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播的探讨

时间:2022-05-01 01:52:46

网络广播的探讨

摘要:广播具有伴随性、时空性、参与性三大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崛起,任何想单纯以传统方式在没接领域独占鳌头的传播模式都将失去更大的发展空间。广播与因特网融合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开辟了广播的新天地,给广播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对其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广播 网络广播

广播是一种仅依靠声音进行传播的大众媒介,早在电视出现的时候就有人预言,“电视终将使广播为人们所淘汰”,但时至今日,具有伴随性、时空性、参与性三大特征的传统广播任然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崛起已成新世界不可回避的话题,任何想单纯以传统方式在没接领域独占鳌头的传播模式都将失去更大的发展空间。当传统媒介逐渐感受到其无所不在的巨大压力,纷纷大叫“狼来了”的时候,网络与广播的结合,更是人们看到了广播发展的一线曙光,我们坚信广播发展仍有前途。

一、广播相对其他媒介的优势与缺陷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不同与报纸与电视的地方在于它以电波的载体,仅仅依靠声音进行传播,既不像报纸那样主要依靠文字,还辅以图像;又不像电视那样既有声音又有图像;广播依靠声音传播,供受众收听。这一特点使其具有其他媒介不能取代的优势:

(一)伴随性

由于广播仅仅依靠声音传播,可以非专注收听,又可以随时移动,因而他可以成为听众个人的忠实伴侣。受众可以一边做别的事情,一边收听广播,并可以走到哪里,做到哪里,边听到哪里,不像看报纸看电视那样不能一心两用,非得固定下来十分专注地阅读、收看不可。近几年全国各地纷纷办起了交通节目,专门为一边开车一边收听广播的司机们服务,这些电台和节目一般都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正展示了广播伴随性的独特优点。

(二)时空性

广播以电波为载体,电波每秒30万公里,绕地球7圈半,传播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报纸。广播传播快,可以随时播出,滚动播出,现场直播几乎与事实同步。广播的这种快速传播对瞬息万变的城市、金融、期贸、信息行情有着极大的优势。

从时效性来看,电视与广播相差不多,但电视制作复杂,不如广播简单快捷。广播由于只需声音,不需图像和文字,天涯海角只要有一条电话线就可以进行现场报道,并且可以实现远程跨时空的多互联播,这一点更是报纸、电视难以企及的。

(三)参与性

受众的参与是媒体赢得受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广播由于仅靠声音传播,比起报纸、电视来,受众的参与更加方便快捷,通过电话便可参与,而且可以与主持人和其他参与者直接对话,实现双向或多向交流与互动,随时获得反馈信息,参与效果更加显著。近十年来全国广播界广泛运用的热线电话投诉节目,公众电话讨论节目,谈心节目等等,正是广播这种优势的具体体现。

广播只依靠声音传播的特性使广播具有以上种种优点,然而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广播长于斯亦短于斯,只依赖声音使广播具有一些天生的缺陷。声音有它的弱势,稍纵即逝,不便查找,而且听觉比视觉的信息存流量低,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广播报道受到声音特点的限制,在进行过于复杂的报道或进行深度剖析时,总显得力不从心。这些缺陷使广播不仅无法与报纸抗衡,而且又落后于电视这一后起之秀,在传统媒介中位居第三。

二、网络广播的兴起及其对传统广播的发展

1.网络广播的兴起。

如果广播仅仅满足于在日益发展的传媒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分的一杯羹。也许我们现在可以安枕无忧。至少在短期内,具有伴随性、时空性、参与性三大特征的传统广播还无法被取代。但各大电台纷纷上网,表明了广播人并不甘心沉沦,而希望随着与新技术的结合取得更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正视所受到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各种传统媒体纷纷掀起了与网络捆绑的大潮,以期在与网络的结合中获得一种整合传播效应。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已被人们普遍认识和肯定。广播利用因特网广泛应用信息数字化技术和高速度、高容量的光纤通信技术以及交互技术等高新技术,不但可以克服传统广播稍纵即逝的弱点,而且还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极大扩大传播的范围,改变传播方式,开出广播的一片新天地。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国际广播电台,如英国的BBC、美国的VOA、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H都将注意力放到了廉价的网上空间。BBC已建立了在线新闻网站;美国之音VOA用23种语言在WEB网络上进行音频广播;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用5种语言在网上进行新闻广播。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简称CRI)作为中国唯一向世界各国广播的国家电台,也对网上广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CRI网上广播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成为21世纪广播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国内广播尚未成熟的今天,CRI网络版的创办和发展,作为一种尝试性的工作,为广播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拓宽了空间。网络广播“视听双能”的传播模式将给逐渐萎缩的广播媒体带来新的契机。

2.网络广播对传统广播的发展。

广播与因特网融合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开辟了广播的新天地,对于广播来说,利用因特网广播信息数字化技术和高速度、高容量的光纤通信技术及交互技术等高新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广播的弱点,跨越时空的限制,极大地扩大传播范围,改变传播的方式,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道路。

①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播传播稍纵即逝的弱点。

以声音为唯一传播手段的广播对于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报纸来说,具有传播速度快的优势,但也有着一闪而过,不留痕迹,不便保存的致命弱点。由于这个原因,广播又被称为弱媒体。而广播与网络融合后,由于数字化的应用,广播就不再是一阵风,而可以储存于网站,应需要随时调用重播,甚至还可以复制。这样也就提高了广播媒体所传播信息的使用价值,延长了这些信息的“生命”。

②广播与网络融合,弥补了广播节目仅有声音,而无图像和文字的缺陷。

广播上网后,部分节目内容可以在网页上用文字表达,也可加上图片、图像,真正实现声音、图像、文字三合一的多媒体传播效果。听众不但可以在网上听节目,还可以看以文字和图像形式提供的节目材料及主持人介绍,通过超链接手段获取背景资料,与其他网友达成在网上的意见交流。视觉比听觉的信息保留率高,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广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③广播与网络的融合,使受众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听什么节目而不再受限。

广播与报纸、电视等其他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一样,采取的都是一种信息由一点均匀地向多点的单一方向信息传播,受众是在时间和内容上均是被动的。而当广播媒体与网络结合后,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任一时间选择任何电台任何时间播出的节目。除现场直播外,每个人都可以安排自己的节目表。喜爱听音乐节目的人不必再耐着性子等待,想听财经消息的人也只需一次选择,传统广播媒体针对异质大众的去个性化传播在网络中被个性化传播方式所代替。

另外,这也可以突破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时差限制,有利于实现信息的跨国传播。

④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大大地扩展了广播的传播空间。

传统广播的传播手段受到地域的限制,特别是音质较好的调频广播发射范围很小,短波虽发射范围大,但信号不稳定,收听效果差。网络技术的应用则可突破这种地域的限制。从理论上说,通过网络任何一个地方台的广播节目都可以流向世界各个角落,受众也能通过从网上收听到外地广播,获得那些通过传统媒介难以获得的信息。

⑤广播与网络的融合,使广播能更及时地收到更多的信息反馈,赢得更多受众的参与。

传统广播传播与受者界限分明,把热线电话接入直播间,这种做法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流与参与性,然而,这种交流与参与受广播传播方式的局限,主持人与热线电话上听众的对话交流一般只能是一对一,听众的交流参与面十分有限。

广播与因特网融合后,由于因特网的双向互联性,网上有绝对的中心控制,主持人与网友从原来的双向交流拓展为多向交流。因而网上广播受众的反馈参与大大扩大了。如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北京电台做了“奥运会直播”特别节目,在听众中反响极大,热线电话尽管十分火爆,但也只是几十个,而因特网上的讨论,仅电子邮件就有近万件,其受众反馈参与之多是电话参与难以比拟的。

正是由于广播与网络之间强烈的互补性,使得广播电台上网成为大势所趋。仅国内范围而言,就能很方便地找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音乐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珠海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等,10余家网站。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电台上网,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广播电台网站的建立,有助于其更加充分地利用其信息资源,树立对外电台形象,吸引听众,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重复收听,重点选择等传统广播无法实现的功能。对于其电波无法覆盖的地区,广播网站的存在也无疑使当地拥有了一个收听广播,迅速了解实事动态的机会,与网络的结合,使之如虎添翼。

三、网络广播的兴起对广播业从业员的新要求

1.转变观念。

从业人员应认识到广播与网络的结合带来的行业特权的消失。传统媒介的传播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网络的新闻传递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报道任何事件,人们用鼠标自己去找信息,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广播与传统媒体就面临着以信息传播转变到信息服务的挑战,既支配信息资源的行业特权消失

2.加强职业道德培训。

在普及传媒教育的基础上,需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道德培训。因为在网络时代,“制造现实”的科技已经成熟,网上曾多次出现将新闻图片经电脑加工后发表的造假事件。新闻工作者不应盲目拥抱科技,而要避免科技的运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要滥用电脑新闻图像制作,更加要避免制造新闻。

3.完善素质、提高能力。

网络加入广播节目,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是对广播优势的发展,这不仅需要主持人熟悉电脑、网络知识,还需要主持人适应从主导地位向谈话组织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角色的转变对主持人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对全局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束语

挑战,总是无法避免的,面临挑战的,也并非只有广播,传播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给传统媒介带来机遇和挑战。数字音频广播的出现,为广播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因特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给大众传媒注入了种种在过去不可想象的传播概念。它囊括了传播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传播的一切表现形式和特点,同时还具备了这些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特点,他的兴起即为广播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又为广播利用其强大功能,以另一种形态发展提供了条件。网络作为一种平台可深入广播这种业已成熟的媒体,并给予其重新包装,与传统广播媒体全方位的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广播将开辟出广播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9

[2]张风涛中国广播文艺学[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6

[3]蔡尚伟广播电视新闻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9

[4]杨伟芬渗透与互动广播电视与国际关系[M] 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05.8

[5]徐恒程艳北京交通广播解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3.12

[6]张镇之中外广播电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5

[7]徐剑网络传播法则与道德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 2006.10

上一篇: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与自然和谐的心理研究的... 下一篇:毕节试验区学生增强生命感教育的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