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崛起

时间:2022-05-09 10:31:27

新能源崛起

今年1月至今,全国众多大城市出现连续数天笼罩在有毒雾霾空气里的可怕现象,其中又以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为甚。很多大城市居民在出门上班时,不得不戴上了口罩。

据官方的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报告还指出,空气污染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几乎同步,并且严重依赖煤炭作为廉价可靠的燃料来源,煤炭所产生的能源占全国能源总需求70%,约80%的发电依靠煤炭,而煤炭恰恰是对空气污染最严重的能源。

国际能源机构(IEA)称,中国已赶超美国成为第一号能源消费国。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25%的农村地区受到酸雨影响,2/3的大城市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最低空气污染标准。世界银行估算,环境污染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

发展以风电、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能源产业对环境构成的强大威胁。中国近年来开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各种清洁技术,也制定了各种鼓励发展的政策。2005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消耗对原生能源消耗的比例从10%提高到16%;2020年相比2005年要削减40%-45%单位GDP的碳能源强度。2009年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清洁能源给予了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中国在这几年形成了对清洁能源发展比较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中国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中国认识到,要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发展清洁能源,改变能源结构。一方面得益于较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从世界各国吸收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随着节能等理念的推广以及政策的引导,新能源在中国本土的需求将会逐渐扩大,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政策对清洁技术的支持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据韩文科观察,中国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这些领域,这些年也在大力鼓励民营投资,而且民营投资力量很强大,民营企业也很多。

合作与竞争

电力耗用一次能源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0%以上,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世界排放的40%以上,意味着电力已经成为能源变革中最有潜力的领域。

中国国电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电力集团,主要是从事电力生产,在全国拥有数百家发电企业,还控股经营了几家上市公司。国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米树华表示:“新能源应该引领未来能源的变革。因为我们也感受到了,新能源是解决金融危机以及气候危机的一个战略性支点。我们集团最近这几年围绕新能源产业加大了开发力度,特别是风机制造技术,还有火力发电场、等离子点火技术以及太阳能制造技术,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法国阿海珐是一家能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地热发电和海上发电。“新能源运动的方兴未艾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好处。”阿海珐可再生能源事务部全球首席执行官斯里瓦斯塔瓦(Anil Srivastava)说道,“过去几年,我们先是看到从欧洲向外的技术转让,中国的国电公司也充分地受益于这样的技术转让,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现在中国在这方面的替代技术已经和欧洲的技术不相上下。”

他补充道:“风电是很好的例子,还有太阳能光伏发电,也是中国跳跃式发展的领域,带来了很多机会。中国不应该是这种技术的终点,我们也可以和中国建立技术合作的伙伴关系。”

有了相对优惠的政策,企业也发展很好,各方都没有感受到威胁,但是评论人士还是认为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存在着竞争,而且也嗅到了一些紧张的气氛。

国际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道:“竞争确实存在,这是好事。除了美国、中国、欧洲之外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阿拉伯世界、印度,除了中美欧三强之外,其他参与方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不是说这样一个规模就已经定下来了。大家可以携手画一个更大的饼,每个人可以分到更大的,这样更好。”

全球500强企业都在中国有投资,可能很少有企业会说自己是外企,因为已和当地企业融合在一起。“当然保护主义确实存在,这也是我们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和最大障碍。” 吴昌华说道。

技术与人才

在美国、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这场赛跑,出台政策都比较快,但如果比技术,中国确实处于不利的位置。虽然中国生产了很多风电以及太阳能设备,但是核心技术都不在中国手里。在技术上中国对于欧盟和美国有较强的依赖性。

“核心技术往往都是价格比较昂贵,非常复杂的技术。与其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还不如一起各施所长,共同实现今后10年清洁能源的目标。”吴昌华表示。

现有的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75%都是西方的。吴昌华觉得,中国在技术上的增速还是令人可喜的。当然,除了资金的投入外,中国还必须打造健康的生态体系来鼓励价值链,鼓励人才进行更好的研发。“中国外汇储备非常大,为了能够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在研发方面花力气。我非常看好中国前景,但是目前技术研发的基数比较低。”吴昌华说道。

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中国政府决心很大,政策推进的速度也很快。但是,无论是制造技术还是投融资的体制和能力都落后于美国和欧洲。

韩文科认为,中国企业也一直在努力,包括大型国有企业,但要赶上美国和欧洲,恐怕要花20到30年时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比如教育系统造就不出这么多清洁能源的技术人才。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培养人才是缓慢的,中国出台了人才培养的政府计划,目前还是很缺乏技术人员。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核心技术都在外国手里。但是中国希望这些都进来,最先进的核电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都可以拿到中国来,中国人并不怕,而且付了比较高的价格来购买。这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他说道。

清洁能源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重要问题。里瓦斯塔瓦谈道:“中国必须在知识产权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韩文科指出:“中国对清洁能源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非常在意的。在中美能源交流对话中,美国人也经常提到这个,但是做了一番讨论后,他们就感觉到这个问题可能不存在了。因为中国一直在保护知识产权。中国这么大,各种法律法规的落实确实有一个过程。就像节能环保一样,如果中国企业都按完全按照法律去做,那么中国的环境就很好了。”

“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知识产权,基本上各大公司,我认为他们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在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他说道。

碳市场运作

推进清洁能源计划在很大程度需要碳金融的支持。碳排放交易是很有用刺激融资的工具,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到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当中。欧洲以前比较领先,现在美国也在迎头赶上。是否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全球统一的碳市场的出现?

“碳交易市场目前最主要的一些政策还悬而未决,这就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益可国际环境金融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凯利(Paul Kelly)认为,“碳排放市场的交易机制正在逐渐形成,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某种程度上还有中国,已经在碳交易方面有了一些想法,出了一些政策。碳金融市场确实开始崭露头角,但是还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逐渐成熟。” 该公司正在从事碳排放交易。

他憧憬道:“如果某天早上醒来,发现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框架,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市场,那么我想一定会感觉超棒。但是毫无疑问,我们还是需要等待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市场,目前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在企业的投资决定中是不是考虑了全球碳排放价格和中国当地的碳排放价格?有没有考虑当地法律法规的影响?

“关于碳排放价格问题,我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严格遵循政府制定的政策,也就是严格认真地考虑碳排放问题。”米树华表示,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做了减排的承诺,国电集团围绕政府提出的减排目标,确定以新能源引领企业发展的战略。“我们的重点是突出火力发电厂的清洁燃煤的技术,建设节能环保的绿色电站。再一个就是着力加大水力发电,还有就是紧紧围绕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风能以及核电的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我们的绿色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清洁能源比重要达到40%。”米树华说道。

中国目前没有规定企业一定要有减排额度才可以进行买卖,但财政政策对金融企业要贷款和项目审查都有一些规定,如果不符合绿色发展的国家政策,贷款就要受到限制。相反,如果发展清洁能源和清洁排放技术等,更容易得到贷款。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碳金融,但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所体现。

美国、欧洲都在呼吁碳金融交易,中国也在跟进研究碳金融市场,很多机构都在研究。韩文科说道:“中国建立了一些交易所,目的就是要进行碳交易。中国也会很快在这些方面跟进,这个市场肯定会有,而且一旦发展起来肯定在世界上是很大的市场。”

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去年联合撰写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市场力量—需求方寻找价格更低的供应方;东道国的优惠政策,以及中国政府的支持政策。

该报告还指出,作为全球市场的后起之秀,中国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中国投资者面临的挑战来自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法律、商业和文化。在国际上,中国缺少经验,缺乏对国际低碳市场运作方式的了解。在国内,很难从中国的银行获得贷款用于海外投资,尤其对中小型企业而言。中介服务存在明显的能力缺口,包括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

海上风电起飞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近期表示,风电已经成为中国仅次于火电、水电的第三大电力,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电力能取代风电的地位。

中国海上风电虽然遇到各种瓶颈,但对于海上风电技术的探索已很火热。沉寂了两年多的第一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今年将会迎来新的转机。

上海、江苏、山东、河北、浙江、广东海上风电规划已经完成。辽宁大连、福建、广西、海南等省的海上风电规划正在完善和制定,初步确定了4300万千瓦的海上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目前已有38个项目,1650万千瓦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累计并网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到2020年,累计并网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风电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电源。

除了技术和施工瓶颈,海上风电要想发展还有两个关键性要素:一是海上风电开发管理体系的成熟;另一个则是电价政策的引导。如此巨额投资以及高风险,技术、管理、电价体系尚需提升和完善。

为了促进海上风电的发展,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最近表示,长期会考虑推出海上风电标杆电价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投资。开发商只要具备条件可以向国家能源局提出申请,能源局原则上会把前期工作先安排下去。

主要沿海省份都有海上风电项目,或者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如果均能在“十二五”期间开工,500万千瓦的目标并不难实现。而这一目标只是释放中国发展海上风电的信号,更重要的是,通过500万千瓦项目的实践,海上风电开发管理体系得以逐步建立,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对于2015年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的目标,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认为,不必为目标能否完成担忧。“除了特许权项目外,还有其他项目和示范项目蓄势待发,只要政策逐步明朗,前期工作逐步到位,就具备了加快推进的潜力。”他表示。

页岩气革命

今年1月初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大力开发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协调发展风电,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其中提到的清洁油气——页岩气日益受到关注。

在如今气候变化问题日渐增多的环境下,美国的页岩气变革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全球性能源运动,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很多国家开始对自己的页岩气资源进行评估。北美一直在天然气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该地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市场,而且也正在实施行业变革和引领全球新趋势。

油气行业领域的全球策略师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e)最近指出:“亚洲油气行业正在挺进新的领域,主要生产大国和企业正瞄准新的策略,从巴基斯坦到新西兰的这片广袤区域上也再次发现了新的机遇。”

今年2月21日,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前者将获取后者两处位于澳大利亚的勘探资产部分权益,双方还将共同进行中国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开发研究。咨询机构安迅思息旺(ICIS C1)认为,这象征着中国企业进一步涉足海外的页岩气勘探开发。

据安迅思息旺观察,中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除了加强与有页岩气开采经验的国外能源企业合作学习先进的开采技术外,还需要依靠放开的竞争环境。而无论是何国企、私企还是外企,在产业发展没有成熟之前,都面临着页岩气的开采技术、资金投入、环境污染、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难题。

安迅思息旺近期的《中国页岩气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地区)。现有区块属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油田,四大企业获有优先开采的主动权。

国有油气公司垄断页岩气探矿权可能会不利于页岩气领域的发展。上述报告指出,参与页岩气探矿权招标是其他企业获得上游资源的唯一方式,而页岩气的探矿权招标将会逐渐向外资和民营企业放开。

“独立石油公司已经开辟出新的天地,国家石油公司也制定出全球策略,另外授权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在寻求笼络勘探资金。”策略师克拉克如此描述亚洲油气行业在页岩气领域的举动。

前景是美好的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应保持理性,切勿一哄而起,以避免重蹈光伏产业的覆辙。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加工与制造国家,近一年来,光伏产业的情况确实有点不妙。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日前宣布进入破产重整。在欧美国家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政策的的打压下,由于海外市场萎缩,光伏行业整体发展陷入困局。

今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国家发改委官员对记者承认,近期光伏、风电设备等新兴的产业确实出现了产能过剩。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全球太阳能光伏总产能大于实际需求量1.5至2倍。2011年统计的中国光伏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跌落到112家。但当年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是2009年的7倍。

“一些领域的本土市场尚待挖掘,现阶段主要依靠海外市场。以光伏产业为例,海外市场的贸易摩擦,使得行业企业发展面临被动的形势。”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肖珺表示,“光伏企业在出口海外市场的同时,应该不断扩大内需市场,后者才是该产业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包括风能和太阳能在内的清洁能源的前景是美好的。“从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来看,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还谈不上过剩,比例还很小,总量也很少,现在仍然处于发展过程中。”韩文科说道。

上一篇:Finland–Nordic exporter of clean tech and ... 下一篇:环保产业迎来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