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时间:2022-06-27 02:11:31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现今高等职业院校大多与社会需求接轨,紧跟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专业的设置也更贴近市场,那么根据高职院校开办的设计类专业里的《设计素描》课程,笔者就教学过程中的些经验谈一谈,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些许问题的概括以及原因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需求;培养;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23-01

一、认识高等职业院校的性质及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方针

(一)首先,认识高等职业院校及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方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对教育的定位以及国家对该类学校的指导,都是强调了注重培养具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的实用型高技术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其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就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跟其他院校的明显区别。

(二)其次,要了解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住国家的规定,大学招生的顺序高等职业院校是安排在本科院校招生之后的,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方面相对来说要弱些。从这个大的基本面而言,我们再来看本课程是在设计类专业里面开设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计”,意思是指“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可见,有了计划和设想至关重要,但是,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就是能够用视觉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通过这五年的简单统计,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前,学习并参加过美术统考的仅占本专业学生总人数的10%至60%左右,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同学需要从基础造型开始强化训练,才有可能在后面的诸如快速表达、造型表现等专业课程取得实质性效果。

二、现有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大概总结出几点不是很适合高等职业院校“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只照顾到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方法,缺少学生间互相学习的引导性。

(二)按照美术生的教学法,理论讲解然后多是靠学生自己练;按照设计专业本科模式的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以简单的点评和检查为主等等。

(三)最后,安排学生临摹或者创作素描。

(四)从以上几点可见多数的“设计素描”还是没有结合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去展开教学的,我建议将本课程分为三个阶段:(1)一是熟悉阶段,通过简单的造型素描练习让学生不惧怕本课程,通过一些趣味性的素描主题展开小讨论;(2)是强化学习过程,主要通过课堂和课后的作业进行强化练习,不要求再现真实性,而是提高造型的表现能力;(3)是适当的放松,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创作,造型达到预想、效果达到预期就是目标,感受学习的成果。

三、“素描”的定义以及用法。

“素描”的定义是“单色的绘画表现形式”,简单易学,只是用铅笔或者炭笔用点、线和面的形式来表现对象,那么“设计素描”重在“设计”,需要掌握的有三点,首先是工具的属性,其次是造型的表现,最后是思想的表现。学生看了作业形式和样本,听了课程的结构和目的介绍,都觉得“设计素描”其实并不再神秘。

强化训练是最头疼的事情,但是,也是最能够取得效果的过程,我总结了三点教学上不容忽视的地方,一是纪律和氛围,二是交流,三是作业。学生纪律是我纳入平时分来计算,做设计不像做纯艺术找灵感,做设计很多时候都是很严谨的,所以要让学生有严格的纪律,每次作业要现场点评和打成绩,大家可以查看自己的得分情况。学习氛围如何提高,一个老师带40—50名学生的设计素描在高等职业院校是常见的现象,要照顾到每位同学,是很困难的。我采用的是分组的形式,一个组八位同学且安排有美术基础的同学穿插各组,按组讲评和指导,同学之间形成小团体竞争意识也加强了。许多的高等职业院校排课还是按整个学期排的,不是像美术和设计院校设计课程按周排,考虑到设计素描课程每周一次课,俗话说“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练手生”,所以,每次课的课堂作业在最后15分钟打分并简单点评。还安排了课后作业,每次课前先检查课后作业,并打分不点评,发现明显的不足的时候,分组修改,这样,能够保证每次课每个组的同学都能够清晰的看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由创作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到了瓶颈或者比较烦闷的时候,适当的放松一次作业要求,让学生自己构思,完成自己喜欢的作品,突出趣味性或者故事性,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多一份快乐。

结束语:通过不断的探索,我也在教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看到学生期末的大作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那句话的意义“付出了总会有收获”。当然,这些仅是本人的不成熟经验,希望在今后得到大家更好的指点。

上一篇:论高职高专中化学实验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成人钢琴教学模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