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钢琴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时间:2022-05-01 06:40:21

成人钢琴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思潮改革的不断高涨,关于成人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讨论也得到了重视。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日益成为现阶段成人钢琴教学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对成人钢琴教学的有效模式进行探讨,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旨在提高成人钢琴教学效率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成人钢琴教学;模式改革;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24-01

一、多元化的钢琴文化发展趋向

近年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人类社会走进全球化进的程中,世界各国都将自身的精华文化作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者,在推进地区文化走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钢琴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欧洲文化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在理论的发展上还是在作品的创作上,西方文化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革新成人钢琴教学模式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成人钢琴教学不仅要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训练,同时还要对音乐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对于学习对象来讲,既包括欧洲的音乐文化,同时也要包括中国的音乐文化,要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领略音乐的内涵。唯有对音乐文化进行多元化的认识和学习,才能使成人钢琴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使学生对学习钢琴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进而扩大钢琴学习者的文化视野,提高成人钢琴学习的质量。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成人钢琴教学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模式进行,尽管这种“小课”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钢琴技能技巧的培训,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使音乐知识的传授以及成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相对具有局限性。进而使某些成人钢琴学生出现技能和修养不匹配的情况。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我们在进行成人钢琴教学时应当创立一种形式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技术与知识相结合的立体式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

(一)单独授课模式

作为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尽管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然而,就当前我国成人钢琴教学来说,这种“单独”的授课模式对于提高钢琴演奏技巧来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便在于,它能够更加准确、更加直接的对成年学员进行指导、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广大钢琴教师还能够以此为平台,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便使教师能够审时度势,不断改变教学方案和教授方法,及时的发现、纠正和提高成人学员的钢琴弹奏技能。此外,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长期以来钢琴教学一直运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集体授课模式

集体授课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理论授课,其二针对技术及艺术方面的授课。前者主要要是面对全体同等钢琴能力和水平的学生开设的。通过对古今中外的钢琴艺术历史及艺术作品的赏析和学习,使成人学生深层次的了解钢琴的发展历史,扩大成人学生的音乐理论及作品视野,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欣赏和鉴赏,培养成人钢琴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是提高成人学生人文和艺术素养的十分重要的方式。后者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条件进行目的性教学,按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将其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小组成员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共同演奏协作性作品,例如钢琴协奏曲,四手联弹等。这样成员间可以互相弥补对方在演奏中的缺陷,相互促进提高。这种大小结合,总分有序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成人钢琴教学的目标和旨归,促进成人钢琴教学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钢琴课程教学的实践化

成人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演出应变能力。成人钢琴教育与正常的钢琴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授内容的实践化的教学,舞台能力是实践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舞台能力也是检验成人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因此,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是改革成人钢琴教学模式和改革的重要方面。具体言之就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商业演出、公益表演等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积累表演经验,为以后工作做好实践准备。鼓励学生多上台演奏,在掌握钢琴知识和钢琴技巧之后要将自身精力放置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及舞台演奏上来,使学生能够在舞台氛围中完成学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阶段接触舞台实践,从而给自己全新的定位,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成人钢琴学习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魏莲.钢琴集体课教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4).

上一篇: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方法改... 下一篇: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造型人格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