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城乡文明的夹缝人

时间:2022-05-08 09:34:55

农民工:城乡文明的夹缝人

摘 要:文章以“农民工文化”为视角,对祥子的人生悲剧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他是一个农民工,其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不仅在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腐朽黑暗的社会,也在于其农民意识与城市文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他是20世纪初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数渴望融入城市而又不得融入的农民工典型。

关键词:祥子 农民工 农民意识 城市法则 对立冲突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是我国农民不断陷入窘境,同时又不断挣扎、摆脱窘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农民背井离乡之“痛”,也是户籍、福利之“痛”,更是观念之痛。由农民转化而来的农民工所面临的困境正是这个过程的具体体现,小说《骆驼祥子》就讲述了农民工祥子被城市的种种凶险与腐败击垮,变成堕落者的过程,表现了我国20世纪初一个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而又不得融入的悲剧命运,这其中既有其自身(农民意识)的原因,也有城市(剥削、压迫和诱惑)的原因。

一、身为农民工的祥子

农民工,又称民工,是农民工人的简称,具有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打工作为谋生手段的社会群体,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所产生的特有词汇。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是:1.主要是年轻人,向往城市文明;2.文化程度大多较低;3.大多从事艰苦的体力类工作和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类工作;4.大多工资水平十分低下,生活艰难,居住环境恶劣;5业余生活非常单调、枯燥;6社会交往仍然建立在亲缘和地缘的基础上,没有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所特有的词汇,它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术语开始频繁出现,但实际上,“农民工”这种社会阶层的出现却早得多。在近代,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堪农村艰难的生活而进入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来寻求生存机会。祥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农民工”形象之一。他来自乡间,十八岁时便失去了父母与土地,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特殊的技能,试过各种体力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祥子有时住在人力车厂里,有时住在主顾家里,几乎可以说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从他那漂流孤苦的生存状态与带有保守性的精神状态来看,他是那个时代典型的打工者。

二、农民工困境是祥子人生悲剧的根源

(一)主观方面:农民意识与城市法则的对立冲突。

“农民工”是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既向往城市的繁华,又保持着许多乡村的文化观念,恪守着农民的处世准则。老舍在《论悲剧》中指出:“人物与环境与时代的不合拍,或人与人在性格与志愿上不能相容,从而必不可免闹成悲剧。”①祥子是生活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夹缝人,他在城市的环境里却保持着农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正是这种农民意识与城市法则的对立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悲剧命运:

1.个人主义与群体主义的对立。农民工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困境与其农民意识有着最直接、最根本的联系。产生于传统农业和社会的小农意识使农民习惯于自然法则下的自给自足式的耕作经营,形成了他们保守、内向的思想倾向。因此,当农民转化成为农民工后,这种思想意识就使他们很难适应现代化、市场化的要求。他们虽然人数众多,却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无法实现集体的有力团结,因此大大降低了其集体行动的能力,难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祥子在同行中格格不入,很少交往互助,为了能再次买上一辆新车,甚至不惜去抢别人的生意,他们也“多少以为他不大合群,不大和气”②。祥子从未想过要团结他人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幼稚地幻想着通过个人的要强和勤俭去达到买车的目的。指导思想的错误注定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这也是后来他之所以沦落的根本原因。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祥子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他的失败宣告了企图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的破产。

2.保守、固执与开放、竞争的对立。现代化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而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可以说,有无进取观念和竞争意识是一个人思想意识是否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但脱胎于小农社会的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往往保守、落后,安于现状,在新事物面前往往畏首畏尾,不能够主动地把握机会。城市是开放、竞争甚至残酷的。城市是商业、资本和利益的世界,人们的一切行为无不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

祥子生活在城市却并不认同开拓进取的城市观念,不适应弱肉强食生存法则;他沉默寡言,与口齿伶俐的城里人形成强烈的反差;他“买车”的目的仅仅是渴望过上自食其力、娶个清白姑娘的小家庭生活,“车”对于祥子正如同“土地”对于农民一样;他不懂城市的世事人情,与狡猾虚伪的城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拉车时他争不过那些老油子,又不会讲价,甚至有时不肯要价,只希望人家“瞧着给”;遇刻薄主顾时,只得一走了之;他将钱存进陶瓷罐,而拒绝放高利贷;他认为将洋钱放进银行换成一个折子,肯定是一个骗局,只有将钱攥在自己手里才放心,这实际上是把货币的储藏手段当作了其全部功能,也堵塞了这些货币转化为资本并进一步增值的可能性,同时更导致了孙侦探对他敲诈勒索的得逞;他固执、缺乏远见,冒险出车,结果连车带人被兵捉去;他拒绝虎妞吞并刘四车厂和吃车份子的建议,结果他的身体在烈日、暴雨的打击下日益衰弱。

3.体力崇拜与知识技能的对立。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而从事农业生产最需要的是自然条件和大量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对体力的崇拜与渴望是我国农民思想观念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代文明推崇的是知识、科技和技能,国家发展和个人生存都离不开科技和文化。祥子对体力有着狂热的崇拜,他相信在拉车“这个营生里也能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③,在他看来“他的身体、他的脸,都那么结实硬棒”,“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④都是他拉车的优越条件,既然自己有如此强健的体魄,那么成功也是必然的了。正是祥子对自己体力的盲目崇拜使他虽然明知出城有危险,但“大个子”是对自己身体的赞美,“凭这种赞美,似乎也应当帮光头一场”⑤,结果导致第一辆车被抢。

(二)客观方面:城市的吞噬。

1.城市的剥削压迫导致了祥子的悲剧命运。现代化需要通过牺牲农民工利益来实现工业化资本的积累,如尽可能地压低农民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使农民工与原城镇职工同工不同酬。同时,农民工还承受着城市压迫和歧视,其中最主要问题是其合法权益不能受到有力保护。《骆驼祥子》是一部含有批判现实主义特色的社会悲剧,揭示了城市对祥子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掠夺,使他从勤劳、善良、自信、有理想的农村青年逐渐扭曲成为一具行尸走肉。军阀、特务、车厂主等织成的统治之网使祥子承受着来自城市的剥削与压迫,无论他怎样拼搏,始终不能实现买车的理想。

2.城市的诱惑导致了祥子的悲剧命运。与凋敝、落后的农村相比,城市充满物质的、名利的、色情的等各种诱惑,若是不能拒绝这些诱惑,则极易被残酷无情的都市吞噬。祥子来到城市面对着许多诱惑:面对同伴们的恶习,他从厌恶到习以为常,直至最后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他坑蒙拐骗、出卖人命;祥子与虎妞、夏太太两位女性之间的纠葛都是建立在人类生物本能的基础上,与他不能抵制诱惑有极大关系,从他第一次沾上她们开始,就种下了悲剧的种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现代化不仅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只有实现了农民工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他们才能真正融入到城市文明中去,我国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老舍先生以文学家的敏锐与思想家的深邃,注意到游走于城乡之间的打工者,描写了他们的凄苦命运及其性格的、社会的和生理的多重悲剧。因此,笔者认为,《骆驼祥子》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吞噬人心的罪恶,对当今人们转变农民工观念,提高农民工素质和改善农民工待遇,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老舍.论悲剧[A].老舍研究资料(上)[Z].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506.

②③④⑤:老舍.骆驼祥子[A].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百部・老舍(上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5.2000:409.379.397.389.

参考文献:

[1]曹义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冲突[D].合肥:安徽大学2003级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版.

[2]曹恒山,赵建胜.骆驼祥子悲剧的意义[J].绍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0-53.

[3]王光东.民间・启蒙・文化批判――老舍《骆驼祥子》新解[J].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4,(5):169-172.

[4]邢铁华.论祥子与虎妞之婚姻[J].合肥: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3,(2):80-86.

[5]李小平.私欲膨胀与放纵的灵魂暴光[J].漳州: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2):46-50.

[6]徐晓.乡痛,在城市的深处[J].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7]文蕈.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J].成都:成都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27-28.

[8]朱乾坤.窘境与出路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关系之思考[J].深圳:特区经济,2007,(2):140-142.

[9]董磊明.农民为什么难以合作[J].长春:经济管理文摘,2005,(1):27-28.

上一篇:从跨文化角度解读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 下一篇:P2P模型在网络教学直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