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时间:2022-05-01 03:31:54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利益机制、保障机制、信任机制和“以产带学”等实践教学模式、功能,建立研发中心,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拓宽人才培养的内涵等观点。依托行业、企业,创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和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以产带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研促学,提升实训基地内涵。按照“高、新、全、通”的思路和实物、仿真装置、虚拟实验室三者并举的基本途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关键词:实践教学基地 开发建设 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

培养和造就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正是担负这一类人才培养任务的主要阵地。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的方向与目标,要突出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掌握高新技术的能力。通过开发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达到探索产、学、研的发展模式,实践性教学基地与双师型教师的关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教育合作模式、建设途径与管理模式及交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模式。形成以“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将教学基地建设成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等。

1 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1.1国内外现状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用以区别普通高等教育的最鲜明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关注。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多数院校尚无符合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应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怎样建立高效的实训教学基地?国外的职业教育是与培训联在一起的,通常意味是“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它侧重了培训的内容,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念包含“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层含义,“高等教育”有学科和学术的成分。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结合我国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的实际,以实践和理论并重为原则。

其次,从全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情况来看,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推动,各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它所表露出来的某此弱点和不足,也许就是我国高职实践教学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攻破和克服的难点和重点:(1)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较大改善,但问题仍然不少;(2)实践教学改革日显成效,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尚未真正形成;(3)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基地的覆盖面和社会服务能力仍然有待加强;(4)实践教学的特色正在日益彰显,模式也呈多样化趋势,但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仍需不断完善和提高。交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同样需要解决上述问题。

1.2发展趋势

实训基地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硬件设施,它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保证。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既是职业教育的起点,又是职业教育的归宿。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实践性教学占高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式更加多样化、运作与管理社会化、经营化,实践教学方式和时间更加灵活和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为此,交通道路桥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需要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功能即教学实训功能、科学研究功能、科技服务功能,依托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专业。要转变职教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 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在实践项目上,重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在设计性训练项目上条件不足;

(2)单一性的基本操作加工训练经验丰富,设备较充足,但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强的生产训练项目明显不足,技术含量和密集程度不高;

(3)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上,由于设备不足、教师能力不足等因素,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能力训练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角度看,瓶颈问题是资金不足和场地不足,限制了设备更新的速度。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大容量、多层次的信息传输过程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必须注重现代化、高效率教学手段的引入,这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必然方向。

从培养目标看,实践教学的缺失存在于两方面,一是先进技术项目训练不够,不能与企业技术应用保持相对的一致性;二是训练量不够,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双方在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合作切入点,以及利益机制、保障机制、信任机制有待解决好。

此外,学校如何建立健全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更好地处于学校的监管之中;如何建立学校与实践基地的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如何平衡好校企合作与学校自行建设实践或实训基地以及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指导模式等有待解决。

3 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的重点

一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研究,二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途径研究。

在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重点是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合作是重要的切入点,利益机制、保障机制、信任机制是保证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机制。

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拓宽人才培养的内涵,力求体现出在省内乃至国内同类专业中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与专业发展的定位相适应,需对已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力求精练和实效。以江苏省精品专业――交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①在突出和强化路桥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路系多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深化学科之间特别是专业基础学科、路桥专业学科的交融,实现扬长补短、优势互补。

②合理配置课程模块,突出方向性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的“新”、“特”和“实”。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选择性,使课程设置更能与本专业方向相匹配。

③课程的设置还应体现出对本专业人才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适时增加新的理论性课程和新的研究方法类课程。

④进一步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及其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⑤重视并组织好系内的实践教学科研研讨会。在对教师教学科研方向进行科学合理定位的基础上,以相同教学科研方向的教师以及同一门课程或相近课程教师为小组,定期开展教学和科研经验、成果、动态方面的交流探讨,相互切磋,实现科研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科研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⑥完善“以产带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引向深入,通过建立研发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合于企业的专门人才。

4 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实践

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要以适应高职教育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以实验实训室建设为基础,以产、学、研为结合点,以实验实训基地的社会化、网络化、开放化建设为重点,构建“政校互动、校企合作,科技导航、资源共享,面向市场、多元参与”的产、学、研一体化职教实验实训建设模式。

4.1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包括完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硬件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实训基地发挥产学结合功能,实践教学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等。

4.2开发与建设校内教学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要尽可能地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在定位上,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着力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运作规范、科技成果显著、研发实力强的重点实验室。其次,根据专业岗位要求,确定路桥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目标;根据路桥专业岗位标准和工作规程及有关规章,制定出实践教学的各项工艺流程和考核标准;编制相应教学文件;注入新理念,建成与专业相配套的多媒体多功能综合教室。

4.3巩固并发展校外教学基地

根据学院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要求,重点建设好江苏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镇江市路桥工程总公司、苏州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恒基路桥总公司等6―8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密切校企联系,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实践环节的师资力量。

5 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的实效

通过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可取得以下实效:

(1)依托行业、企业,创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包括建设虚拟实训室,研发仿真实训系统,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集虚拟设备、仿真设备和实物设备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实训中心。

(2)巩固了现有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密切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联系。每个专业建立5个以上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减少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对实习教学的影响,从而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

(3)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较完备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为实现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4)以产带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5)以研促学,提升实训基地内涵。

6 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与推广价值

6.1实践意义

(1)通过探索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加快改善实践性教学设施,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起能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用途实践基地,这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可缩小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完善教学体系,突出职业特点。可带动实践教学的全面提升和探索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积累成功的经验,也为今后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深化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3)对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探讨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进一步研究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寻找双方合作的纽带、切入点以及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4)高职实验实训建设要大力改革,推陈出新,以适应高职教育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对创新高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有借鉴意义。

6.2 推广价值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为促进产教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高职教育健康、良性发展而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按照“高、新、全、通”的思路和实物、仿真装置、虚拟实验室三者并举的基本途径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教学要求,较好地解决了实践教学基地的缺失,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1)直接效益。基地建成后能够完成道路与桥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除完成本校学生教学计划内的实训任务外,还能为省内外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培训,可大幅度提高相关从业人才的整体素质。由于新建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设备条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受训人员的含金量,缩短企业用人的适应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这将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同时通过社会人员培训可使大量转岗人员获得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压力。

(2)间接效益。基地建成后,对于多年来困扰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问题的解决给予有力支持。如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校企合作,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培养标准问题,教育资源紧缺问题等。由于实训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设备,可以满足师资培训和产教结合的需要,通过在基地完成实际课题和生产实践,可迅速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实践能力,为他们参与企业实践,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奠定基础。同时基地的建设缓解了教育资源的紧缺问题,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说,基地的建设必将有力地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军,李景仲.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辽宁高职学报,2002,4(5):57-58.

[2]冯美字,温媛媛.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中国建设教育,2006,6(6):44-49.

[3]王艳丽.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38-39.

[4]许笑平,陈代芬.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职教论教论,2005,l月号下:36-38.

[5]赵杰,张树江,贾敏.高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应用.辽宁师专学报,2004,6(4):4-6.

[6]黄瑞海,孙百鸣.高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4月:168-169.

[7]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3期:32-33.

[8]卢仁华.高职院校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国培训,2003,第l期:49-50.

[9]刘守义,阮艺华.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第1期:81-84.

[10]李平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4):18-19.

[11]王建勋,黄立志,李俊芬.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22(34):54-57.

[12]许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12(3):54-55.

[13]翁伟斌.目标:突出实践能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改革与建设研讨会综述.教育发展研究,2001.6:84-85.

[14]吴兴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26-28.

[15]解统颜,张宝红.高职院校应注重校内、外双重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4):119-120.

[16]吴志柳.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2006,15(3):11-13.

[17]刘彤,王巧石.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会计之友,2007年第3期上:53-56.

[18]乔淑英,马立源,王丽君.关于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47期:16-17.

[19]课题组.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和基地建设.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92-96.

[20]田正.以产带学以研促学――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式与创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

[21]盛海洋.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发展对策.三门峡职技院学报,2004.4:12-16.

[22]盛海洋.总结经验搞好野外实习.文教资料,2006.34:43-44.

[23]盛海洋.加入WTO后河南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安徽水电学院学报,2003.1:23-26.

[24]盛海洋.实验室开展科技服务效果好.交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4:25-26.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7SJD880017);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苏教高2007-18-185);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项目(苏教师2006-21)共同资助。

上一篇: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下一篇:从教学过程的要素谈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