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五分钟透视窗,激活语文课堂

时间:2022-04-27 08:39:12

课前五分钟透视窗,激活语文课堂

一、缘起

(1)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也越来越灵活丰富。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综合性设计异军突起,并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以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特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即是其中的一种,它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今年的高一学生接触的是新教材,又是教改后的第一批学生,因此,要借助课前五分钟的形式,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表现机会。

(2)本学期带两个高一班,刚刚考入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面对着全新的课堂,全新的老师和同伴,一般都显得比较腼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带有较明显的生疏感,缺少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魄力。即使有些孩子有积极参与的意识,但因初中阶段接受过的语言方面的训练较少,且不成体系,所以偶有想法,也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况且十五、六岁的都市学生,每天两点一线,生活单调,大多数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见识浅薄,与社会脱节。而且没有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缺乏融入社会、主动思考的意识。希望用课前五分钟的透视窗活动,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希望能凭借这个小杠杆,撬动语文这个大地球,将语文教学做活、做大、做深。

二、理念

(1)《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训练,也要重视思维的发展,还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

(2)俗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生活是个大舞台,课文只是个范例,生活和学习是相通的,不是割裂的、死板的。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知识,收获思考和感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最初想要达到的目的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带着他们读书看报,关注生活,给每个学生上台亮相的机会,锻炼胆量,学会思辨,学会表达。力争使每个学生睁开双眼,打开心门,说出心声。

四、实施的方法

高一学生经过九年的语言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已基本具备,所以将课前五分钟的重点放在了话题的选择和讨论上。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整理,以清晰流畅的语言讲清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设计问题引发大家的讨论。在阐述、质疑、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达到一个整体的提升。

第一阶段,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将重点放在语言培训方面。通过三十个学生的实际演练,纠正他们表达中的纰漏,力争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准确、清楚的基础上,向巧妙、优美的层次攀升。这一阶段的三个强调点为:“出之于口,入之于心。”“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话要说得得体、优美、有底气”。教给学生的四个方法为:详述、简述、摘述及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第二阶段的训练重点,为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陶冶。把生活与语文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五分钟透视生活,感悟人生,达到将语文训练做大、做深的目的,这一阶段的活动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为演讲式,此阶段的强调点为:演讲的技巧!教会学生利用反复、对比、调整语速的手法,获得成功。第二层次为提问、讨论式,此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让肯于思考、敢于发言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第三层次为辩论式,此阶段的强调点为:在阅读、选择、思辨中,领悟真、善、美,摒弃假、恶、丑,通过辩论,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敏锐、流畅、变通、独创。

五、过程中的收获

虽仅仅是课前短短的五分钟,但因为比较系统又持之以恒,所以无论从知识还是到心灵,师生都受到了极大的熏陶和感染,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参加训练的学生显示出极大的活动兴趣和热情,而且均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第二,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三,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全班学生大都能仪表大方、神态自然地站在讲台上,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尽情发挥;第四,锻炼了学生听话的能力,对增进学生灵敏的听觉、快速反应均很有帮助;第五,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知识储备,积累了写作素材;最后,沟通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六、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重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并乐在其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其实学生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都希望赢得别人的赞赏和老师的肯定、鼓励。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虽然每次演讲只有一个学生,但所有学生都在听,甚至比听老师的讲课精力还集中。为了获得演讲成功,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学生会精心地去搜集材料。一个学期下来,几个循环,学生积累的材料比原来搞的摘抄还要多。学生普遍感到,演讲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二)语文教学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一节课45分钟,如果光是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这样的课是沉闷的,也是低效的。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实践活动还有一项作用,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不仅在演讲过程中课堂气氛热烈,而这种课堂活跃的氛围和学生积极的心智状态,会覆盖影响延伸到整节课。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没能进行当天的演讲,学生就会流露出遗憾的神色。

(三)陶行之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宝库。”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师让学生张着一对智慧的眼睛来寻找语文。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教学环境,拓展学习空间,在生活这一取之不尽、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中去学语文,将会事半功倍。

上一篇:愿板书设计像花儿一样绽放 下一篇:播下文化的种子,收获成长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