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专业型的教师

时间:2022-05-04 11:26:26

做一名专业型的教师

写下这个题目,我不由得心里发虚,仿佛教师们就站在我面前盯着我问:“你是一名专业型的教师吗?”我只能惭愧地说:我不是!但有一点我是坚信的,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守着努力的目标――做一名专业型的教师。

“专业”一词,每一位教师都不陌生,但我们很少静下心来想一想“专业”的内涵,也从未比较过“职业”与“专业”的区别所在。我们经常会感慨,人们经常在教师面前指手画脚,可到了医生面前,却变得毕恭毕敬。原因很简单:医生的专业性很强,而教师的专业性不强。

因此,成为一名专业型的教师,一名受人尊重的教师,应该是我们的追求。

一、 “读书育己”,方能“教书育人”

韩愈给教师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广大教师也确实在呕心沥血地践行着这一教育理念,教师们忘我投入的精神、执著耐心的程度是许多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但是, “教书育人”显然只是逻辑的终点而不是起点。“教书育人”的逻辑起点究竟是什么?毫无疑问,应当是“读书育己”。很难想象,一个不能做到“读书育己”的教师会圆满地做到“教书育人”。教师的高度,决定着学生的高度。缺少了教师“读书育己”的逻辑前提,再努力地“教书育人”,恐怕也很难有一个理想的结局。

许多年前,去北大附中听程翔老师讲《林黛玉进贾府》,他有一个绝活令我佩服不已。《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我也上过一两回,主要目标大都定位在贾府的典型社会环境,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上课时程翔老师让学生自己来选择这节课大家愿意学什么,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学“宝黛初会”(《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第五回,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程老师说:好,那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宝黛初会”。当时我就很惊叹,这样全国的大型公开课,学生选什么他就能讲好什么吗?课堂上程翔老师从宝黛形象,到情节结构,到艺术手法,行云流水般讲开去,那真是叫左右逢源,令你进入一个真正的文学艺术的辉煌殿堂。我们所有听课的人都大为惊讶,这种课也可以如此来解说。程翔老师讲课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正源自他的文化功底的深厚。他的自信,来自于深厚的积淀。

苏静,青岛市的一位语文教师,她在走上教学岗位8个月的时候,便参加了青岛市的新教师比武大赛,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突然跑出来的这匹黑马,绝对让大家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呢?因为青岛市是教育高手云集的地方,初出茅庐的苏静,似乎很难跟那些已经在教育教学这个场地上多年磨炼的教师相抗衡。在那节“比武”课上,苏静让在场的专家、评委给学生出了两个题目,限定他们两分钟做诗一首。两分钟收上来后,屏幕上一打,全场的人都惊讶了,想也想不到学生会做出这么好的诗。原来还不知道做诗为何物的学生,在苏静8个月教学后居然能命题赋诗,苏静成功了。后来《中国教育报》就以《她的学生富有诗才》为题,做了一个版面的报导。那天正是9月11日,好多人称苏静是“教育上的911”。苏静的成功不是速成的,她读的书多,背的经典文章多,经典诗词多,她的成才之路是一本本书铺成的。

我列举这些例子的目的,就是想说,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教师读书就像生命不可无水栽培――有水的浇灌生命才能根深叶茂,厚积薄发。读书和教学相得益彰,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最好的备课。

二、 勤于耕耘,方能拥有精彩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一个人日复一日重复一种工作,渐渐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之感。职业倦怠是各行各业均可能发生的一种状况,但在“百度”里输入“职业倦怠”一词,首页“相关搜索”共有九条,其中六条是指教师的职业倦怠,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令人震惊的,它充分说明,教师的幸福正在被悄悄偷走。

“诲人不倦”仅仅简单的四个字,却是为人师表者最高的境界,自认为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应该是寥寥无几。是谁偷走了教师的激情?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在哪里?教师的工作压力一直被认为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工作压力大的人不一定产生职业倦怠。我们仔细想想,教师的职业压力再怎么大,恐怕也没有企业高管们的压力大吧?为什么他们很少产生职业倦怠呢?决定教师是否会产生职业倦怠的最根本原因,与其说是由工作压力所致,不如说是因为自身专业化程度低,自身专业水平不高,就很难享受到研究一个课题取得成功的快乐,很难享受到陶醉于自己的课堂的快乐,也很难得到学生由衷敬重你、接纳你的快乐。我们看到很多名师,上课时纵横捭阖风采无限,业余时间畅游于自己的思想丛林著书立说,我们很难看到他们有职业倦怠的时候。因此,要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无疑是可行之路。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就需要我们不能只是做个教书匠。杜威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讲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不注意反思总结,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永远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何来进步和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更要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教研论文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总会发生一些感人的故事,总有一些教学实践上的精彩点子,但这些鲜活的素材大都遗憾地被日常忙碌繁琐的事务“湮没”了。希望大家能拿起笔来,把它们记录下来,发到报刊上,这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努力使自己的劳动不被湮没的好方法。一个人如果习惯于被湮没,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在教学中我有个爱好,就是配合教学内容写了很多文化散文。例如学王勃的《滕王阁序》,我写了《秋水长天滕王阁》;学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我写了《千秋史笔悬日月》;学唐诗鉴赏,我写了《盛世长歌》;学庄子的《逍遥游》,我写了《庄子:独自飞翔》;学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我写了《水兮水兮》……我写的这些散文,对学生理解文章、走近作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学生们的挚爱。

成功源于坚持。坚持是最容易的事情,只要愿意,就人人能做到;坚持也是最难的事情,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是少数人。年轻的教师,我们不妨先给自己定一个五年规划。美国总统的一届任期是四年,也就是说,一个老想管全世界的美国,总统想做出一番让公众认可的事业来,也只给四年的时间。我们教一门功课,带一个班级,坚持自己的五年规划,一定能够取得不一般的成绩。在这五年当中,你也可以选择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后进生的教育问题、或是班集体建设……如果你是一位语文教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作文教学,或是课外阅读……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进行迁移拓展。五年,并不是很长。我坚信,五年能给你带来一个全新的教育人生。

三、 敢于挑战,方能成就梦想

有一部关于熊猫和北极熊的电视片。熊猫和北极熊有共同的祖先,由于气候变化,它们中一批移到中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移到北极的寒带地区。按一般逻辑,进入寒带地区的熊会冻死、饿死,温带地区的熊会很容易活下来。结果却恰恰相反,由于环境好,熊由以前比较凶猛的物种变成了好吃懒做、濒临灭绝的熊猫。温带地区食物多,食肉动物也多,老虎、狮子和狼常和熊猫抢食物,熊猫抢不过它们就不吃肉了,改吃草。食草动物也多,熊猫决定连草也不吃了,吃其他动物都不吃的竹子。这一下它犯了致命错误――它选择了唯一的食物来源。当竹子越来越少时,就有大批的熊猫被饿死,最后全世界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少量熊猫。北极熊却在北极生活得很好,比当地的任何动物都更凶猛,体重也比熊猫大两倍。它本来是陆生动物,但最后能在海中游泳长达几小时,且能捕食水中生物,实在没东西可吃时,还能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极冬眠,北极生存环境的恶劣导致了北极熊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这个电视片有一种经久难忘的震撼力。在挑战面前我们会选择什么?是的,我们大都会选择安逸,安逸往往意味着退化、驻足不前。想想真是这样,学校要参加公开课活动,要派人去上公开课,你不想去,他不想去,最后某人去了,这人困苦了好一阵子,大家觉得这人真是倒霉,我可解脱了。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学校要有教师代表发言,你推她,她推我,推来推去,敲定了一个人,这人又困苦了好一阵子。这么苦累了三五载,出乎大家意料地,这个人居然从人群中冒出来了,成了名副其实的佼佼者。有课题实验项目,你勇于承担;有上公开课的机会,你勇于抓住;需要你大会交流,你勇敢地接受。每一次接受,或许都是一次阵痛,但同时也是一次无可抵挡的成长。成长的代价就是接受挑战。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用勇气接受了几次工作的挑战、生命价值的挑战?是否有勇气接受挑战,实际上就是“主动”与“被动”的两种人生态度。一个人有着主动的人生态度,机会怎会不光顾他?优秀青年教师袁卫星说,当年老校长对他说,你们想爬多高的山,我们就给你们搭多高的梯。袁老师当即回答,你能搭多高的梯,我们就能爬多高的山。之后,袁老师主动请缨上公开课、汇报课,正是这种主动出击、勇于挑战,使得袁老师迅速成长。袁老师固然有才华,但我深信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多的是,中国教师队伍有才华的人多的是,他之所以脱颖而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选择了挑战。

当然,挑战就要承受失败的痛苦。我第一次去潍坊上公开课,夜晚一人反复揣摩:课文如何导入才能引人入胜?过渡如何衔接才会自然?重、难点怎样突破才会巧妙?……把自己的教案一遍遍地说给自己听,感觉不顺口或不顺耳的话,马上进行调整,终于对教材越来越熟悉,起承转合也“磨”得差不多了,才休息。临睡前,又把教学流程在头脑里放了一遍“电影”,才放心睡下。第二天赶到上课学校,看到讲台下密密麻麻的听课教师,看到不断跟着我晃动的摄像镜头,我的心一下慌了,一心只想着把自己的设计流程进行完。终于完成了,大松一口气――下课,竟然提前下课近十分钟!这成为我教学生涯中最严重的“事故”,时时警示着我今后的教学。

后来进行省级示范课教学时,面对讲台下密密麻麻的来自上海、南京等地的专家、教师,我的心中已有了些底气,不再如过去那样惶恐不安……

所以,不要轻易放过磨砺自我的机会,备课准备的劳累煎熬,众目睽睽下的紧张惶恐,慢慢地会换来站稳讲台的幸福。人生充满竞赛,竞赛丰富人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日复一日地度过一生,都在慢慢变老,我们最后都将离开自己热爱的讲台,不知那时的我们是带着遗憾走的,还是带着欣慰离开的。

人生是自己走的。我们怎么看待、设想、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

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自己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让我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更高境界!

(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262700)

上一篇:论语文教育研究的对象 下一篇:教育要有博大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