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寂寞”的高校教师

时间:2022-10-09 12:55:03

做一名“寂寞”的高校教师

摘 要 仅从一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就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坐下来坚持参加岗前培训,究其原因,是耐不住“寂寞”。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就要守得住“寂寞”。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寂寞 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To Be a "Lonesome" College Teacher

LONG Meili

(School of Tele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Only from a teachers' pre-job training, we can se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bout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ly. The teachers can't sit down to attend pre-job training because they can not bear "lonesome". However, if we want to be qualified college teachers, we should bear "lonesome".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lonesome; pre-job training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为期十天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参加培训的学员迟到、早退、旷课,由开课典礼时的满座到随后几天课堂上40%左右的空座率;课堂上鲜有人做笔记,而窃窃私语、聊天、打瞌睡、玩手机、接听电话的比比皆是;初开课时,会堂里的椅子摆放得整整齐齐,而课程结束时椅子却是横七竖八。这一副岗培课堂众生相让我们看到了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育人观念薄弱,师表意识欠缺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然而,从这一副岗培课堂众生相里,这些即将成为高校教师的学员们,是如何为人师表的呢?自己连基本的课堂纪律都不能遵守,到时候又如何要求学生来遵守课堂纪律?自己连起码的尊重他人都做不到,到时候又如何要求学生尊重自己这位老师?作为一名时刻向学生强调学习重要性的教师,自身都如此轻视学习,到时候又如何育人、如何作表率呢?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然而,有的教师将教书与育人完全割裂开来:上课时只顾盯着书本和讲稿,以单纯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下课铃一响,立马走人,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注重讲授专业知识,不主动了解学生的内心、关心学生的成长,不管学生思想动态和品德的培养。

还有部分教师把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割裂开来,教学生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却又是另外一套: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秩序,但自己却迟到早退、课堂上接听电话;要求学生要有责任心,但自己都疏忽大意忘记上课时间,或者随意调停课,或不负责任随意给学生一个分数;教育学生要公平公正,但自己都缺乏原则,经受不住学生的宴请和贵重礼品的攻势,考试时送“感情分”、“礼物分”;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热爱集体,但自己却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或利用课堂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等等。

1.2 敬业精神不足

参加岗前培训的学员都是即将或已经走上讲台的高校教师,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敬业精神就是尊敬“教师”这个职业。当授课老师在台上辛勤耕耘,为我们讲解知识、传授经验的时候,有的学员以窃窃私语、聊天、打瞌睡、玩手机等来回应。试问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些学员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敬呢?

敬业精神不足,还体现在部分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因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意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用的是同一份教案讲稿,照本宣科、应付了事,只注重课时数量、课酬,不注重教学质量;有的教师热衷于行政级别的提升、出国、跳槽或兼职赚外快,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经常以这样那样的理由调停课,反而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

1.3 急功近利

岗前培训是一个目的性非常强的培训,就是力争让所有教师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拿到高校教师资格证。但是,一部分学员功利性太强,一切就是单纯地为了拿证,上课只是走过场,因而窃窃私语、聊天、打瞌睡、玩手机、接听电话、迟到、早退、旷课……

在高校教师中,这种急功近利还表现在多个方面:不少教师在选课时为了自己的方便和课酬的多少,一味地要求大课堂,而忽略了课堂效果;有的教师在科研时敷衍了事,伪造数据,抄袭剽窃;还有少数教师将学生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甚至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的学术成果……这种急功近利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助长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大学校园这个高雅神圣的“象牙塔”。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中落后腐朽思想的侵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滞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社会因素;各高校也难辞其咎:忽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育管理观念上重教学、重科研而轻思想、轻师德,办学宗旨上教研分离,教学管理不到位,等等。

但是,外因对事物发展的确有影响,内因却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究其根本,还是要从高校教师自身来找原因。一言以蔽之,皆因部分高校教师耐不住“寂寞”。教师的寂寞是指作为探究和传授高深学问的大学教师需要保持宁静、闲达的心态,安心居于“象牙塔”之中,深信纯科学的价值,追求科学本身的目标,对现实的政治经济生活疏远,对名利淡漠。

正因为耐不住“寂寞”,部分高校教师不能保持宁静、闲达的心态,不能实现自我的修身养性;正因为耐不住“寂寞”,部分高校教师不愿安居于“象牙塔”之中,没有充分的敬业精神;正因为耐不住“寂寞”,部分高校教师抛弃科学本身的目标,追名逐利。

3 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就要守得住“寂寞”

3.1 守住“寂寞”,固守心中的那片净土

改革开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及管理模式经验的同时,西方的一些消极思想与腐朽生活方式,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至上的利己主义等等也随之而来,冲击着整个社会,污染社会风尚,腐蚀人们的心灵。道德滑坡,世风日下。

只有人格才会影响人格。教师的工作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灵魂铸造灵魂的特点。教师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道德情操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都会影响或感染受教育者。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种种冲击之下,要做到不为世俗所左右。要保持宁静、闲达的心态,固守心中的那片净土,固守一名教师所应有的道德准则,根本的师德不能丢。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诸如尊重他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必须坚守的。不能遵守基本道德准则的人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则更应该用一套正确的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各方面都要坚持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理论知识要渊博,思想品德要高尚。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都要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同时,把教书与育人要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及自己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传道”就是放在首位,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所以教师并不仅仅是教授书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教育道德观念。教师的任务也并非止于“授业”,所以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不仅限于课堂,课堂之外,还要与学生多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惑”。

3.2 守住“寂寞”,爱岗敬业

静下心来,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工作。

备课、上课、改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而教师独守的仍是那张三尺讲台,那几间熟悉的教室,高校教师的工作是单调枯燥的。当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人们在享受灯红酒绿的浪漫时,高校教师是在灯光下享受着一份独特的寂寞,教材、教案、试卷……我们要守住“寂寞”,用认真和严谨对待每一堂课、每一张试卷、每一份作业。同时,正因为这份工作单调枯燥,我们更要静下心来,刻苦钻研,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这份工作增添色彩。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总有他/她的可取之处,总有成人成才的那一天。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这也是寂寞。耐得住这份寂寞,守得住这份平凡,用微笑和爱心面对每一个学生,终究有“开花结果”、“桃李满天下”的那一天。当看到一批学生从入学到走出校门,迈入高一级的学府或走向社会,从风华正茂到事业有成,那种喜悦、满足是难以言表的。

3.3 守住“寂寞”,淡泊名利

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便与知识结上了缘。学高为师,“学海无涯”,学校或是岗前培训得来的那点知识永远跟不上学生们前进的脚步。作为合格的教师就要到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里去淘金,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做教师不能太功利化,要以探究高深学问、追求科学本身为目标,不要总想着“日进斗金”、“平步青云”。学问可以带来名利,但我们不能为了名利而探究学问,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守住“寂寞”,淡泊名利,这样才能潜心钻研,最终真正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 安身健.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1):93-94.

[2] 高田钦.寂寞:大学不应缺失的品性[J].江苏高教,2007(4):11-13.

[3] 梁好.当教师就要吃得了清苦[J].广东教育,2009(2):58.

上一篇:90后大学生个性化实践教育研究 下一篇:中职班主任工作实效性评价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