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9 05:05:43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的凋敝,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这与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的初衷是不相符的。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促进农村文化健康发展,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当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在经费、人才和机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更多地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关键词】城市化;农村文化;公共服务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新农村建设不只是简单地建设农民新居,不只是物理形态上的更新,根本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要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享受到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有良好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

一、涪陵区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步成型

按照体现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以财政投入为主体,覆盖城乡公共文化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初步解决了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基本文化权益问题。实施并完成了“广播村村响”工程,建成1个区级广播中心,24个乡镇播控中心;实施并完成了 “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了直播卫星设备建设安装任务;开展了“电视扶贫工程”,为无电视建卡贫困户免费赠送了电视机。截止2012年底,基本实现了全区广播电视传输全覆盖,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8.5%。“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目标基本实现。农家书屋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最大效能,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全区2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15个行政村文化室、10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39个农家书屋、77个社区书屋、1038个农家书屋外借点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实施。开展了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确保了农村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农村中小学生每生每月观看一部电影的目标。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围绕各类重大纪念活动、传统节日等主题,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歌咏、文艺演出、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拓展延伸。持续开展了农民工文化日、爱心图书传递等系列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在全区城乡分别选点建起了图书馆分馆、爱心图书室、图书流通点等,举办了公益电影、图书展览及文物宣传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文化惠民成效显著。二是城乡文化互动互进。持续开展了涪陵春节团拜会专题文艺演出、迎春书法展、元宵龙舞比赛、周末广场文艺演出、“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等品牌文化活动;组织机关、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开展了多姿多彩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规范和推动全区农村民间文艺团队健康发展,加强对全区80多支民间文艺团队负责人和骨干文艺参加了培训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民间文艺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进展

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截止2012年底,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000多处,70多个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12个)。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月”、文物线路免费游等活动,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有效促进了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内两个村落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蔺市古镇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已完成一期工程。青羊庄园文化生态保护区二期维护项目也即将动工。

二、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农村文化建设却未显现出与经济建设均衡的发展趋势。

(一)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这是阻碍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首要问题。虽然政府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仍远不能满足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每个农民每年只能享受国家财政不到两块钱的文化投入。再加上基层乡镇财政困难,投入有限,许多文化站设备设施落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特别是一些民间文艺团体,财政更多的是对优秀团体进行引导扶持,有一点资金的投入也是杯水车薪,最根本的则是通过多种途径培育民间文艺团体本身的造血功能。

(二)农村文化专业人才缺乏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使得大量农村人才流向城市,农村文化队伍存在老龄化、低专业化的现象,农村文化队伍人才流失严重,微薄的收入使得文化工作者不得不另谋生计,根本无心从事专业工作。文化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严重偏低,专业性太差。农村文化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制约瓶颈。现代传媒的发展,让传统民间艺术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且人才队伍断档现象相当严重,很多民间艺术出现了无人可传的情况。没有产业化发展,在传承和创新上就相对滞后,经济产出的不足直接导致后备人才的缺失,没有人才储备发展也就步履维艰。没有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激励,这些传统文化慢慢消失则就不足为奇了,即使有零星的存在也是出于个人爱好,其创新性和发展性就差的多了。

(三)农村文化生活依然落后单调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空心村”现象突出,不仅仅是地理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空心”,更可怕的是文化的“荒芜”。封建思想在广大农村还有残留,宗族思想和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农村留守人口文化生活贫乏,社会问题突出。农村居民在闲暇之时,没有精神寄托,调查显示,有45%的农民认为当前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或者“很贫乏”。农民在劳动之余参与的文娱活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看电视(90.7%)、闲聊(84.5%)、打牌玩麻将(73.7%)。“电视文化”成了农民文化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看电视相比,农民看露天电影、看地方戏剧、看文娱节目实况表演等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农民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也比较少,群众参与面还不够广泛。迫切需要有农民自己的文艺演出队来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上一篇: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以及对策 下一篇: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理念下的电力信息系统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