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患者并发结核感染3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12 12:33:26

慢性肾衰患者并发结核感染35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并发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1995~2007年间收治慢性肾衰并发结核感染患者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入选35例,占同期慢性肾衰发病人数的3.84%,肾衰感染结核机会高于普通人群(χ2=83.803,P=0.000);男女肾衰患者并发结核的机会相似(χ2=0.013,P=0.910);60岁以上高龄肾衰患者并发率较高(χ2=6.565,P=0.038)。肾衰并发结核临床表现类似于单纯结核,但非典型的肺外结核多见于单纯结核者(χ2=54.148,P=0.000) ,占82.9%;结核菌素阳性率14.3%,低于单纯结核者(χ2=29.820,P=0.000);肾功能愈差愈易并发结核(χ2=8.268,P=0.041)。治疗以低肾毒性药为主,但肾衰并发结核感染患者药物负反应增多(χ2=7.526,P=0.006);转归上并发结核后可加速肾功能恶化,而结核治疗显效后肾功能可改善(F =4.581,P=0.035)。结论 慢性肾衰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可为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 结核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33-03

慢性肾衰并发的结核感染表现为低热、消瘦、疲劳、厌食、咳嗽等非特异症状,常认为是尿毒症本身、体液过多、透析致热原反应所致;同时结核感染形成的胸腔积液和骨质破坏与尿毒症性胸膜炎、尿毒症性骨病临床表现相似,故结核感染早期极易误诊、漏诊。本文回顾我院收治的35例慢性肾衰并发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5~2007年间入我院的慢性肾衰并发结核感染患者进行观察。慢性肾衰诊断根据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于1992年6月安徽太平会议,分为四期。其间入院慢性肾衰患者913例。结核病诊断依据除食欲下降低热、盗汗乏力等临床表现外,必须至少符合以下一项诊断标准:①检出病原菌2次以上;②经病理学证实;③PPD试验强阳性;④X线影象学提示为浸润性肺结核;⑤发热1月以上正规抗菌治疗无效,但抗结核治疗1月内症状缓解。排除肾结核致肾衰2例,最终入选患者共35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9岁。

1.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三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标准为P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点

慢性肾衰并发结核的患者共35例,占同期慢性肾衰发病人数的3.84%,肾衰感染结核机会高于普通人群;35例患者中男性感染率为3.91%,女性为3.76%,男女肾衰患者并发结核的机会相似;肾衰的不同年龄段均可并发结核,但以60岁以上高龄患者发生率较高,感染率为5.41%。详见表1、2、3。

2.2 诊断特点

慢性肾衰并发结核临床表现类似于单纯结核。35例患者中,表现为低热28例(82.9%)、咳嗽18例(51.4%)、咯血2例(5.7%)、呼吸困难4例(11.4%)、盗汗25例(71.4%)、乏力食欲不振22例(62.9%)、恶心呕吐19例(54.3%)、体重减轻31例(88.6%),但诊断上仍表现出以下特点:

2.2.1 非典型的肺外结核多见 35例患者中,结核感染的部位主要为非典型的肺外结核,占82.9%,其中以胸膜结核(22.9%)和淋巴结核(14.3%)最为多见。肾衰并发非典型肺外结核的比率要明显高于单纯结核感染者。详见表4。

2.2.2 结核菌素阳性率低 35例患者中,PPD阳性率为14.3%,低于单纯结核患者。详见表5。

2.2.3 肾功能愈差愈易并发结核 911例患者中,代偿期患者156例、失代偿期患者198例、肾衰竭期患者337例、尿毒症期患者220例,其结核并发率分别为1.28%、3.06%、3.56%、6.76%,随肾功能损害加剧,并发结核机会增加。详见表6。

2.3 治疗与转归特点

结核的治疗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考虑到乙胺丁醇肾毒性,药量减半,或改为吡嗉酰胺。4周后,35例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

2.3.1 抗结核药负反应增多 35例患者中,服三联药物,2月左右出现视觉异常6例,停用乙胺丁醇后视力逐渐恢复;出现双下肢麻木、肌力减退3例,停异烟肼2周、服维生素B6后症状减轻,总不良反应率为25.7%,明显高于单纯结核患者三联治疗者。详见表7。

2.3.2 并发结核后可加速肾功能恶化,而结核治疗显效后肾功能可改善 35例患者并发结核后,Scr在1~2周内不明原因升高,而经抗涝治疗后,Scr又有所下降。详见表8。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同时合营养不良、贫血和血浆蛋白水平降低,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是结核的易感人群。本例报道并发结核感染的者占慢性肾衰发病人数的3.84%,这一数据和国内其他研究[2~3] 3.5~4.2%的数据基本一致。慢性肾衰并发结核感染远高于国内普通人群0.72%的结核感染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慢性肾衰并发结核的几率进一步增加,60岁以上感染率已达5.41%,其原因可能与老年病人机体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并且终末期肾衰比例较高有关。慢性肾衰竭易发结核,这在结核病的预防和诊断上应该引起注意,尤其对老年慢性肾衰更应重视。

慢性肾衰并发结核临床表现类似于单纯结核,表现为低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盗汗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由于这些都是非特异性症状,临床上易归咎为尿毒症,对透析的致热源反应或一般细菌感染,所以容易造成漏诊。因此,对慢性肾衰患者出现以上表现、并有胸片异常、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抗炎治疗一周以上无效、应考虑结核。可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然而,慢性肾衰患者结核感染大多为非特异性的肺外结核,发生率为61.2%~75.6%[4],原因不清。本例肺外结核占82.9%,以胸膜结核和淋巴结核最为多见。同时,本例中肾衰并结核患者的PPD阳性率仅为14.3%,远低于单纯结核患者PPD检测的阳性水平,考虑也和肾衰患者的免疫低下有关。另外,本例还发现:肾功能愈差愈易并发结核,代偿期、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结核并发率分别为1.28%、3.06%、3.56%、6.76%。这些在慢性肾衰患者结核病的诊断过程中都应该引起注意。

从慢性肾衰并发结核的治疗上看,因肾衰及血透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清除,故药物副作用发生的机会较多。本例中在2月左右出现视觉异常、双下肢麻木、肌力减退等副作用,总不良反应率为25.7%,高于单纯结核抗涝治疗副反应的发生。因此,抗涝治疗应相应调整药物的剂量,并选用肾毒性低的抗结核药物。同时,治疗中也应注意加强支持疗法,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从转归上看,本例发现:感染结核后,Scr在1~2周内升高,表明结核是慢性肾衰的加重因素。而经抗涝治疗后,Scr又有明显下降,表明慢性肾衰并发结核早期肾功能减退是可逆的。这进一步提示,慢性肾衰并发结核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总之,本研究发现:慢性肾衰患者易感染结核,60岁以上患者尤为多见;结核感染以非典型的肺外结核多见,结核菌素阳性率,肾功能愈差愈易并发;治疗中抗涝药物负反应增多;转归上并发结核后可加速肾功能恶化,而结核治疗显效后肾功能可改善。这些慢性肾衰并发结核的特点在临床诊治中都应该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

[2] 张再伦.慢性肾衰患者并发结核感染21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4:648.

[3] 叶文玲,李学旺,李航.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诊治[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23(5):535~536.

[4] 蒋建平,侯凡凡.慢性肾衰竭并发结核的防治[J].中国血液净化,2006,5(l1):795~796.

上一篇:盐酸丙卡特罗气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 下一篇:74例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