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教育 培养行为习惯

时间:2022-04-29 11:30:12

加强安全教育 培养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115-02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过:“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校园安全事关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个家庭幸福和安宁,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意义重大,我们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呢?

一、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

我们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生都能够掌握“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道”“行人靠右”以及“不得私自下河游泳”等基本的安全常识。大部分小学生在过马路时都选择“一等二看三通过”的方式,对地震、雷击、煤气中毒、家庭火灾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表示愿意听取父母、老师关于安全知识的讲解,愿意参加诸如安全疏散、防火等方面的安全演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此项工作不理解,认为安全问题离自己生活较远,存在着知而不行的现象。因此,我们身边还会经常看到一些不太和谐的画面:学校走廊上,一群小学生在追追打打;马路上,小学生一边骑车一边说笑;大路旁,一个个小学生手里拿着一串串小吃……这些景象着实触动了我们敏感的神经,“踩踏事故”“骨折”“食物中毒”这一系列名词,真让人心惊胆战,可见学生的安全意识还需加强

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科学文化知识。从学校治理的角度看,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要求学生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安全教育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秩序保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加速合格人才的培养。

(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复杂社会治安的需要

随着义务教育的推广和我国人口发展的规律,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来校途中发生意外事故、打架斗殴事件等时有发生。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在其他节假日要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学校学文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做到在校期间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违法违纪,并能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提高安全意识的需要

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社会了解不够,辨别是非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二是思想麻痹,自身物品随意乱放,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三是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些学生看到打架斗殴、盗窃等违法事件,因没有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等。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三、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在养成教育中进行安全教育

学校应抓紧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逐步建立起长效安全防范机制,促进学生自觉执行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爱动,所以经常会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每学期开始,学校要把第一周作为安全教育强化周,组织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生命宝贵,安全第一”。通过养成教育,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安全教育,强化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为一生平安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教学常规中实施安全教育

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保证每两周有1个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安全教育列入学生操行评定的内容。每天晨读,要求班主任及时进班认真清点人数,对未到学生进行登记并跟踪查清原因,从根本上避免学生出现上学路上发生意外的现象。课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有益的游戏活动,要求学生做到不乱跑、不打闹,不将利器、易燃物品等带进校园。

(三)通过主题教育课进行安全教育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生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不准让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学生骑自行车上路,禁止学生驾驶机动车辆;教育学生走路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抢道、不搭险、不搭肩行,拐弯十字路口要小心;不攀爬、追逐机动车辆,不乘坐手扶拖拉机和无牌照、无保险的营运车;不在公路上踢球、游玩、奔跑、戏闹,时时处处注意交通安全。

2.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做到“四勤”“六不吃”:勤洗手,勤换衣,勤剪甲,勤理发;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3.意外事故安全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防溺水、防火、防电、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流行性疾病、防震、防楼道踩踏等的安全知识教育。近年来,学生溺水、触电的事时有发生,为了预防这类惨剧的发生,学校要规定学生不准下河、下塘游泳,即使进行游泳活动,也必须要由懂水性的家长带领,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游泳。学习安全用电常识,不用湿手接触开关、插座;不用尖锐物品扎、刺电线;不在电闪雷鸣时使用电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四)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可以把安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比如开展“无零食校园”活动、“我是安全小卫士”活动、“平安班级黑板报”活动等。在“安全教育活动月”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板报比赛、主题班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安全知识讲座及技能演练、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宣传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安全知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五)通过家校联系进行安全教育

学校要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建设先进的安全设施、配备先进的安全设备,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效力。通过安全教育宣传栏,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思想教育中,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同时要与家长密切联系,做到学校、家庭共同教育防范:加强学生课间及节假日等校外安全教育,开展“致家长学生的公开信”等活动。

总之,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系统的安全工作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丰富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提高安全防范和避险能力,让他们远离危险,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不要把阅读与写作看成两回事 下一篇:中小学教育衔接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