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研究综述

时间:2022-05-12 05:38:57

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研究综述

一、 社区福利服务的界定

(一) 社区福利服务的概念

我国无论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都很少使用社区福利服务这个概念,当然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本文也不想刻意去总结一个社区福利服务的概念,而是试图理清与之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城市的社区福利服务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展的社区服务,又是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社区建设的目标。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和依托,以自助―互助的广泛的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增进公共福利,提高服务质量的区域性社会服务。我国的社区福利服务作为民政部倡导的社区服务的一部分而存在,在民政部门主管的范围内展开,这里的社区福利服务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对于民政对象的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从另一角度看,社区福利服务是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这里社区福利服务是把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与社区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把社区福利服务纳入社区服务的范畴,强调其服务性;一方面又把社区福利服务以及社会福利纳入社会保障的体系,强调其福利性,而实际操作中社区福利服务和社区服务是两个不同的指标体系,这种局面不仅给理论研究造成了困惑,而且也给实践操作带来困难,因此,必须理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社区建设虽然是在社区服务之后提出的,但是一般都把社区服务包括在社区建设中。社区福利服务既是社区服务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有学者则先从社会福利体系中分出社区福利,然后又从社区福利中分出社区福利服务。同时,笔者认为社区福利和社会福利社区化是含义相同的两种表达,另外也有学者把社区福利服务与社区福利和社会福利社区化看成是等同的概念。

(二) 社区福利服务的对象

社区福利服务对象的模糊源于对社会福利的内涵一直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和社会福利的对象不明确。社区福利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论者认为社区福利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全体居民,社区所有成员在社会福利的分配过程中,都有资格享受,把福利看作全民性的福利、普惠性的福利,而狭义论者则认为社区福利的对象是社区特殊的群体,社会福利资源分配给那些真正需要福利服务的特殊的困难者,其福利对象不是全民的,把福利看作是一种选择性的福利。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社会转型,我国社会福利模式所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福利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都使传统的选择型福利模式受到挑战,这就需要扩大福利对象的范围,逐步建立普惠型的福利模式。

(三) 社区福利服务的模式

社区福利服务的模式指社区福利服务资金筹集、服务形式以及运作方式中带规律性的一般特征与共性。福利资金是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助、还是来源于社区居民自己筹集,服务形式是局限于政府干预、自上而下的传统方式,还是以居民需求为基础、自下而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等,是区分不同社区福利模式的主要依据。

二、 我国社区福利服务研究进展综述

我国学术界对社区福利服务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每个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社区福利服务进行了研究。沈洁探讨了社区福利服务的体系与运作机制,强调了家庭福利服务的重要性,指出社区福利的大厦应该由政府、市场、家庭、志愿者团体四根支柱来支撑, 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协作、互动的机制。江立华则分别从社区建设和社区福利可行性的角度讨论了我国社区服务的制度建设问题和我国发展社区福利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后来,他们俩从社区福利的供求现状、制度构建、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城市社区福利的相关问题。王思斌以吉尔伯特的福利输送理论为参考框架分析了政府在社区福利服务建设中重设施、轻服务的现象,造成服务设施建设的目标偏离,他提出政府应该支持可获得性社区福利服务的发展。另外,一些学者针对我国社区福利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重构社区社会福利体系的思考。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国外社区福利模式,提出建立一种新的市场偏重型社区福利模式。

以上学者的研究都为我们研究和提高社区福利服务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实践上的指导,但是对于社区福利服务的研究大多都依附于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而且大多学者多专注于城市社区福利服务,对农村的社区福利服务的研究还很少,这些都说明我国关于社区福利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 我国社区福利服务的历史发展概述

我国的社区福利服务是以社区服务为先导,社区建设为方向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开始建设城市社区组织体系和依托社区的社会服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城市建立了街道-居委会体制的社区组织体系,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福利服务的资源主要在企事业单位里,这种社区组织体系由于自身在规模、质量和制度等各方面的缺陷,在整个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轨带来的单位制的弱化和国家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的改变,社区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我国从20世界80年代后半期开始在城市大力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1986年民政部首次提出了要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 1987年9月, 民政部在武汉召开部分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 确立了依托社区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活动, 以全面提高城市居民整体福利水平的工作思路。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利民便民的社区服务活动”。这些行动和政策的确为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1993年民政部等14部委联合的《关于加快社区服务业的意见》确定了福利性是社区服务的核心, 但对社区福利服务缺乏系统的研究。1995年民政部颁布的《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又进一步明确了以发展社区福利服务为中心的社区建设原则, 从而使我国城市社区福利建设工作得以在全国全面展开,90年代后期我国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2006年国务院1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专门强调大力推进社区服务, 指出社区成了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群体的聚集点和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如何建设社区,如何搞好社区服务,以满足多层次、全方位的居民需求,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重大问题。2008年8月召开了两岸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大会的主题为“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取向”丰富的内容既涵盖了理论层面的中西社会结构差异与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 也涉及了经验层面的社区福利服务实务操作。可见, 随着居民对社区福利服务需求的逐渐增加,政府对社区福利服务政策的制定和学者对社区福利服务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有关社区福利服务长期积累的问题太多,社区福利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社区福利服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 对我国社区福利服务的研究进行综述对提高社区福利服务的水平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

(郭江花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岳红波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

上一篇: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中国乡村治理创新模式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