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入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30 09:36:24

课前导入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对新课的讲授起到铺垫、引入的作用。在新课的教学中,恰当合理、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语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给予他们愉悦的心境,便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为传授新知扫清心理障碍,为本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导入语 ;教学;作用

课前导入语是一节课的开端,对新课的讲授起到铺垫、引入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新课的教学中,恰当合理、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语,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给予他们愉悦的心境,便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为传授新知扫清心理障碍,为本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据调查发现,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精心设计导入语是教师上好一堂课所必须注意的重要环节。

一、词曲导入法

在新授课之前,可以播放或吟唱与授课内容相切近的词曲来创设一种情境,从而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授课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听课时的效果,使其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例如,在讲授《背影》一课时,笔者走到学生群中,口中唱起:“……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全班同学都凝望着我,入神地聆听着这深情动人的歌。于是笔者对学生说:歌曲中这饱含深情的词句充满了儿女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对一位生身父亲最真切的写照。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文质兼美、词情并茂的纪实散文,文里刻画了一位慈祥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二、设疑导入法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例如,在教《生物入侵者》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和作者),请大家齐读两遍课题,揣摩揣摩,这个题目告诉了你什么?”生1:“生物入侵者指的是什么?”生3:“生物是如何入侵的?”生2:“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有哪些?”生4:“我们该如何来预防生物入侵?”然后笔者说:“同学们的提问都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朗读一下课文,我想从你会课文中找到所要的答案。”

三、多媒体导入

教学可通过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动听的乐曲,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例如,上《身边的化学物质》一课时,在《我多想唱》的歌声感染下,大屏幕上不断地展现着科技发展的产物,大自然的美景,熟悉的生活用品,衣食住行等,加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和生活生产是如此紧密,认识到原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场的气氛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轻松地学习了一节课。

四、由问题导入

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也具备一些运用已知求未知的能力。而且,他们还有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和勇气。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就能就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并顺势导入新课,效果一定非常好的。

五、由故事、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

教师往往可用一个新颖而动人的故事或朴素而又喜闻乐见的俗语、谚语、古诗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和欲望,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课堂伊始我们就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这样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到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其乐无穷。

上一篇: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管窥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巧妙导入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