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5-12 05:22:00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一个人正确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分析、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是语言学科,在文学的宝库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名人古迹、天文地理、哲学史诗等。这些社会知识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感悟作品、鉴别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巧的培养,是一线教师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采用多种手段,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死板,停留在教师读、学生听的阶段,教师的阅读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没有阅读的体会,无法真实地掌握课本内容,学习兴趣不浓厚,整体的学习成绩不好。比如教师只是对课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种观点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一致。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通过建构自我阅读过程,形成阅读能力。

二、改革朗读评价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

在教学中可采用评读的方式将学生的朗读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读与评中提高朗读能力与鉴赏能力,真正享受到读的乐趣。学生既是读的主体,又是评的主体,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师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首先告诉学生,同学的点评对我们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看到读的好处,看到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同学的肯定与批评都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这样激起了全体学生参与评读的激情,在具体的朗读中,我再进行相机诱导,如一个学生朗读完毕,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学生读得好在哪里?你能像他这样读出来吗?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示范一下要怎样读。这样引导的作用远远大于那种以好与差评论学生的朗读。这样评读,学生在不断地读与评中进行练习,调动了朗读动机,激起了强烈的朗读热情,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朗读真正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主动阅读习惯,都能做到课前预习,一边阅读一边做读书笔记,能够查字典、词典,能够重点摘抄,能够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没有把眼睛死死盯在课本上,而是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只要有时间,就手不释卷,培养了语感,不自觉地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阅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写作水平也随之进步,真正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仅仅将阅读的范围限制在课内的课文,那么即使课文分析得再透彻,读死书,死读书,最终也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做法非常好。魏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没有将学生的眼光束缚于课本,而是将报纸、期刊、小说引进课堂,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精读和泛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按照平时制定的阅读常规进行阅读练习。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系统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四、实现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

1.制订读书计划

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学习目标、不同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如低年级可选择童话、儿童诗,这类作品充满奇特的想象,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提倡亲子阅读。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读书活动,参与推荐读书标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中高年级学生一般被要求每学期至少读三本书,同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有时要上台演讲。教师可有意识地推荐书目,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展开,做到阅读有计划,读中有指导,读后有交流。

2.师生共读

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一至四年级: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语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五至六年级:引导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也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读书心得交流。平时,教师除要阅读规定的儿童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期末举行“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努力为学生提供发表“观点”的机会

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刊等媒体,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阅读能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一个善于阅读的民族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民族,是一个文化、科学素养极高的民族。因此,语文教师应主动担当这一重任,通过阅读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品位,丰富学生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我们更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小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学周刊,2012.4.

[2]孙秀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学周刊,2012.7.

[3]魏长英.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与教材的有机链接.学周刊,2012.8.

[4]贺净霞.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学周刊,2012.8.

上一篇:从社会心理角度谈高中物理的教学 下一篇:英语听力对话中的语用预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