻找“预设”与“生成”的恰当交汇点

当前,参赛教师在赛课时普遍都会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较差,加上参赛教师在赛课时内心紧张,应变能力相对较弱,如果遇上突发事件教师易生惊慌,往往会生硬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预设的教学流程上,无疑是个瑕疵。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讨论和研究的较多。笔者想谈谈教师赛课时在内心不同于常态课时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笔者认为可以选用以下方法应对:一是课前做好预案,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解决措施,比如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幻灯片就考虑多做个超级链接;二是给课件减肥,给课堂生成预留更多的空间。比如,有一位参赛教师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课时,整个课件只有八张幻灯片――三张图片、两个问题、一个小结、一个探究、一个课题,他配合使用了小黑板等常规媒体,对整个课堂的把握就显得更加轻松自如,更好地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活动成功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常山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选准切入点 活学文言文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创设优质情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