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5-08 04:55:12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病机制;预防;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0144-02 中图分类号:R495.504.7 文献标识码:B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Disequilibrium Syndrome,DS) 是指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以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症候群,是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常持续数小时至24 h后逐渐消失,严重可出现意识模糊、精神恍惚、定向障碍,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癫痫样抽搐、昏迷,甚至死亡[1]。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血透室对51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累计透析5 580次,发生DS 25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51例尿毒症患者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23~68岁,平均47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标准[2],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7例,小动脉性肾硬化9例,糖尿病肾病10例,梗阻性肾病5例。采用进口透析机、透析器和管路,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周透析2~3次,低、高通量透析或透析滤过交替使用。发生轻度DS(透析后或透析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15例,中度DS(嗜睡、轻度肌肉痉挛、扑翼样震颤、定向力丧失等)8例,重度DS(意识不清、言语障碍、痴呆、抽搐、癫痫样大发作)2例,经精心治疗护理,无一例死亡。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由于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很容易引起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特别是初次透析的病人。初次透析发生DS的患者,再次透析时会出现悲观、多疑、甚至拒绝透析等负性情绪。失衡综合征常发病突然,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担心等心理。针对患者的这些心理特征,我们除了给予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外,还根据患者的心理、个性特点给予个体化的心理疏导,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透析前讲明透析治疗的方法、过程、用时、注意事项、配合要点,使其消除紧张情绪,解除思想顾虑,减轻心理压力,以平和与稳定的心态进行治疗,以减少DS的发生。2.透析护理 血液透析治疗工作大部分由护士独立完成,透析室护士应加强责任心,对进入血透室的患者要全面了解病情、病程、既往用药及接受血液透析现况,透析前明确患者肾功能状况及干体重。严格执行透析诱导,首次透析或透析间隔时间长及急性透析患者,不宜选用大面积高效能透析器,应使用低效率透析器。每次透析超滤时,应准确、平稳,不可过多过快,首次透析超滤不得大于4 kg,血流量

3.症状护理 轻度DS患者立即减慢血流量,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者及时清除呕吐物并记录呕吐物的性状和量,并做好记录,遵医嘱静脉给予高张糖或高张盐及应用止吐药剂;中度DS患者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动态监测意识、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并准确记录尿量及抽血监测电解质情况,遵医嘱给予脱水剂,积极脱水,防止脑水肿;重度DS患者立即终止透析,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导致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抽搐患者加强防护措施,设床旁护栏、防止舌咬伤等保护患者安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DS先兆,避免病情恶化。

4.加强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因病程长、费用高、治愈无望致患者透析不按时、不规律血透等行为[3],致使血透间隔时间过长。对此责任护士择机与患者谈心,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及社会支持工作,动员家属亲友及同事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加强探视、关爱,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与被尊重,消除心理、生理、行为及社会各种非健康因素的影响。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其心理护理,使其能克服恐惧、绝望等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按时充分透析治疗。特别是年老患者不能合理控制水分摄入,导致体内液体潴留过多,应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注意休息,限钠盐、水分的摄入,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免血中毒素增长过多过快,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C及叶酸等。严格控制血压和干体重,减少每次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度和强度,避免因透析间隔时间过长造成透析不充分所致的体液潴留。透析时使用超滤系数大,部分患者担心吃饭影响体重的测量,而空腹透析导致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透析前应督促进食,勿空腹透析。

体 会 目前认为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是由于透析清除血液中小分子物质后,血浆渗透压降低,脑脊液中尿素浓度下降缓慢,不能很快经血脑屏障弥散入血浆,导致脑组织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使水分进入脑脊液中,引起继发性脑水肿。血浆渗透压降低,尤其当透析后血浆渗量下降至40 mOsm/(kg·H2O)时,水分可进入脑组织,使脑组织水肿加重;亦或患者的酸中毒被纠正,外周动脉血pH升高,但脑脊液的pH却下降,脑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也加重脑水肿。Arieff等[4]发现透析时,中枢神经系统内可产生一种特发性渗透物质,引起脑细胞与血液之间显著渗透压梯度差,从而发生脑水肿,并认为失衡与此有关。渗透物质的性质未明,其产生可能与透析时脑细胞内钠、钾、氨及氨基酸代谢失常有关。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4%~20%[5],透析前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透析前的充分准备,透析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早发现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先兆,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对症处理,透析后做好疾病知识宣教工作,以预防DS的发生,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1]黄菲菲,高旭海,何 央.急性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081.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2551.

[3]李金秀.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调查分析[J].右江医学,2011,39(6):784785.

[4]Arieff Al.Dialysis disequilibrium syndrome: current concepts on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J].Kidney Int,1994,45(3):629635.

[5]杜晓兵.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349350.

(收稿日期:2012-09-20 修回日期:2013-01-22)

上一篇:三联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根除HP的疗效分... 下一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