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

时间:2022-05-06 05:17:22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

文言文教学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既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又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及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下面的做法。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了用磁带范读,这样做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范读,调动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先进行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朗读成诵,学生很快就会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经过老师略加点拨,就会明白众多意象构成旅行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从而理解词的思想内容。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乐学语文,愿上语文课,不怕古诗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文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如教学《核舟记》,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画具,课堂上通过记忆把“核舟”画出来。许多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但也有些学生说“太难了”,“让我们看看书吧”。在学生充满求知欲时,老师允许他们看一会儿书,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由兴趣转化为想学,由想学转化为能学,由能学转化为会学,学生很快就感知了课文内容,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扁鹊见蔡桓公》,可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教学《马说》可针对伯乐和千里马开辩论会。此外,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背诵比赛等语文活动,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生在实践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

二、积极深入发掘,引领学生自主感悟诵读

初中阶段共选入文章40多篇,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有的音韵谐调,有的整散结合,有的写实朴素,有的运用比拟夸张,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娟秀优美,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臆等等,不一而足。在教学中,如能挖掘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诵读,那就是把文言文的教学落实到实处了。如《三峡》一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炼,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又如《答谢中书》,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见底”则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全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在课堂上教师分析这样的文章,自然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三、启发学生感悟文中美的情感,以情带读

一些文言文之所以能千古流传,是因为它与今天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着相通之处,今天读来仍然能产生共鸣。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范仲淹岳阳楼作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诸葛亮出师作表,表“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杜甫写就《春望》,抒“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忧国思家深情;苏轼作《水调歌头》,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祝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些情感之美,无不闪烁着动人的光芒,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感受诗人情怀,用感情指导诵读。

大量的熟读、背诵,让学生“入乎其内”,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学会摇头晃脑地尽情朗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筛选出课文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诵读教学,创设文言语境,就能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文言文上取得满意的成绩。

上一篇:树立新观念 走进新课程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