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

时间:2022-04-30 05:41:20

职业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

【摘要】探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学生;教学系统;主体客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教育研究中,对于什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说法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这说明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通常人们都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或者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的延伸,这两种说法都非常片面。其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系统,三者是互为依存,不能彼此脱离的。

"主体"一词是多意的,同时主体也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与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即客体是同时存在的,并且主客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可以转换的。而客观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潜在的客体,但只有在每一具体的认识和实践中,主体"对象化"了的客观事物即主体认识和实践的事物,才能成为客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三种关系。

从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系统中的主客体关系不是单重的而是三重的: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系统的主体地位。

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教学宗旨。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职业学院的学生来源也多样化,稂莠不齐,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认识教学系统中的主客体关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技能,使之能尽量零距离地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教师要先进入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对象,进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研究和实践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段取得最大的收获。

*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的不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传授而是学生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引入知识点的任务后,应该退居二线扮演主体延伸即学生活动的辅助因素的角色。

* 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系统包括学校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良好的教材有助于学生的认知,良好的教学设施有助于学生的感知,良好的师资、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同时,把教学系统看做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个主体,可以发挥其积极运转与协调能力,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教与学的环境。教师在这一主体中也是扮演主体延伸即教学系统的完善因素的角色。同时,在这一主体中,作为客体的学生也不是被动的,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完全可以影响整个教学系统的循环。

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三重主体的活动特征,才能准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活动的科学规律,明确学生的地位、教师的地位和学校的地位。否认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主体的延伸,则否定了教学过程应具有与人类的一般认识或实践过程相同的一般性;而否认教师是另一重主体,则否认了教学过程应具有特殊的认识或实践过程的特殊性;否认教学系统的主体地位,则否认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宏观规划和调节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系统三者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要求我们教师更要加强教学改革。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师生之间进行交往而产生的情感关系,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有助于我们搞好教学工作,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诚信"、"平等"、"爱心"是我认为处理师生关系的六字方针。

1. 诚信。

开学伊始,我往往会定一些"规矩",不仅要求学生做到,我自己首先要遵守。另外若承诺了学生组织或参加什么活动,就不能因为怕麻烦或占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而给"忘了"。

2. 平等。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要长者自居,更不能摆出高人一头、盛气凌人的架势。教学过程中,讲错了什么或有什么做的不妥,要勇于承认错误,这样做不但不会让学生觉得你"无能"反而会让学生觉得你坦诚。另外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上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尤其对待基础差的学生更要耐心,多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3. 爱心。

教师不能仅仅传授冷冰冰的课本知识,还要多关心学生生活状态、心理状态。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之急、喜学生所喜、忧学生所忧。学生一旦"喜欢"了你,就会觉得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的期望就很容易成为学生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师看到了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增加了责任感和爱心,教学过程步入良性循环。

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改革,使学生"喜闻乐学":

1.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我们面对的问题。要将以前的由教为重心转移到由学为重心;由传授知识为重心转移到由培养能力为重心;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从彼此孤立到相互结合。

课堂教学可采用:提示-自学-解疑-精讲-练习-小结这样的程序。

提示阶段:采用多媒体或参观实物的手段,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明确自学要求,激发学习动机。自学阶段:教师略加辅导。解疑阶段: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互相探讨。精讲阶段:教师引导、归纳,使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练习阶段:教师针对本节重点设计实验或布置习题,学生独立操作或完成,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小结阶段:教师整理、总结本节知识点,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应知因会内容。

2.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平时成绩20%(包括作业、课堂提问、考勤、纪律等),期末组织统一卷面考试占80%。这种近乎"一锤子的买卖"使学生人浮于事,来听课只是为了点个卯,课堂提问就像问"木桩",作业、实验报告虽然按时交了也是抄袭现象严重,最后的期末考试也是"60分万岁",教师无奈,学生也是无趣。现在我们可以倒过来,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中随时插入考核,并计入期末成绩),甚至可升至80%以上。

①课堂教学:

每堂课在讲解前要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关键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用学生能听得懂的方式讲授内容(而不是为了赶教学进度);讲课时要反复强调关键点,使学生加强记忆;每节内容结束前留出时间,当堂考核,由于刚刚学过同时考核的内容少,学生对考试较有信心,同时还能计入期末总成绩,学生也乐于接受;作业不能布置过多,尤其不能布置概念性太强的内容,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多媒体教室查阅与下次课有关的资料,增强学生学本门课的兴趣。

②实验课教学:

不能仅看实验报告。要考量每个学生(教师往往仅关注那几个平时"爱学习"的学生)平时做每个实验时的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实验报告的质量、学生的实验态度、劳动观念、协作精神、考勤值日、平时提问、课堂讨论等,教师观察记录后给出当堂实验课成绩。

上一篇:探讨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议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