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5-09 09:16:18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尝试

[摘要]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孩子养成各种好的习惯后,自然就等着收获成功。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①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语有云:"少年若成性,习惯自然成。"意思为:习惯须要从小培养,才能不费多少力气,而且容易获得成功。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对象》一书中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由此可见,一个人所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受用终身,效益无穷。由于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认知、个性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也缺乏对正确事物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成人的引导,而教育就正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特申报了《在数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问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对于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成长成才的习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经过三年多的实验,收获颇多。下面就研究体会谈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因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中少不了聆听教师的讲解和倾听同学的发言。首先,听老师讲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开学初,我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上课要注意听讲,听清楚教师所提的问题、教师的解题思路、教师所总结的方法,在学生听的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偶尔叫几个学生重复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其次,听同学回答也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途径。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路,更能对他人的回答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必要的补充。特别是,同学之间的思维水平比较相近,有时候,教师的讲解未必学生能听懂,但是换作同学的语言后却能使人明白。比如在教学文字题:"27乘9加6的和,积是多少?"时,②发现学生有两种列式:一种是27×9+6,另一种是27×(9+6)。教师用缩句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一些学生不理解。这时王典方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打个形象的比方,如: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话中弟弟吃的是'哥哥的苹果',并不是'哥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上面的9离乘号最近,就用27×9。"话音一落,其他学生猛然顿悟,深受启发,都渐渐明白了本题的正确解法,并且为以后的理解题意找到了好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做的习惯

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把自己的糖果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要表示道歉,东西要放整齐,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饭前便后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而这里所说的就是指的一些做的习惯。

做的习惯之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游戏的公平性"时,学生怎样才能体会到游戏的公平性呢?所以让学生边摸球、边观察、边讨论,在活动的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要想达到公平,必须放入相同个数的不同颜色球。经常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好习惯。

做的习惯之二是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数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课前的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课后互相监督、帮助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做的习惯之三是学生做数学作业中的良好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养成:①认真审题,仔细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②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③阅读课本知识的习惯;④使用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到了学生毕业时,有95%学生已养成并具备这些好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只有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将数学的知识真正学会,才能提高创新意识。赞科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操作、猜想、推理、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用激励的语言:"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诱导、启发、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如:在"分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把分数转化为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师问还有哪些方法?学生很快找到了以下几种:①利用商不变性质,②直接相除(被除数的分子分母分别除以除数的分子分母),③利用法则(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教师都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同时也要有不断反思的习惯。对所学习的内容及时的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发展其思维品质。

四、培养学生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以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除此之外,数学知识结构是严谨而具有逻辑性的,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有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勇气和毅力。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称为"养成教育"。当孩子养成各种好的习惯后,自然就等着收获成功。然而,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是个长期工程。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单凭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家长、社会付出更多的精力,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执行者-教师,要认真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责任,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人,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①迟雅,学习方法指导「M。沈阳:白山出版社,1999

②储冬生,儿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J2004(3)

上一篇: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