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4 17:03:26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1篇

一、重视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必要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平均每天有两节语文课,一个星期总共十节左右的课,但这其中有两节作文课,因而真正上课的时间少之又少,然而语文的课程内容却很多,包括课文、课外诵读欣赏、口语交际等,所以为了赶课程进度,多数教师几乎放弃了课外诵读欣赏和口语交际,只讲课文。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也只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文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或者介绍课外知识进行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语文课时少而不能兼顾除课文以外内容的缺失。

另外,现在的初中生普遍知识面狭窄,对课外知识的搜集和整理也并不在意,因而写作水平低下,很多学生都对写作很头疼,一说写作文就眉头紧锁,肚子里一滴墨水也倒不出来。写和说的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会写作文,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是极差的。课上回答问题组织不好语言,说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感受,课下写作结构混乱,语言也没有特色。“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甚至消除了这种问题,学生要在短短的三分钟内学会充分展示自我,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对于老师规定的新主题,学生需要从网络、书籍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和资料,预测听众的兴趣,选择材料,字字斟酌推敲,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展示既新颖又意义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了阅读兴趣,还提高了信息搜集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实施课前三分钟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从课前三分钟活动前的准备以及活动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更好地了解学生。例如,有些平时上课活跃的同学上了讲台却变得局促不安,说话磕巴,很没有自信,作为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在以后组织的一些语文课外活动中给他们机会再次尝试,帮他们树立自信,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对语文持有无限的兴趣,而且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前进。其次,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及时鼓励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做文明的倾听者,材料演讲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亲切适时的鼓励,不仅可以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最后,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做一名有特色、有创新的心灵导师,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教书匠。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喜爱程度往往决定了学生这门功课成绩的高低。每个老师,尤其语文老师更应该身体力行,创新教学方法,课前三分钟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增补,让语文课堂变得饶有趣味而又高效实用。

二、“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的实施策略及意义

(一)定义

每周由老师规定一个主题,学生课下搜集整理资料,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成果展示,每周的主题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认知水平、身心健康发展,不脱离实际。通过这种形式,让中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陶冶情操。

(二)特点

一是自主性,即从演讲内容的传播,到演讲过程的实施,再到简要评析,均是学生自主进行。二是短时性,即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保证演讲语言的精炼和评析质量,演讲过程要进行时间的限制(通常都是三分钟)。三是广泛性,即本体活动是全班学生全体轮流参与,并不是一个学生在讲台上演讲,与其他学生无关,双方可以展开一定程度的互动。四是多样性,即内容丰富多彩,每周一个主题,如新闻评论、经典诵读、动人故事等都可作为一周的主题,同时在形式上,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演讲,还可以进行表演,借助多媒体解说等方式完成自己的课前三分钟成果展示,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三)内容及实施意义

经过笔者思考和实践,可以尝试实施的主题有以下几个:

(四)实施要求

1.课前准备,课后积累,双管齐下

不仅学生要根据主题认真准备,老师也要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内容是否脱离主题,是否符合中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三分钟展示结束以后,利用课后时间,由展示的同学将内容抄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也要整理在笔记本上。

2.依据实际,适时调整

从以上表格中笔者所列的主题综合考虑来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主题内容也是学生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课后准备、查阅资料以及课堂展示都不会存在太大难度,学生们也一定能从这些主题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但是每个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每个老师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同特点,因而主题的内容和时间可以根据学校、老师、学生的实际进行更换,重复或者创新。教师可以增加新的主题,更改主题或者重复主题,学生们也可以及时给老师反馈信息,向老师建议想要展示的主题。这样,“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就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短短的三分钟不仅是老师的创新,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摇篮。

3.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从第二周开始实施,开学第一周对于刚刚升学的学生来说更主要的是适应环境,熟悉周围同学和老师,实施过多的活动收不到有益的效果;对于已经熟悉了的学生来说,刚开学,普遍沉浸在假期的悠闲美好之中,还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因而也不适宜开展“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活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习惯的养成更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课前三分钟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星期或一个学期的时间肯定不能那么快收到预期的成效,所以要将“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坚持下去并不断创新,这样长期的积累,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熏陶,培养较高的语文素养。

(四)实施步骤

每周的主题都应该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下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能力锻炼与提升的过程。

接下来是学生自我构思与组织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但是有些想法可能与主题不相符合,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因此,在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前,要求学生将准备好的资料交给教师进行检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若符合主题,就将有价值的材料允许展示,不符合要求的或者方向有偏差的,给学生指出问题和解决方向,让学生重新查阅与组织。这样就确保每个站在台上的学生所呈现的内容是有价值的。

接下来是学生的自我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对展示者有要求,还应该对听众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求下面的学生应该认真地倾听,在听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发现演说者在演说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可以是演说的内容,也可以就演说的语言等方面。这样才不至于造成演说仅成为演讲者参与的活动。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名倾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学生,发现其不同于课上的另一面。

展示结束后是点评,这里的点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达想法的权利,学生可以在听完演讲之后,做一个简单的阐述,这个阐述可以是赞同演讲者,也可以想法不一致,但是原则上应该是个人化的。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原则上是以鼓励、表扬为主。最后要求所有学生将当天的内容整理到专门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通过开展“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活动,教师会逐渐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慢慢地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提高了。同时学生们在课前三分钟开口说话,接下来的课堂气氛也会相对活跃。另外,学生在课余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素材,这样对写作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学生演讲的很多内容直接作为写作素材用在作文中,这样就搭建了从说到写的桥梁。

三、“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总而言之,“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是值得实施的,但是如果一味重复、借鉴,不去创新开发新的内容,而且只有课前三分钟这样单一的内容,语文的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必定是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因而,在新模式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新内容。例如,由“经典诵读”主题周衍生出的诗歌朗诵比赛,“名著推荐”主题周延续的读书交流会等等。这些活动的举办可以由那些在课前三分钟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来组织、主持,这样又给了学生再次展现自我、树立信心的机会,策划的详尽、组织的有序、主持的得体,都是可以培养的技能。

除了活动的衍生,新模式的创新还可以体现在“主题”的拟定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变化、时事潮流的更迭,来改变主题或者组织形式。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的东西,而是要随时创新更改,这样才符合这门学科的性质,才能让学生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分钟的时间看似很短,但它既可以成为展示自我的小天地,也可以成为获取知识、培养人格的小摇篮,更能是万千变化、丰富多彩的大课堂。通过“一周一新”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这一形式新颖的教学设计,可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组织语言、口语表达、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并让学生在思想认识领域受益良多。巧用课前三分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期待,有所收获,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去发掘和创新的。

参考文献:

[1]钱方.每课三分让自信飞[J].综合天地,2011,(10).

[2]姚秋霞.对“课前三分钟”活动的认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50).

[3]邹留根.初中思想品德课前三分钟演讲教学活动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5,(08).

[4]王大荣.浅议语文课前三分钟的意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91).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2篇

一、使学生在预习课文方面有了方向性

因为有演讲内容,因此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必须使学生除了学会字、词外,还要考虑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使预习比以前更细致、更深刻。

二、指导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必然会使学生产生许多疑问。从而促使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去查阅一些资料。以便于解答疑问,写出一份合格的演讲稿,从而指导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该阅读哪些书,记录哪些知识,有了依据,克服了盲目性。

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由于学生阅读的知识较多,获取的相关资料也很多,但演讲时间有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促使学生去认真斟酌资料,合理取舍。做到短小精悍,这样锻炼了学生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使演讲稿内容丰富,又精辟短小,天衣无缝,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完成演讲稿后,在上课时脱稿上讲台演讲,要求达到通顺连贯、停顿恰当、感情充沛。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五、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流日益密切,在这过程中不但要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抓住主要内容,而三分钟演讲则着重侧重于这两个重要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演讲完之后,其余的学生要求对演讲的同学进行评议,包括演讲水平及内容,并针对内容做一些必要的补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能力。

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有许多内容过于简略,对学生理解课文起了一定的障碍,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对水城威尼斯的介绍很少,针对这方面内容,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使学生对水城威尼斯有了感情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了小艇的作用,以及和威尼斯的重要联系。再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对《资本论》的介绍很少,而《资本论》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箸作,集中反映了他们的共产主义思想,因此在课前三分钟演讲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志同道合的伟大友谊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三分钟演讲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条件,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三分钟演讲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沃土。如《蝙蝠与雷达》一课,课前演讲仿生学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八、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发展

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传统教学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补充一般是由教师讲述,这难免单调与重复,而三分钟演讲把这个权利还给了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九、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分钟演讲加入了学生的体会,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使教师在讲课时针对学生认识不深刻的地方重点突出,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十、便于教师导课

导言是讲好一节课的开端,导言的好坏往往会决定一节课的优劣,而结合三分钟演讲导入新课,则可使导入自然,有的放矢,从而为一节课的好坏打下基础。

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把课前三分钟演讲和语文课堂紧密地结合到一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演讲;听说读写;语文素养

一、选题背景

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发展。许多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仅限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农村学生阅读面也不广,见识面就更窄了,普遍语文积累不多,平时又缺乏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欠缺。让其写作,总是找不到可写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或内容空洞,或假话、套话连篇。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课题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实践,提出了以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方法。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全体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师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阅读、交际等能力,在正确运用国家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观察学生是否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就要看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正确。教师应当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来培养学生,而不是单一地从阅读理解以及认字讲授上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十多年的教学,使我发现课前三分钟演讲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许多教育专家也认为:“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培养学生以‘倾听、应对、表达、交流’为主要内涵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训练、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实践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呢?

(1)课前三分钟演讲提高了学生表达的能力。“一个有较强语感的人,既有较高的鉴赏力,也有较高的表现力。”[1]演讲恰是这两者的体现。规定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做到脱稿演讲,同时在内容的表达上要简洁明,还要讲究眼神、表情、手势、站姿等身体形态的表现。

如2013届毕业的一位学生,当时班长虽是一位在农村成长的女孩,但模仿能力强。刚开学就自荐为班长,军训期间也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开学后不久[2],我就在班级里实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她自告奋勇第一个演讲,并精心准备了讲演稿,我还做了一番指导,效果不错,一时便激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后来轮到另一名学生演讲,这位学生在城镇长大,从小就练习语训,还参加过演讲比赛。班长和她一比较,马上有了较大的差距,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马上看到了这位同学演讲时在动作表情上的自然、情感的真挚及自然流露。第二天,班长就找到了我,非常羡慕地对我说:“老师,张同学演讲得太棒了!我跟她比差太多了。”我拍拍她的肩膀鼓励她:“你可以取其长而学之呀!”后来发现班长经常请教张同学,班上也很多学生开始模仿张同学演讲。于是,我决定经过一段训练,在初一下期末进行一场特殊的比赛,我把学生演讲的视频录下存在电脑上,把第一次演讲的视频和期末的视频进行比较,进步最大的有奖励,学生们兴致高涨,每次都精心准备,这样延续了三年,我发现每位学生在“说”的能力上都有质的飞跃。

(2)课前三分钟演讲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规定了写作模式,然后对优秀的作文进行讲评、模仿,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搜集各类演讲资料,无形中形成了大量的素材积累,通过整合以及不断的修改,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写作素材整合的能力。况且演讲稿就是命题作文,注重审题、立意、结构、修辞,要特别注重切入的角度,努力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还需有个性,要求口语化,就得学生亲自去写,这样就增加了他们许多练笔的机会。

(3)课前三分钟演讲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农村和城镇的学生来说,阅读习惯一直不好,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由于没有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浪费在了电子产品上。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以来,由于学生们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在增加阅读时间的同时也在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自觉地把课余时间投入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厚积薄发,学生的写作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4)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由于要点评同学的演讲,学生必须认真听,并在听的过程中筛选主要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好,才能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反之也训练了说的能力,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学习能力,是相互融合的。

以下是我所带的一名学生在一年半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中的成长历程,可以管中窥豹,可见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头戏。

在初一刚入学,我就着手准备开展这个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为了开个好头,先物色一个比较开朗大方的学生,于是我找到了林同学,班里一个性格很活跃的男孩,我想像这样的公开演讲,对于他来说应该不是一件难事,没想到在第一次课前演讲时,他照本宣科,口齿不清,平时大大咧咧的他不见了,声音越来越小,最后都没有讲完。课后我反思了这一情况,他虽然性格开朗,但从没有过演讲的经验,自然无法表现好。于是,我逐渐开始给学生们进行专门的指导帮助,并且鼓励他们多阅读书刊、报纸,把自己家里的藏书带到学校,利用下课时间博览各种书籍。叶老曾说:“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说的就是“读与理解”,以致写的好处。写稿也可以几个人为一小组,共同讨论,然后再写,我自己也参与其中,先写稿件供学生参考。

在初中二年级时,林XX完成了一次脱稿演讲,还能自如地提问同学,虽然还是有很多不足,但我发现,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的演讲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我与他的一次谈话中,他对我说,以前不敢演讲,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自从安排了课前三分钟演讲,他不但爱写敢说了,还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培养了倾听别人的耐心。

四、活动开展过程注意的事项

(1)活动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情感需求。

(2)演讲内容在每一阶段要有一个主题,而且体现正能量。

(3)演讲内容、创设的情境不能与教学目标脱节。

(4)对学生的演讲礼仪和内容,教师要指导到位。

(5)活动开展避免流于形式,要讲求实效。

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给学生讲授文化知识,不如教会学生怎样自己主动地获得文化知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μ岣哂镂慕萄е柿客样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艳伟. 语文课前的三分钟演讲[J]. 快乐阅读,2011(7):86-87.

[2]王艳杰.语文课前演讲好处多[J]. 吉林教育,2004( 6):28.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4篇

一、将课前演讲与阅读教学打通

上文谈及,口语交际教学可以教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显然口语交际教学重在教会学生演讲,而演讲的材料须充分、生动,并上升到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高度。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认真细致及个性化的阅读。单让学生走马观花、信马由缰地阅读很难做到这点,这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并将其化为阅读教学的要旨。

如何将课前演讲与阅读教学打通,使之在真正意义上对阅读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一要使课前演讲内容序列化,这样学生的阅读也会相应的序列化;二要阅读经典作品。一句话即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的选材应为序列化的经典作品。

(一)课前演讲的序列化

我们语文组正在探索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制度的方案。完善课前演讲内容,使之与阅读教学挂钩,形成课前三分钟演讲及相应阅读的有序化。例如在高一进行诗歌朗诵单元的教学时,我们的演讲要求便是给大家推荐一首诗歌,并进行朗诵;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我们根据教材中的篇目安排,提前给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学生在课前演讲的内容便是不同作家的作品推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这样的序列化课前演讲,既能在纵深处拓宽学生对某一板块的认识,从而带动相应的阅读,又将有助于打造我们的品牌,从而使更多的人受益。

(二)依靠经典作品提升演讲品位

仅做到序列化演讲,还不足以提升学生的演讲质量,指导学生阅读课韧饩典作品,并将其化为自身的演讲语言,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演讲热情与综合素养。所谓经典,不就是那些反映了人类共同思想和情感并且经久不衰地反转过来作用与影响人类自身的那些或让人沉思或让人感动的作品吗?经典阅读具有历久弥新的功效,它的意义与价值是在不断的阐释、充实中得到丰富和显现的。指导高中生阅读经典作品,并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经验加以诠释,要比读二三流作家的作品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

高一时,可推荐学生读徐志摩、戴望舒、艾青这些现代经典诗人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进行个体的序列化探索研究,个性的阅读与解读自然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于经典散文,可推荐鲁迅、周作人、胡适、叶圣陶、林语堂、徐志摩、丰子恺、朱自清、俞平伯、汪曾祺及国外梭罗、海伦・凯勒、惠特曼、泰戈尔、罗素、萧伯纳、蒙田、叶芝、纪伯伦等人的作品,这样不仅能丰富扩展好的演讲资源,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并由此爱上一两位经典的散文家。在高二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不仅能就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讲故事,还能补充诸如《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郑伯克段于鄢》、《冯谖客孟尝君》等经典文言文,从而拓宽对《论语》、《左传》、《战国策》等经典作品集的研究。这样,一流的选材加上经过思考后的演讲,课前三分钟将让师生彼此如痴如醉的沉浸在经典作品的精神长河中。

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的选材为序列化的经典作品,在两者打通的前提下,不仅能对当下的阅读教学产生积极影响,还将为学生日后的演讲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二、运用课前演讲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当课前演讲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将生机勃勃,渐入佳境。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运用课前演讲内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点在于做到以下三点。

(一)教师结合实际、各显神通

课前演讲内容采用序列化的经典作品,固然能对阅读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但并不代表一定能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换句话说,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国外学者布鲁纳在“认知――发现说”中曾精辟的谈到这一点。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文学修养、实践能力也各不相同。统一步调、千人一面,将扼杀基于学生特点从而谋求发展的契机。只有结合本班特点的尝试,才可能各显神通、切实有效。

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每日一摘的教学策略,要想对每一句经典名言做出自己独到的诠释,学生必需进行大量阅读,才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第二天基于此的演讲才能真正打动大家的心。我校2011级学生吴雨雯曾谈及这还是最含蓄也最自然的师生沟通。我当然没想到她会思考这么多,但至少每次的每日一摘因不限字数、形式,她反而更感兴趣,写得更认真,同时读更多的书,将课内课外打通。个体虽然不能代表群体,但我在2008级学生中曾做过正式的调研,事实证明他们也普遍认为,这能提升自己的“输入”水平,即阅读能力。

当然,针对不同班级及不同学生,如何更好地设计每日一摘,提升与之匹配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质量,将是笔者不懈探索的课题。

(二)学校开辟阵地,保障时间

我们调查了学生听到文学经典这一概念后的反应,虽然22%的学生没感觉,不明确阅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但78%的学生感到很震撼、很新奇,想要好好接触文学经典作品,这足以反映学生在本质上还是热衷于经典的。另一项调查显示84%的学生非常希望与期待学校开设专门的文学经典阅读与鉴赏课。

结合以上几项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蕴藏或表现出阅读经典的兴趣,只因沉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考试、短暂的个人可支配时间与缺少相关阅读课等因素,导致学生对阅读的淡漠,长此以往,必将戕害学生的心灵,我们培养出的将是低素养的庸才。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下决心,至少教师必须改变思路,开辟学生的阅读阵地,一周拿出数节课,保障学生的经典阅读时间并开设专门的文学经典阅读与鉴赏课,从而以写作为纽带,提升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的质量,这样势必反转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热情激发兴趣,从而良性循环。

(三)学生体验成就,提升动力

如何让学生体验由阅读经典带来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质量提升的成就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动力?

首先,要抓住高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他们不是没有表现欲,而是由外显转为内隐。对于那些文章写得好的,材料准备充分的学生要积极搭建平台,教师主动请他们上台说;对于那些写得不是特别好却愿意交流或个别真的写得好又愿意主动上台与大家交流的学生,我们应充分放手,让他们主动上台。

其次,做真诚的听者。对于这些学生的精彩发言或部分发人深省的话语,教师应及时点评,进行艺术化的赞许,或借助同班学生听众的赞许进行权威强化。最后,可由这些同学将其演讲稿打成电子版。用于布置学习园地,设计班刊等。

文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陶情”与“陶性”两个过程对学生施加影响。笔者认为,在积累整合、感受欣赏与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的基础上,实现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对学生陶情与陶性的影响,教师结合实际,各显神通;学校开辟阵地,保障时间;学生体验成就,提升动力。那么便能运用课前演讲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前三分钟演讲更深层次地推动语文阅读教学。

三、课前演讲对于阅读教学影响的把控

如果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前演讲内容将从深层次推动语文阅读教学。那么,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又伴随着学生演讲、阅读、写作能力三位一体的提升所带来,必将从一定意义上巩固课前演讲对阅读教学的积极影响;反之无序列、无指导、肆意让孩子进行课前演讲,挤占正常教学时间,那么课前演讲对阅读教学则有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所以,把控演讲的质量与时间、保障阅读与写作的主体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阅读题占全卷比例为53.5%,加之与阅读相关的写作,共占比88.5%,阅读教学是否奏效,课前演讲是否能υ亩两萄Р生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由考试成绩反映。

笔者曾对比过进行课前演讲与不进行的班级的学生上课状态并且就同类型班级或分班时差距较大之后缩小差距的班级不同的考试数据进行过比对,发现常态化、序列化、成体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确实能推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进而提高写作质量,较明显地提升考试综合成绩。更重要的是,感受不同的演讲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宽度、广度及自己感兴趣板块的深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与延伸。时间虽只有三分钟,而三年的准备与历练不仅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更能培养一种坚持及踏实的信念,以点带面养成做事的习惯,渗透在学生日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当课前演讲激发了学生诵读的激情,学完食指的《相信未来》后,继而产生对朦胧诗专题的极大兴趣;当课前演讲让学生就苏轼的《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洵的《六国论》及其子苏轼、苏辙甚至明朝李桢的《六国论》展开比较渴求的时候,当学生熟练的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时,我们怎能说这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呢?而这正是源于学生发现探寻展示自我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当学生读完韦庄《菩萨蛮》最后一句,进而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平台,评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一句既可理解为因为江南的景致过于美好,故留恋江南,否则会产生“还乡须断肠”的感伤;亦可结合韦庄的时代背景理解告老还乡,看到家乡因为战乱而满目疮痍的景象后肝肠寸断,痛苦不已。当学生不再对参考答案顶礼膜拜,有了自己的解读立场后,我们是否会为自己的教学智慧拍手称快呢?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平台的设立,学生探究阅读文本的热情高涨,为了使自己的演讲更加出色,在此不经意间便培养了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超越精神及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时下四种极为宝贵的精神,有了它们,真正的“人”便竖起来了。

当这一切水到渠成时,学生演讲、阅读、写作的能力与时俱进,学生的成绩不断提升,而这印正了哲人的话,“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

把控住课前演讲的质量与时间,进一步推动语文阅读教学,待到时机成熟,每位老师的探索将更上一层楼。课前三分钟演讲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负面与正面影响将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当学生的能力及相应成绩有效巩固了这一正面影响,我们又何愁语文教育的明天不是春风得意、欣欣向荣呢?

将课前演讲与阅读教学打通,序列化的选择经典作品,高效开发“课前三分钟”演讲资源,进而教师结合实际、各显神通;学校开辟阵地,保障时间;学生体验成就,提升动力。三者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素养,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增长学生才干,淬炼学生思想,锻造学生人格,澡雪学生精神,那么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定能积极深入可持续地影响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饶杰腾.近现代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2][台]廖玉蕙.写给语文老师的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美)杰伊・马修斯著.(中)李茂译.每个孩子都爱学―美国KIPP学校的奇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徐志摩.阅读经典徐志摩作品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

[6]宋钢.六朝论语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

[7]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王水照,张种,顾易生等译注.古文观止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训练方法;语文教学

说话,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美感,能起到打动、感染、折服听者的效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每节语文课课前安排学生轮流上台进行三分钟左右的说话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利用课前三分钟呢?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具体的训练方法。

1.调动兴趣,实现“敢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要立竿见影,学生的成就感才会增强。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的基础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境界。课前三分钟演讲形式多样,讲话的体裁不限,内容主题自定,充分给予了学生发挥的空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他们渴求个性与自由的心理愿望。

有了一定的兴趣,不一定就敢在大众前说话,部分学生对上台讲话存在畏惧心理。刚开始,训练要求不宜过高,要“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比如先背诵诗句篇章、名人名言,再鼓励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笑话、小故事、寓言、童话等,帮助学生克服羞涩与胆怯心理,调动其说话的兴趣,燃起“想说”的焰火。因为这时候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功,都能激发学生奋进的波澜。所以,训练的目的在于锻炼胆量,丰富词汇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训练学生说话的准确度、简洁度和合理性。

2.演绎灵动,激励“愿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讲台不再陌生,害怕心理也已消除,这时应让每个学生“置身事内”,充分表现个性,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讲”为“我要讲”,并结合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将说话重点转入语言的锤炼、思维的拓展方面,训练学生说话的巧妙度、有效度和生动性。

即兴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简明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他们说话的水平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展示个性,培养“会说”

“会说”即说得优美。美,也就是语言表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为,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养成有礼貌的说话习惯很重要。据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设计语言,做到有礼貌、得体等。说得美,还包括说话时体态的优美,如说话时能配合较自然贴切的手势,有的还能眉目传“情”。

4.增大源流,继续“善说”

在说话的教学中,即使有良好的说话技能以及训练有素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充足的素材,那你的说话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教师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进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等,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材料,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听的活动,扩大学生的语言信息量。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方法灵活,游刃有余

(1)自由畅谈。口头描述与生活、学习有关的事件,从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入手,准确描述事物特征、所寓事理,得于心,应于口,用于手,同时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2)自主品评。评价的内容可以针对演讲者的说话技巧,也可以针对演讲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听者认真聆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及时点评,既可提高听者自己的评析欣赏能力,又可促使演讲者扬长避短,真正意义上提高其能力。

(3)自发辩论。教师在一定时期内,针对一些敏感的、热门的话题给出一些论题,让学生在三分钟内自发自由地辩论,既可训练学生的瞬间反应力、创造性思维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社会交际的一种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旨在改变以往语文教学重文字写作、轻语言表达的倾向,有利于扩大学生阅读面,达到以说促读、以读助说、以说带写的目的,从而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课前三分钟演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说话的机会,更是一个建立自信心的平台。一节回味无穷的语文课,需要丰富多彩的三分钟演讲来奏响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我们期待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精彩,我们相信课堂可以更灵动地演绎,我们正在摸索中前进,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课堂。

参考文献:

[1]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2]陈秀玲.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与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实用性 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每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在课堂中语文的实用性往往被弱化。有些看似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离开课本一无所知,书写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差得很远,甚至连一张请假条都不会写。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能很好地弥补语文课堂的不足。抓好课前三分钟,语文将会大放异彩。

我们发现很多用心的语文老师都会在课前候课,有些老师会安排学生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也有安排学生演讲、讲故事的,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静下来,为上好本节课服务。其实抓好这三分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有效地抓好课前三分钟呢?

一、精心组织,多元化呈

有些班级组织了演讲,学生刚开始认真准备,但是慢慢就失去了兴趣,采取应付态度。演讲完没有点评,组织比较涣散,往往是演讲的同学在上面演讲,其他同学在下面“演讲”。其实,要想让演讲真正有效果,刚开始组织时老师必须身体力行,精心组织,首先保证纪律。其次,要有具体的要求,比如演讲,为什么演讲,演讲什么,怎么演讲,时间多长,几人演讲,如何评价。可以定期设置特定主题,进行讲故事比赛,也可以即兴演讲,充分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老师应从声音、表情、内容、情感各方面进行有效评价或打分,刚开始老师评价,慢慢地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初中三年,如果一直演讲学生就必然失去兴趣,就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可以开展美文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朗读自己的日记,每天课前积累一成语,一首诗,一名言。还可以进行书法欣赏、书法练习,加强书写训练。课前准备的安排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让学生想,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再考虑是否可行,加以甄选,然后精心组织,这样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博采众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演讲丰富多彩,多元化呈现。

二、将趣味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给了后世宝贵的财富,其实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准备要接地气,有趣味。每年都有很多节日,可以结合节日安排一些特定的小活动,比如元宵节可以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春节对对联。针对国家发生的一些时事,网络上的一些焦点问题可以进行讨论,比如“神舟”“嫦娥”“奥运”等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通过比尔・盖茨、马云、俞敏洪等人的成长经历谈谈名人成功的秘诀,通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妈妈”“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司机”等内容搜集相关材料进行分享,既可以做到情感教育,又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要写的请假条、书信、邀请函等,这些应用文体的格式让孩子自己搜集学习并进行讲解,尝试写作,进行分享学习。充分利用课前这三分钟时间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能更好地让语文融入孩子的生活。

三、教师做出表率,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有些老师规定了孩子课前准备,要求的很多,但是落实的不多。起初亲自参与,但是往往坚持不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老师要差得多。要让学生做好,老师首先应当做出表率,课前三分钟必须到班,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并积极参与。无论是演讲还是朗读老师都应当以最好的状态为学生作出示范。记得学生刚上初一的时候,为了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任意在班里选了10名学生,让这些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最喜欢写的字,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写几个。学生写完以后歪歪斜斜,大小不一,大多很潦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用楷书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名字,足足用了一分钟,写完后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接着我用行书、隶书、草书、小篆分别写了我的名字,学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尤其是小篆,很多孩子不认识,写完后很多孩子感叹原来汉字是这么美。最后我把孩子在黑板上写的所有字用自己的语言有序连在了一起,也很好地讲完了学习书法的精髓,学生又响起了掌声。老师的示范会让学生很钦佩你,更强烈地喜欢语文。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三年,慢慢地课前的这种准备就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种成长。

四、巧妙设计,自然过渡进入新课

部分老师的语文课前虽然有准备,但是效果不佳,尤其是与课堂学习直接割裂,导致课前准备与课堂学习脱节。针对这种问题,课前几分钟可以这样安排,每天让孩子在黑板的一角写上一个成语或者是一句名言,课前准备从积累成语和名言警句开始,让孩子齐读背诵。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安静下来。接着进行演讲或者其他活动。课前准备结束后如何与课堂对接呢?认真思考你会发现很多课前准备与课堂授课内容有很多相关内容,这样可直接导入课文,活动的安排也可以将时事与课堂成功对接。比如“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登月这是家喻户晓的热点话题,正好初一学生要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上课前可以来一段激情演讲,也可以播放“嫦娥三号”发射的视频,这样既是课前的准备,又是课堂的导入,二者合二为一。可以用过渡语言实现对接,语文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运用能力,从课前到课堂其实也是一种过渡,老师在组织学生演讲等活动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活动内容思考过渡语言,活动结束,自然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五、设置一些有效的奖励措施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师拿着糖果进行奖励,糖果虽小但是效果很好,初中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获得糖果不仅限于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认为这是一种荣誉,一种成功。不用考虑给孩子们的奖品要多丰厚,他们看中的并不是奖品本身。有些老师善于惩罚,结果很快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鼓励是最好的方式。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奖励他糖果,也可以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还可以在班级设置班级课前活动拉力赛,表现优异的学生画五角星,每学期对表现最优异的孩子和进步大的孩子进行奖励。点评的时候对表现好的孩子可直接进行表扬,对表现不佳的孩子应给予鼓励。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7篇

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这种形式有利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胆量,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和自我提高;同时成功而精彩的free talk就是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本文在“如何将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高效、有序地进行”方面作了一点探索。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

要使课前三分钟开展得持久、有效,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的形式有:

1、单人形式:由1人来完成演讲任务:讲一个小故事、朗诵一首诗或简单介绍自己的爱好等。

2、双人活动形式:两人一组进行的相互问答对话形式,涉及英语语言交际功能中的各个方面,如问候、告别、购物、问路等。

3、多人活动形式:我们现在提倡小群体、四人组或情景会话的设计,以充分调动大多数人参与到活动中去。

4、混杂的形式:由一个学生上讲台作演讲,下面的同学举手向演讲者提问,或演讲者向台下的同学提问,以形成一个真正的语言交际氛围。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

1、初一时结合班级学生特点设计为要求详细的命题报告。

这一阶段的学生语言能力水平适合利用较详细的语言材料和要求进行适当发挥,当然教师要对稿件写法做出必要的预审辅导;演讲结束后,还要就演讲内容提出问题,从而检验同学们听的效果。例如一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bedroom:

Hi, I'm Tony. I have a beautiful bedroom. There is a bed, a desk, some pictures and a nice light. The bed is next to the wall. The desk is near the bed. Some books and a nice light are on the desk. The chair is under the desk. Some pictures are on the wall.

Look, there is a kite on the wall. It's from my father. He often takes me to the park to fly the kite on weekends.

演讲结束后他提问全班同学:1).What's in my room? 2) Where is the desk? 3) Is the chair under the desk? 4) What's on the wall? 5) Who gave me the kite?

2、初二时可以结合教学进度指导以下话题:

现在及未来的学习、工作的情况;对友谊、职业等的随想,;对过去学习、生活的回忆或者是讲一个短而有趣的故事。很多学生为了突出内容,展现重点,将演讲内容做成了PPT,并且插入音乐、动画,使自己的演讲更加声情并茂。例如,当我们学到八上unit9 李云迪的经历时,一位学生就演讲了一篇关于姚明的简介。

Yao Ming is 2.29m. He began playing basketball when he was very young. Yao was born in Shanghai, started to play for the Shanghai Sharks as a teenager, and played on their senior team for five years in the CBA, winning a championship in his final year. He's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who plays for the Houston Rockets of NBA. He is one of China's best-known athletes, with sponsorships with several major companies.

3、初三时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找话题。

例如:要求学生读报纸,上网阅读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初中版),给班级其他同学介绍读报收获等。

三、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策略及原则

任何一个活动的顺利开展,都要有其详细的安排和适当的原则规定。课前演讲的进行,也要和学生细致商讨,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要和谐一致。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准备期间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关,确保难度适当、内容充实。但是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而“剧本”要学生独立完成,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要以鼓励为主,明确指出做得好的地方,评价要清楚、客观、公正,对语言上的错误应及时指出并纠正,很好地把握一个“度”。在进行活动时,采用全班逐一轮流的形式。这样确保每个层次的同学都要参加,全员都参与。每周,每月对前段时间的演讲作出阶段性评比,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挖掘他们更大的潜力。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8篇

一、提出“三分钟”训练法的原因及目的

现在很多学生极少在大众面前讲话,所以上课回答问题总是紧张,声音小的只有自己能听见,让他们走上讲台说话更是手足无措,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再者在家中读课外书的学生少之甚少,知识面仅仅局限于教材课本,未曾闻过莎士比亚、张爱玲、韩寒的学生比比皆是。初一新生写的作文“第一次……”映入眼帘的内容是千人一面。我不禁感叹:不读书不写作,学生语文素养怎能提高?

因此我想到了“语文课前三分钟”。短短三分钟却包罗万象: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能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既能增加学生的胆识与自信心,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提升鉴赏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具体操作

每节语文课安排一位学生上讲台进行三分钟演讲。每个学期的演讲内容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是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的,课前三分钟训练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内容进行朗读。诗歌、散文、成语故事,或者自己写的日记、随笔都可以作为演讲内容展示。对学生的要求分两层:一是读准字音、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二是读准节奏、停顿、重音,读出情感,培养良好的语感。

良好的语感初步形成之后,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见闻、读书感受入手,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见闻感受,为书面作文奠定基础。

第二步,台上的同学在文章读完之后要给同学们讲述选择读此文的原因。应言简意赅,表意准确。

第三步,台下的同学对台上同学的表现予以评价。如在讲话中语言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宏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等。这样在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此外,还要谈谈自己听完选文后的感受(可从文章的写法、表达出的思想感情、语言特色等方面归纳总结)。评价完毕给予讲话者热烈的掌声。若有对自己三分钟讲话表现不满意的同学还可以重新准备。

三、“语文课前三分钟”训练法的好处

此训练是一个宏大的语文世界,是全方位的,听、说、读、写都得到锻炼和提高,既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领域,又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而且科学不唯课本,同学们的兴趣浓厚。在这每一次的活动中,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读得动听声情并茂;听得认真心领神会;说得准确头头是道。评得中肯水平超群。

先说“读”。读的能力,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能力。文章要认真地读,理解地读,带感情地读。同学们在读的活动中,相互比较,相互学习,掌握一些技巧,再加上感情投入,能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这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选文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为讲一篇文章,有的学生有可能要翻看一本书,或者好几本书。有的学生看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要在看完一本书的基础上再选文,从量上而言,比以前扩大了,有的文章读完以后,一本杂志就有可能传遍全班,形成全班的阅读高潮。有了阅读的兴趣,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的水平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

其次是“写”。我要求演讲的同学阐明读这篇文章的理由,最好形成书面文字。这样一来,学生由浏览转为精读,并反复阅读思考,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能概括出其中的道理,理出自己讲话的头绪来。实际上这一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学生读的材料,本身就是学习写作的范例,从中学到一些方法、技巧,可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一举两得。

再者是“听”。当同学在讲台上读自己选好的文章时,其他的同学都在认真听,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有的同学还在积极准备要从什么角度去评。另外,听评价同学的发言,也可以听到从不同角度作出的对同一篇文章的解读。你一言我一语评的中肯、精彩的过程中,听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

最后是“说”。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更加频繁,不会说,自然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这种交往和交流。怎样能说会道,讲得头头是道,合情合理,这不仅是语文的一种能力,而且是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要勇敢地、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共同构成了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9篇

如何做才能把说话训练开展好,落到实处,达到满意的效果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小学很少进行语言训练,很多显得拘谨,不善于与人交流,一说话脸就红。基于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方式,也就是,初中一年级上台读自己摘抄的好句好段,更多是朗读上的要求,比如声音洪亮、语速适度、普通话标准等。初中二年级就要求读自己所写的文章,用演讲的形式,更多强调与其他同学的的交流。初中三年级则要求即兴演讲,可由同学或老师临时指定话题,临场发挥。话说训练的内容根据年级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初一阶段推荐偏重于记叙性文体,更多积累写人叙事的语段。初二年级偏向议论型、鉴赏型。初三年级则会配合中考复习,让学生关注时事,加强对世界的了解,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做好时间安排。想培养学生一种能力,没有一种天天坚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我把“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使之与阅读、写作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在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里,“课前说话”都有明确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开展形式。

话话训练要求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因此在教学计划中我会将每节课的说话的学生提前安排好,提前张贴在教室内,让每位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如果因为有事未上课,第二天一定抽时间补上。

其三、注重教师指导

教师在学生“课前三分钟说话”之前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内容确定,话题提供,情景创设,组织安排,说话方法上进行具体的指导,在学生上台说话过程中,还要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姿态气质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言传身教,自始自终应把握正确的指引方向,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不放任自流,任由学生随意的“演讲”,让演讲流于形式,从而锻炼学生的胆量、口才,发现和点燃学生进步思想的火花,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意识。

其四、积极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说话能力有了提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把课前演讲向高层次拓展,以展示课前三分钟说话的成果,形成一种动力,不断激发学生演讲热情,开发说话潜能。为了调动全班演讲的积极性,每过一个阶段,我就会请全体学生投票,评选出周冠军、月冠军,通过十进五、五进三最终评出学期总冠军。并赠上好书一本以资鼓励!适时地开展全年级或全校的演讲比赛,让“课前说话”中的姣姣者在更大的舞台中得以锻炼。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课前进行三分钟的说话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首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我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刚开始时操作还不够熟练,学生走上讲台后往往无话可说,有的同学非常胆小,不敢上台来,或者一上来就紧张的手脚无措。有摸鼻子的、有抠手指的,有哆嗦着的,有满脸绯红讲不出话来的。有时候好不容易开口了,可是说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但等到第二学期,学生在台上的表现就要从容得多了。

其次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来体验和实践,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实际上,学生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希望赢得同学们的赞赏和老师的肯定。课前三分钟的说话,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虽然每次练习只有一个同学,但所有同学都在听,甚至比听老师的讲课认真。为了获得说话成功,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有学生在周记里说:“在台上说不出来时真尴尬,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学生会精心地去搜集材料,及早就准备了。三分钟的说话训练,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其三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一节课40分钟,如果光是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必然是沉闷的,也是低效的。课前三分钟的说话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学习起来也主动多了。课堂气氛不仅在说话过程中热烈,而且这种课堂活跃氛围和学生积极的心智状态会延伸到整节课,让课堂充满活力。经过几学期的锻炼,很多同学都盼望着能早点轮到自己上台。这三分钟成为孩子们抒发、倾诉内心情感的欢畅时刻了。

其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才能做好。三分钟说话训练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读后又把自己的感受、体会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无疑就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10篇

有人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就充分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魅力的一名中学生作为首要任务,但是如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魅力的人才呢?这里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将学生的语言天赋表现出来,那就是课前三分钟的语言锻炼,那么如何将课前三分钟的优势展现出来呢?我有一个同事,他就将课前三分钟的语言锻炼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是这样做的:

在教育教学和自主性学习中初中生表现出来的是自制力不强,爱玩爱动,动手能力强,沟通能力强,所以教师就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每天早操过后集体集合一下,然后按照学号顺序让学生在大家面前读自己准备的材料或者让他们来一个才艺展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的胆识,这样的课前三分钟训练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了。

一、课前三分钟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体现

教师需要学会运用课堂,特别是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但是教师需要知道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课前三分钟教学同样存在局限性,所以教师在利用课前三分钟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导时,需要正确认识其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凸显其在教学中的功能。

教师应教导学生做彼此的老师,共同成长。学生是学习新知识的主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现代中国的教育界却并非是这样的,因为大多数教师并没有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喧宾夺主,导致中学生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教师是教授知识的人,所以教师才是真正的主人,导致教学偏离轨道,学生的思维死板固化。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学教师应学会合理运用开放性课前三分钟教学并教导学生做自己的老师,学会做同学们的老师,并与同学共同成长。例如:首先,教师提前让学生查找关于某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资料等,然后教师会按学号顺序抽取其中的一至两名学生对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三分钟演讲,然后教师再讲解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建议。其次,教师还会让学生对这两位同学的讲解进行补充或者是让其余学生找出这两位同学所讲解的知识中存在的错误。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以及学生所理解的错误之处和文章中的重点进一步讲解,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文章。

二、课前三分钟能积累语文资源,丰富初中语文的词汇量

词汇贫乏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重要问题,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最为致命的伤痛。所以,教师如若想要学生学好初中语文,那么就必须为学生解决词汇贫乏这一重要的问题。例如,首先,为了增强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某中学的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了一本海伦・凯勒所写的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解读,在课前三分钟分享他们的观点,如,海伦・凯勒为什么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不被常人所重视的短暂的三天的光明,而不是其他的物质需求。其次,教师会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具有潜在意义价值的字词句进行领会并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如,“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在文章中的意义。最后,教师会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收集你认为有价值的字、词、句,并定期翻看笔记本中所记载的文字,体验其价值意义,以便于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合理地运用。

三、应学会合理使用激励性色彩言语,激发中学生在课前三分钟里语言的潜质

人们都说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是微笑,但是那是对中外各国人相处时所应运用的最好的语言,而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最好的语言并非是微笑,而是具有激励性色彩的言语。因为,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如果教师合理地运用具有激励性色彩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里提升认识新事物的兴趣,从而使得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四、总结

实践证明,课前三分钟“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方法,将有助于语文教育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进而促进他们摒除维持性和复制性学习,张扬个体最宝贵的创造力,使其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道德素养和思维品格都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升华,形成一种无愧于承担中华民族现代化历史使命的人格体系。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践证明,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加全面评价学生,更加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秀.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浅谈钱理群的语文教育观[J].基础教育,2012(03).

[2]彭云.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1(03).

上一篇:高中生演讲材料范文 下一篇: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