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优异策划 5月优异报道 5月优异评论 5月优异版面 5月热点网议 5月传媒人物

时间:2022-08-20 04:40:47

5月优异策划 5月优异报道 5月优异评论 5月优异版面 5月热点网议 5月传媒人物

5月优异策划:

《谁的建筑》,《中国周刊》,5月23日

简介:是谁建造了那么多奇怪、备受争议的新建筑?又是谁拆掉了那些富有中国韵味的老建筑?是建筑师?还是资本和权力?后者有权在这块土地上肆意搭建他们想要的建筑吗?平民在公共建筑上又应该有怎样的发言权?建筑应该属于谁?《中国周刊》5月刊封面故事“谁的建筑”,对当前中国建筑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剖析,专题由“如果建筑有恙”、“谁的‘福禄寿’”、“平民建筑匮乏症”、“九十五级台阶”、“如果城门还在……”、“幸运儿西安城墙”、“王澍:‘异类’的胜利”、“建筑三病”等部分构成。

点评:正如这一专题的前言所说: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建筑。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一幢建筑都意味着巨大的财力、精力。建筑从来不是单纯砖石、水泥与钢筋的混合物,它是文化、是民生、是政治,它是天然的公共事务,建筑是个大事情。丑陋的不止是建筑,它们只是如实反映了现实的一种价值取向,将“中国当代人庸俗可笑迷恋金钱的心态刻画在了那里”。在当下的中国这样一个建筑大国,对建筑问题的反思太需要了,这一专题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

备选策划:

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湿地报告》,中国之声,5月21日起

《A股最赚钱公司100强:好公司,坏公司》,《中国经济周刊》,5月14日

《北京出租车陷死局:打车难开车赔 只有公司稳赚》,《中国经济周刊》,5月8日

《自来水真相》,《新世纪》,5月8日

《黄岩岛为什么重要》,《三联生活周刊》,5月21日

“推动阳光高考”系列报道,《中国青年报》,5月18日起

5月优异报道

《一场冰雹大雨何以“伤亡惨重”?——甘肃“5·10”特大冰雹洪灾见闻与反思》/聂建江 王衡,《新华每日电讯》,5月16日

简介:一场冰雹大雨为何能造成45人死亡、14人失踪,全县35.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 “新华视点”记者深入岷县实地调查后所做的报道给出了答案,一是“人水争地”酿祸灾,二是防洪设施“形同虚设”,三是气象预警“难进家门”。

点评:可以说岷县存在的问题在全国很多地方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剖析岷县的问题,对于全国各地的防灾救灾很有意义,报道所指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这篇报道调查深入,问题抓得准,表述清晰条理,报道发出后被广泛转载,社会反响良好,较好地体现了记者社会守望者的角色。

备选报道:

《谁买走了高端头茶》/刘红杰,《齐鲁晚报》,5月7日

《公办养老院“住不进” 民办养老院“住不起” 养老院一冷一热症结何在?》/魏皓奋 黄轶涵,《今日早报》,5月18日

《北京“居住证”打假 造假者两年禁购房》/纪睿坤,《21世纪经济报道》,5月18日

《北邮自动化学院特色班招生疑团》/来扬 郝帅斌,《中国青年报》,5月11日

《黄岩岛争端中的中国渔民生存现状调查》/曾鸣,《南方周末》,5月3日

《“监管真空”下私人银行的中国纠结》/宋怡青 林采宜 王丽娟,《财经国家周刊》,5月14日

《改,变!——山东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周年回眸》/花宇,《农村大众》,5月16日

《农业现代化比整体现代化低约10%成短板》/詹媛,《光明日报》,5月17日

《添加剂白开水兑出“鲜果汁”》,《半岛都市报》,5月21日

《辽阔西沙 中国渔民世代为家》/张磊,《鲁中晨报》,5月22日

5月优异评论

《奢华之风已成公害》/吴建民,《人民日报》,5月2日

简介:今日中国,奢华之风已经成为一大公害。奢华之风中央反对,老百姓厌恶,可为什么会愈演愈烈?作者认为主要是由对公款的使用监督不严、形式主义、腐败、“暴发户心态”几种因素造成的。对于崇尚奢华的危害,作者强调,奢华之风有很强的腐蚀性和破坏力,会加剧社会矛盾。同时强调,我们摆脱贫困的标准是低水平的,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奢华之风违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损害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对巩固执政地位极为不利。最后,作者对奢华之风可以拉动消费的谬论进行了驳斥,指出奢华之风是一种破坏性消费。

点评:对于当前国内存在的奢华之风,很多人感受强烈,但也有无可奈何之感。有时不得不随大流而“被奢华”,在衣食住行等各种日常消费上盲目追高崇洋,这与我们节俭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出于对党和人民的责任感,撰写此文批评奢华的不良风气,让人欣喜。他在这篇评论的最后引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意在唤起人们的警醒,赤诚之心,让人感动。

备选评论:

《什么都是真的,只有“副司长”是假的?》/毕诗成,《中国青年报》,5月22日

《别让孩子的路越走越窄》/侯江,《北京晚报》,5月16日

《不懂得穷人就不懂得政治》/付小为,《长江日报》,5月22日

《“过劳未死不算工伤”折射规制缺位》/志灵,《西安晚报》,5月17日

《开房收钱,警惕腐败成为生活方式》/迅之,《南方日报》,5月8日

《“论文博士”是为什么人量身定做的》/钱夙伟,《新华每日电讯》,5月4日

《“萝卜招聘”泛滥,刑罚不妨一试》/吴杭民,《法制日报》,5月21日

《让人悲哀的“家庭资产平均247万”》/殷国安,《山西晚报》,5月17日

《哪些城市水质不合格怎么就成了秘密》/堂吉伟德,《燕赵晚报》,5月18日

《有“长度”的人生正是开放社会的风向标》/王聃,《扬子晚报》,5月23日

5月优异版面

《今天 我们想谈谈未来》,《东方卫报》,5月24日

简介:本版是关于第四届全国地铁报联盟峰会报道的横幅版面,版面左半边是一个写着“地铁报”搜索引擎样式的图案,右边放射状发散的是各个城市和地铁报的名单,象征着地铁报的未来发展。下方的导读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着地铁报发展的自述,让读者对于内容一目了然。版面整体看来,形象、简洁、有趣。

5月热点网议

张丽莉勇救学生致双腿高位截肢,被称为“最美女教师”

简介:张丽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失控撞向学生,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在危急时刻通过行动体现出来,张丽莉勇救学生的事迹让人感动,这已经不仅仅是职业道德所能涵盖得了的了,是人性中爱的体现。向张丽莉致敬!

备选网议:

清华大学论文博士引发争议

长沙钉子户养3只狼狗1只藏獒防偷拆

调查称中国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元

绿城36亿地王捂成菜地,开发商称不种菜浪费资源

山东魏桥集团自备电厂向周边企业和居民供电引争议

湖南警察学院一职称评审专家在宾馆“开房收钱”

五粮液冠名机场

英国ATM错吐双倍现金,银行称错在自己不必归还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热捧

5月传媒人物

张刚:“记者像路像桥”

简介:5月17日,新华社发表通讯报道《张刚成长之路》,18日,人民日报以《胡同记者平民情——记齐鲁晚报社区记者张刚》为题,大篇幅报道了张刚及“张刚大篷车”团队的事迹;《中国青年报》以《“胡同记者”张刚:转念天地宽》为题对张刚在社区采访工作中不断创新的精神给予极高评价。其他一些中央媒体及国内主流媒体也都大篇幅报道了张刚的事迹,引起各界反响。

点评:跟踪采访张刚三天的中国青年报记者郑燕峰说:“他的一句话很打动我,他说作为一个记者,不是站在船头做瞭望者,而是像一条路、一炉火、一座桥。这对我们媒体人是一种启迪,也是一种新的定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许振超说,在大家都在热衷于搞抢眼球的东西的时候,张刚大篷车在默默地去做、去实际解决民生难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其职责不仅仅是客观报道客观反映,还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社会工作者,脚踏实地去做。张刚是齐鲁晚报的骄傲,也是全国新闻界的骄傲,相信在他的精神的感召下,全国新闻界会涌现出更多扎根基层心系大众的好记者。

陈巍、周全报:新疆采访,以身殉职

简介:5月17日下午,安徽日报社摄影部记者陈巍、安徽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部摄像记者周全报,随安徽省主流媒体赴新疆采访团在海拔4000多米的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赛图拉镇采访途中,不幸遭遇交通事故,以身殉职。陈巍年仅31岁,周全报年仅33岁。5月30日,中国记协追授陈巍、周全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并对他们的先进事迹予以通报表彰。

陈巍和周全报在新疆采访期间,每日工作10个小时以上,累计行程3000余公里。他们克服高原反应和连日奔波带来的身体不适,背负沉重的摄影摄像器材,始终坚持在工作一线,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事故发生前,陈巍一直在拍照,最后一刻,他本能地按下了快门。那一瞬间,画面全是黑的。而周全报生前最后一句话是:“其他人怎么样?摄像机在哪里?”

点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痛惜。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精神,用火热的青春诠释了当代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他们走了,却留下了一种精神:一种永远在路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李一男:“记者号”快递

简介:5月9日清晨6时16分,法制晚报体育记者李一男发微博说:“在机场办登机,一位姑娘拿着个文件袋向我走来。原本以为是推销某某产品,后来得知是有份重要文件需要托人带到上海。资料是一位船长的护照和船员证,今天出海需要用到,快递已经来不及。鉴于对我的信任,我决定免费速递一把,秒杀顺丰!PS:是渔船的话,带我去南海旅个游呗,王船长!”9时40分,飞机抵达上海。李一男按纸上留的电话联络船长,顺利完成了任务。

点评:李一男的事在微博上传开后,受到好多人赞扬。帮助别人,在带给他人方便和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一份快乐和感动。记者这一职业,有较多可以帮助别人的机会,但愿更多的记者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多为别人做些有益的事。

任海宝:农家小伙办杂志

简介:5月3日,26岁的公主岭市怀德镇农民任海宝创办的《乡村文艺》创刊号出刊。首期印刷500本,免费发给怀德的农民订阅者。任海宝从小就喜欢文学,但由于家庭贫困,他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早早就出外打工,工余时,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玄幻小说,创下了14万多的点击率。3月份,他去南方办事,发现有农民创办的杂志,写的都是农村的人和事,萌生了创办一个农村编辑室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镇政府和公主岭市文化部门的支持,还给他设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

点评:任海宝办刊的经费目前主要靠他自己出书的版税,但他表示以后“要争取政府资助一部分”。农村的文化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外力的支持和推动,任海宝有为农民办刊的热情,希望地方政府部门能多多支持。

(本期盘点主持:王立纲)

上一篇:阅读与我们的知识观 下一篇:政府首脑新闻会直播缘何吸引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