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分析

时间:2022-05-09 03:21:38

【前言】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能明确体现出变量间的结构性关系,将一定的基于经济、金融理论的变量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引入VAR 模型,因此依此模型计算出的结果比VAR模型更有说服力。为了分析财政冲击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本文构建三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进行实...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分析

财政政策作为当今世界各国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财政政策制定与执行当中,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之一。但是,财政扩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究竟是挤出效应还是挤入效应在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当然,这个问题将会由于国别和时期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基于这一问题对我国财政支出居民消费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望得到更加符合我国现状的结论,并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经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大多基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并且研究结论并不统一。Bailey(1971)最先研究了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即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会导致居民消费下降。Amano和Wirjanto(1997)利用相对价格方法估计美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结果发现:美国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将减少0.9个单位的居民消费,这是非常明显的挤出效应。同样得到挤出效应结论的还有Coenenw and Straub(2005)以及 Canzoneri et al.(2005)。许多学者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表明,财政扩张对居民消费有明显的挤入效应(Mountford and Uhlig, 2009; Gali et al., 2007;Blanchard and Perotti,2002)。陈守东和杨东亮(2009)考察了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的不确定性对居民长期消费增长率的影响,结论表明,财政政策对经济调控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为了得到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使实证研究的结果更具说服力,本文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基于我国1997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季度经济数据,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其他学者的结论进行对比,以期为政府制定财政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建立了含有财政支出、居民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第三部分是对1997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处理以及检验,以保证数据的适用性;第四部分是估算结果,主要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启示。

SVAR模型的设定

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能明确体现出变量间的结构性关系,将一定的基于经济、金融理论的变量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引入VAR 模型,因此依此模型计算出的结果比VAR模型更有说服力。为了分析财政冲击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本文构建三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进行实证研究。选取的三变量为财政支出(Gt)、居民消费(Ct)和国内生产总值GDP(Yt)。

首先建立财政支出(Gt)、居民消费(Ct)和国内生产总值GDP(Yt)的三元结构SVAR 模型:

BXt=A0+A1Xt-1+…+ApXt-p+εt

其中,Ai(i=1,2,…,p) 是3×3阶系数矩阵,εt 为白噪声序列。

若B可逆,可将结构式方程简化得到下式:

Xt=D0+D1Xt-1+…+DpXt-p+μt

其中,Di=B-1Ai(i=0,1,…,p) ,μt=B-1*εt 是复合冲击,可看作(1)式中三种冲击的线性组合。

因为模型共有3个内生变量,比较结构式和简化式需要估计的参数个数可知,需要对结构式施加3×(3-1)/2=3个约束条件才能识别出结构冲击。本文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结构式的经济含义作出如下3个假设:b12 =0,意味着政府支出不依赖于同期的消费;b23 =0,意味着实际产出不影响GDP;b13 = -1.27,本文根据1997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数据回归得到政府支出的实际产出弹性为1.27(运用回归方程估计得到Gt=-4.2+1.27Yt+vt ,R2= 0.95,DW=1.84,参数在1%水平下显着,即我国在1997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财政支出平均的产出弹性为 1.27)。

数据处理与检验

本文所有变量均采用季度数据,样本区间为1997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经网数据库,其中消费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衡量。文中各变量都经过X-12季节调整并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得到实际值,其中消费通过季度CPI平减得到实际值,政府支出以及GDP都通过GDP平减指数(1997年第1季度为基期)得到实际值并对所有变量指标取自然对数。

(一)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本文应用ADF检验对各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检验结果表明变量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二)变量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 协整检验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假定数据中存在线性趋势,协整向量含有截距但是没有线性趋势,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迹检验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有2个以上的协整方程,模型中各内生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根据SC和AIC 准则,选取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是2。被估计的VAR(2)模型所有根的模小于1并且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模型是稳定的,于是建立的VAR(2)模型不会出现识别错误,且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是一致估计(见图1)。 脉冲响应结果分析

根据本文提出的识别方法和三个假定,对上述方程进行SVAR估计,对按消费、政府财政支出和总产出排序的VAR模型进行Chelekey分解,可得各变量对政府财政支出冲击的脉冲响应(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财政政策扩张对消费和产出总体上是一种挤入效应,即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会引起消费和总产出的正向增加,并且都是在第二个季度时达到峰值,从三季度开始逐渐下降,经过八个季度后将逐渐达到长期平衡,反应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政府支出对冲击的反应最强烈,其次是总产出,在第二季度时最大达到0.6%和0.5%,消费的反应强度最弱,约为3.5%。从政策效果的反应时间来看,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特别对于消费,在财政冲击后的第一季度初,消费基本没有变化,之后才逐步体现出财政支出的挤入效应,在第4季度初由于政府支出的负财富效应使得消费短暂性减少,大约1个月后又转为对消费的挤入效应。总体上,财政支出的增加促进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1997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数据研究了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这与国内多数学者的实证研究结论一致,并且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由此得出以下政策启示:首先,政府增加财政支出的财政政策是有效的,特别对产出是完全正向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居民消费。我国政府要继续保持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增加财政支出,除了能够弥补国内消费的不足,还能促进经济增长,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途径。

其次,政策制定者要充分考虑到财政政策的时滞作用。财政政策的时滞主要是由财政政策的产生本身所决定的,因此需要

设计一个符合效率标准和政策效果的政策决策机制,以使得政策实施能解决当前问题,而不是错位解决问题。正确并快速地针对经济问题作出政策反应,减少财政决策的步骤和时间,并把握财政支出的强度,尽量避免因过量的财政支出导致的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

再次,政府应该优化调整支出结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对财政改革的要求,转变财政职能,理顺财政分配关系,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使财政支出逐步退出市场性、竞争性领域,解决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构建以加强基础科学、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为补充的,适合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财政支出结构。

上一篇:同学聚会守则(搞笑诙谐) 下一篇:金融发展与经济上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