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探讨

时间:2022-04-27 06:39:49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探讨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师范院校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途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方案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关系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84-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加强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内涵。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大批相关人才在各个教育岗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以相关部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目标为依据,通过有效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理念,制定与其目标和理念相适应的课程教育体系和评估考核制度等的人才培养管理内容[1]。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目标为依据,通过有效运用其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理念,制定与音乐教育目标和理念相适应的评估考核制度和课程教育体系等人才培养管理内容。(二)类型。1.传统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传统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一种以专门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2]。一直以来,在传统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虽然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窄,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素质养成规模也比较小,并且已不能满足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长久以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人才评估标准、教学定位、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不是依据音乐教育的专业特点来制定的,而是沿用传统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知道,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和专门的音乐人才培养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专业的音乐人才主要是要掌握与之相关的专业音乐技巧,强调的是培养“专才”;而音乐教育专业更多的是要培养具有“通才”的人才,也就是说,所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有关讲、授、弹、唱、奏等多方面的专业音乐技巧,还应储备一些诸如社会、历史和自然科学等其它领域的知识。但是,传统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些方面还是较为缺乏的。2.创新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我国各高等师范院校也都积极地对传统音乐教育才人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明确现代化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强创新与改革,从而积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创新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强化音乐教育专业诸如理论与实践活动等的师范性特点,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认识[3]。因此,在创新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音乐教育知识,还要掌握诸如历史、自然科学和人文等知识内容,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素养。进一步讲,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公共理论知识教学和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公共基础知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复合型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复合型专业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变化,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适应了复合型专业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而所谓复合型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一种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素养和应用素养等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复合型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提高其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教学能力,重视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专业领域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一)内涵。对于课程设置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如W.H.Schubert认为课程设置是有关单位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不仅包括在规定时间内所安排的课程,也包括课程论述;而廖哲勋教授则认为课程设置指的是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与安排[4]。因此,所谓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就是指高等师范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立与安排。(二)意义。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等的具体体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有关院校办学定位和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方案[5]。新时期,各高等师范院校若要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对其课程设置进行不断的改革。这主要是因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而其核心问题也对培养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三、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作为培养音乐教育专业人才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是密不可分的,是其专业属性和特点的具体体现。(一)课程设置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相关工作者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践内容等进行了规划。一直以来,各高等师范院校为实现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都在掌握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属性和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与其专业特点有关的课程设置内容,并且依据其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对其有关专业科目进行合理地配置与安排。(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课程设置内容的重要手段。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其培养方案中细化内容的具体体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实现与完成必须采用有效的手段和途径[6]。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实现。因此,为顺利完成其课程设置,有效实现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就必须依据课程设置的内容,合理选择与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三)课程设置的内容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关工作人员所进行的课程设置的内容是依据其专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因此,作为其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课程设置为其相关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合理选择奠定了基础。否则,缺乏课程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空洞无物的。(四)人才培养模式是课程设置内容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模式中所包含的各种教育教学和培训实践等方法都是课程设置内容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一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实践指导性较强的、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种缺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即使符合了其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所有要求,也是得不到顺利实施的。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就是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否则,若是不顾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即使在形式上完成了课程设置的内容,也达不到人们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五)课程设置内容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具体体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结构和知识体系在内的等等课程设置都是符合学生具体实际情况的,而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利完成课程设置内容的主要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内容对于具体的教学和学习养成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课程设置的内容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六)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内容的更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情感培训等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够对其知识和技术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创造,从而对课程设置内容的更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四、结语总之,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角度讲,课程设置的内容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讲,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课程内容设置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保障,对课程设置内容的更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1]陈燕翔.应用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02-204.[2]张艳.建构科学合理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音乐创作,2011,(03):168-169.[3]王州.创新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谈“三类课程合力论”与“三维教学实践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音乐,2015,(08):59-61.[4]聂安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5,(12):144-145.[5]宿鲁雁.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5):29-31.[6]李晶.议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论坛,2012,(06):51-55.作者简介:张 强(1987-),男,河北遵化人,硕士,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助教,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唢呐。

上一篇:新媒体下基于员工视角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篇:花馍艺术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