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我们的知识观

时间:2022-04-27 05:26:38

阅读与我们的知识观

记者不读书,必成二百五。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有作品。一个人知识的多少与作品的厚薄,基本上成正比。

在论及传媒人素质的时候,我想“阅读”问题应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比较起别的行当来,我们传媒人更加不可以放松自觉的阅读。阅读的范围比读书要广,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信息的接受和吸收,都包含其中。

我曾经以《我们今天的阅读》为题在学校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场合作过演讲,开头是用吃饭来与阅读做比喻的:

吃饭是生命的第一需要,阅读是思想的第一需要。/吃饭为了喂饱肚子,阅读为了喂饱脑子。/吃饭营养身体,阅读营养心灵。/吃饭才能积聚体力,阅读才能增长知识。/吃饭应当杂食,五谷杂粮、粗细咸淡;阅读应当兼收,古今中外、文史哲经。/吃饭本质上是个体性活动,胃肠消化食物不可能许多人一起来;阅读本质上也是个体性活动,脑袋吸收知识不可能许多人一起来。/吃饭要有好心情,阅读务必兴趣浓。/吃饭贵在不断求新味,阅读贵在不断求新知。/吃饭不可以不讲究卫生,阅读不可以不有所取舍。/吃饭一顿不吃饿得慌,必须按时;阅读一曝十寒就枉然,必须坚持。/吃饭之后是劳动,阅读之后是运用。/吃饭与生命同在,阅读与生命同在。

我一向认为:新闻工作者确立牢固的科学知识观,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养成浓厚的求知习惯,自觉地构建全方位的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不读书,必成二百五。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有作品。一个人知识的多少与作品的厚薄,基本上成正比。

新闻工作者要充任时代和人民的代言人、时势风云的观察家、现实生活的报道者和评论者,没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的求知欲望和刻苦的实际行动,没有广博的知识涉猎,没有足够的多方位的知识储备,无论如何是不行的。

我们要防止作品的简单化、表面化、浅薄化,要比较自觉地解决“立言”、“立论”问题。那就不得不讲到学习,不得不讲到阅读,不得不强调当一个“思想家式、学问家式”的传媒工作者。

新闻知识,我想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关于新闻的知识,这些“知识”与“新闻”业务本身息息相关;其二是广义的知识,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文、史、哲,天、地、生,数、理、化,无所不包,我们不可能行行都成为专家,但是哪一个方面的知识,我们都没有理由拒绝学习、接受,而应尽可能多地去汲取和把握。

一方面,没有新闻业务的知识,没有良好的文字功夫,没有消息、通讯、评论之道,不成;另一方面,光有新闻业务知识,光知道写文章要起、承、转、合,而不明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知道生活中已经、正在和将要发生什么,它们有什么典型意义和价值,那么新闻业务就等于被“架空”了。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爆炸”,这种紧张感、迫切感,任何一个认真的切实想在传媒领域有所作为的人,都会真切地感受到。

我们竖看历史,横览时下国内外传媒界的情状,包括新闻这门实用科学本身在内,新知识真正可谓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比如:各种新闻文体(包括新闻与文学)的相互融合与杂交,比如近年来“时评热”的兴起,比如网络媒体的横空出世,咄咄逼人,比如厚报时代的到来,比如“入世”10年对我国传统媒体形成的全方位冲击 ……

“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真理;“知识无穷无尽”,也是一个真理。据我观察,近些年社会上的浮躁之风,利己主义、拜物主义等等,已经入侵新闻界。许多人把新闻业仅仅当做谋生的、吃饭的行业而不把它当做崇高的事业,于是得过且过,缺乏追求更高层次目标的热情。这种严峻的现实向我们广大的传媒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恪守传媒工作者的人格,同时必须掌握各种新的知识。

人格、媒体质量和传媒人的知识结构,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健全的人格,当然也就谈不上媒体质量的保证;而知识贫乏,则一方面媒体不可能办好,同时也必然对广大传媒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带来不良的影响。

(作者为杂文报创始人,河北日报高级编辑、“杨柳青”言论专栏20年主笔,韬奋新闻奖获得者)

上一篇:记者的新出路:离开编辑室去创业 下一篇:5月优异策划 5月优异报道 5月优异评论 5月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