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宅规划国内研究进展

时间:2022-04-30 02:42:52

农村住宅规划国内研究进展

【摘 要】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农村住宅占据全国住房总量的大部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需求增长很快,但伴随而来的是大量问题的涌现。本文通过对近期期刊论文的研究,对农村住宅规划问题的研究现状及重要成果作一介绍,为进一步进行农村住宅规划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村住宅 规划 研究进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比重,农村住宅占全国住宅问题的78.1%,是我国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地区的住房需求有了很大的释放。从传统的茅草屋或砖瓦房逐步迈向现代化的楼房,在农村住宅大量修建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建房的无序化,面积超标,乱占耕地,许多房屋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大量的生活污染及生态破坏,道路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极度缺乏。农民终其一生的劳作成为了建房,再建房的循环当中,对农民家庭及社会经济带来的极大的阻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近十年以来,尤其是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促使许多学者进入农村住宅规划这个研究领域,许多大学生村官及志愿者也积极投入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去,为乡村地区作规划,但农村住宅修建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依旧存在。许多研究者在对农村住宅建设的研究中,对上述的大量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与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最近十年左右对农村住房规划研究的期刊论文的研究,希望找出其中有用的思想及作法,也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提供宝贵的借鉴。

1.农村住宅规划概述

1.1农村住宅规划的背景及相关国家政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面积虽然丰富,但耕地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们以全世界不到10%的土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所以对耕地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2]。在中国的基本国情面前,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农村地区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要求,并作出了加快农村居住环境规划与建设的战略部署。

国家对农村住宅规划的关注,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了。1979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对农村房屋建设进行规划,1981年,国务院发表《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同年第二次全国房屋工作会议的召开及《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颁布。到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3]

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的巨大变化,引起国家在这方面的科研重视。2007年,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项目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之一,由建设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目前正在向地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征集课题。[4]

1.2存在的问题

报刊杂志常提到的“空心村”“马路经济”等现象说明了当前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的,集中体现在:违规占地,用地浪费,不节能,环境生态易受破坏,基础设施不完善,空间功能不配套,丧失传统的历史文化积淀。整体表现为居住环境不理想,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

1.3农村住宅规划的意义

农村住宅规划,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集约建设,可以节约用地;统一规划,修建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力,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近十年的主要研究成果

不同的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农村住宅规划进行了研究,有从政策管理的角度的,更多的是从建筑的角度和城乡规划的角度。

2.1政策管理角度

政府在规划建设中承担着主导作用。农民作为一个群体,但其行为却是个体行为,政府必须合理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如果可行,还应该提供相应的建筑规范标准。

农村住宅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已基本满足有房可住的第一阶段,要逐步迈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第二阶段,为以后的精细化、特色化的第三阶段打下基础。[5]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产业变化,我们可以将农村住宅分为三种类型,城镇型、半农业型、农业型住户。它们分别适用于近郊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农民家庭,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和远郊以务农为主的农民家庭[6]。这种划分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实际需要,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2.2建筑设计的角度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开展的课题:农村住宅建设创新性试验——重庆市农村住宅设计暨抗震技术课题研究,提出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新型设计手法。它以单体建筑作为一个基础,首先确立了三种平面分别为L形,T形,Z形的基本单体形态,利用单元模块,针对不同场地,不同单位量,不同朝向进行组合与联结,形成变化丰富,形态不一的建筑组团。从而作到对自然环境与地形的高度融合,值得借鉴。

更多的学者从房屋建筑的角度,对其平面布局,功能空间设置,绿色节能方面进行建筑设计的研究,使其贴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并尽量与当地气候特征及文化背景相融合[7]。王玥等人,对杭州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进行调查,特别是建筑物理环境测量,针对传统住宅的物理热环境不尽人意,热舒适度差的特点,给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从朝向、间距、墙体、屋面、门窗等从建筑节能的角度给出了新的设计,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8]。

如何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有学者专门对于农村住宅中的供水,污水处理,秸杆资源与沼气生产,动力地埋式一体化处理技术的工程技术进行了介绍。[9]对农村住宅的建筑工程操作提供了极好的指导。

2.3城乡规划的角度

城乡规划的内涵是比较广泛的,其中的研究者有建筑的背景,有的是地理与人文的背景,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综合,从地理、文化、生态、环境的多视角来进行思考。地理信息系统给了我们更广的视角,有研究者利用GIS空间数据的分析方法,将全国农村住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谱系。全国分为116个基础样本类型,用于不同建筑气候地形特征等条件下各地区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的分类指导。[10]

在千村一面的今天,大量的传统文化的缺失让有的研究者建议:保护文化遗产,尊重地方特色。当下普遍兴起的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让研究者想到了旅游地区的住宅模式,以保障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接待功能。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农村住宅规划进更加注重与当地产业项目的策划,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增加村民的增收途径。

由于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识到了节约用地的必要性,同时,他们还对加强农村住宅院落及住宅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建设节能生态型住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11-17]

3.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1未能充分结合产业的发展变化。针对目前大量人口面临从农村向城镇转型的新型城镇化阶段,旅游业及新兴工业的带动,农业现代化,大量农业机械的应用,道路修建,土地平整,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已经引起农村社会的极大变动,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广泛结合这些社会变化。

3.2未充分结合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它代表了老百姓对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哲学认识,某些文化还具有相当的地理知识。我们应该广泛将传统文化与自然地理相结合,建造适应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的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农村住宅。3.3立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高度,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不仅要配套建设村落本身的基础设施,还要加强村落体系的研究与规划建设,形成自然的商业体系网络。

4.结语

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农村的住宅建设中,必须做到规划先行,逐步实施,从而实现秀美山川,和谐乡村。给未来留下一个人文的,生态的,有活力的乡村地区,也给我们今天生活的人们留下一个传统的根。

参考文献:

[1]姜乖妮;李春聚;孙晓璐,新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03

[2]闫有喜;徐放,浙江省山区农村住宅节地规划技术的构建与应用[J]小城镇建设,2011.04

[3]谢晓林,新时期村镇住宅规划建设管理政策的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9.05

[4]华建,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项目启动[J]城市规划通讯,2007.21

[5]李剑桥,南宁市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广西城镇建设,2011,04

[6]曹智富,对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07

[7]黄樟,新农村住宅设计探索——以“2010年南宁市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竞赛”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1,11

[8]王玥;葛坚;田轶威;徐颖,杭州市新农村住宅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城市,2010.03

[9]褚作勇,江淮流域新农村住宅资源节约方案介绍[J]住宅科技,2007.12

[10]杨贵庆;庞磊;宋代军;陈菁菁我国农村住区空间样本类型区划谱系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01

[11]王春梅;郭莹莹;邵莲芬,驻马店地区农村住宅的现状及规划设想[J]价值工程,2011,18

[12]张金伟;张雷,新农村建设中的旅游型住宅模式——林州石板岩乡调研侧记[J]小城镇建设,2009.01

[13]赵小龙;周骏;孟海宁,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探析——以浙江兰溪市西山寺村新农村住宅建设为例[J]华中建筑,2010.08

[14]李晓玲,面向“节约型”社会的农村住宅规划节地研究[J]建筑经济,2006.06

[15]王宗侠;段渊古;李勇,渭北旱原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12

[16]焦凤祥;奚星伍;许二明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初探——以宿州市埇桥区夏刘寨村为例[J]安徽建筑,2007.05

[17]穆超;程海鹰,陕西省蓝田县农村住宅问题的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作者单位:自治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拉萨 850003)

上一篇:传统企业加速向电商突围 下一篇:与深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