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艺术学校应重视民间艺术的教育

时间:2022-05-04 12:56:02

基层艺术学校应重视民间艺术的教育

基层艺术学校是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艺术职业技术学校。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艺术学校的教育工作,如何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特长,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重要问题。通过多年在基层艺术学校的教育实践证明,要转变观念,自觉适应社会发展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挖掘整理当地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并将其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基层艺术学校特色教育的必然选择

蒲城县是一座有着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境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辉映着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蕴藏着丰富灿烂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们留下了丰富多彩、极其精湛的民间艺术。有剪纸、刺绣、皮影、泥塑、面花、麦秸画、民间绘画、木版年画、血故事、社火等民间制作工艺和技能;有秦腔、盾户、道情、走马戏、皮影戏、腰鼓、麻鞭、尧山大鼓、得胜鼓、梅花鼓、神龙花秋千等民间音乐舞蹈:有尧山圣母庙会、婚丧礼仪等民俗文化空间;有民间文学、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故事等口述文学。这些民间艺术是基层艺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珍贵文化资源。根据近年在教学中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可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是当前基层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融合民间艺术的艺术教育必将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也必将培养出具有独特技艺的复合型人才。

(一)可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许多基层艺术学校教育仍采用传统教材授课,致使教育与当地实际和市场严重脱节,学生不懂、不会当地最流行的戏曲剧种,不了解或很少了解代表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毕业的学生不会唱地方戏曲,不会跳民间舞蹈,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近年来,为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纷纷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提升地方的特色文化影响力。鉴于这一实际,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基层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将民间艺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市场需要的特殊技能。

(二)加强了民族文化教育

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记录并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根基。让蕴藏着艺术教育重要资源的优秀民间艺术进课堂,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传统文化修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蒲城县的石羊道情,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既有歌、舞、说、唱,又兼容了诗歌、小说、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或技术因素。其表现风格独特,伴奏乐器古老,唱词通俗口语化,节奏比较自由,表演诙谐生动。其有的曲目和伴奏曲牌,还保存着民歌小调的痕迹,像“割韭菜”、“绣荷包”、“银纽丝”之类很明显是原先的民歌,有些也吸收了迷胡和碗碗腔的音乐。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群众普遍喜爱、外地游客赞不绝口的民间艺术形式,中央电视台对此曾专门做过采访和报道。组织学生向民间艺人学习,使学生普遍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兴趣浓厚的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在深刻认识这一传统文化的同时,并因此掌握了又一门技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基层艺术学校的课堂上引进地方民间文艺资源,能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挖掘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化资源,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力度,并成立了相应的保护机构。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文化宣传等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资料,培养一批技艺传承人。基层艺术学校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建设的链接,担负起民间技艺传承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一)编写特色校本课程

民间文化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每一个地区都有三五个或七八个独特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近几年,各地的文化部门都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并申报中、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的还编辑出版当地民间艺术书籍,收录和记录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重要资料。基层艺术学校可根据各地实际,以这些重要资料为依据,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有侧重地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课程。如笔者所在的蒲城,民间戏曲类,可侧重挖掘石羊道情、走马戏:美术类,可侧重挖掘木版年画、剪纸、杆火彩绘等;音乐舞蹈类,可侧重挖掘尧山大鼓、八仙板、五子梅花鼓等。据此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培养独特技艺的人才。

(二)邀请民间艺人授课

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基本靠口传身授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传承。大量的民间珍稀艺术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许多技巧绝活,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此,要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以技巧和经验见长的蒲城石羊道情曲艺、蒲城木版年画、蒲城尧山大鼓更需要民间艺人在课堂上面对面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手把手地进行示范传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参加当地的民间文艺活动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综合展现的最大平台。演出的节目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基层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和当地民间组织者或当地文化部门联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在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了解的同时,将自己学习到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促进民间艺术教育的目的。如围绕蒲城清明节尧山庙会,引导学生体验庙会期间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学习了解尧山大鼓、八仙板等民间艺术形式,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见解,形成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总之,基层艺术学校教育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列入教学内容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学特色,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又形成学校不同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

上一篇:霓裳羽衣与敦煌飞天 下一篇:一部气象清新回肠醒世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