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04-25 09:19:10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爱因斯坦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细苗除了需要鼓励之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也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究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自主学习的特点是探究,即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行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运用课堂讨论、自主探究等形式保证学生有更多创新活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一、注重开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大数学教学观明确指出: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它应是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由于开放性习题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极具挑战性,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一方面教师在课堂里应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去探究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精神,训练、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受到更大的效益。

如:兰兰9月份有36元的零用钱,如果她每次用的钱数一样多,能有多少种用法?这样的开放题,学生肯定高兴极了,纷纷举手作答。

1、如果每天每次用钱相同,我们暂定最小是1元,如果是每天用1元,则9月份有30天,用去30元,还剩余6元。

如果单日用钱一次,双日用钱两次,则有15天是用1元,有15天是用2元,总共15+30=45(元)她不够钱用,行不通。

2、如果每次用钱2元,显然有36÷2=18(次),这18次也可规划在9月份里;每十天用钱6次,每次2元……

再如:在讲完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后,我出示1/8和2/6这两个分数让学生比较大小,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通分,要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有一定难度。当学生再三考虑还无法比较大小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假设,寻求中介数来比较,如图:2/6>1/6(中介数),1/6>1/8,1/6这个数在题目里没有出现,只是我们思考时在脑海里出现的一个假设的数。学生这样一思考很快就能判断出2/6>1/8。接着我问:“为什么我要以1/6为中介数呢?还可以以谁为中介数呢?同学很快就说出2/8。用这种方法比较两个异分母、异分子分数的大小,学生思维更敏捷。

这些开放性应用题,用法层出不穷,容许学生课后自己去探究,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热情,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

二、质疑问难,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我国明代艺术家陈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则觉悟之梯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现代创造教育的奠基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质疑就是训练学生敢于并善于提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题,引导他们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及时捕捉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给以释疑解惑,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先设计一道矛盾的数学题:出示“1、10、1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符号连等起来?学生感到疑问,都怀着好奇的心理沉浸在思索中。通过议论,有的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1米=10分米=100厘米;”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1元=10角=100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时,教师又问:“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三个数用等号连起来?”学生一听,情绪高涨,思维更加积极,有的眉头紧锁陷入沉思,有的坐立不安交头接耳,终于炸开了锅: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像这样1、1.0、1.00的数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呢?这样创设质疑情境造成悬念,启动了学生探究的闸门,使学生愉快地,不知不觉地进入探求知识的活动中。

三、动手操作,培养探究思维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人类的智力成果无一不来源于实践,都是源于生活,然后加上智力转化而高于生活。实践、操作能调动学生多方面感观的参与,也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途径。像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儿时经历也足以证明这一点。要想培养创新能力,一定不可以忽略这一点。由此可知,亲自参与、亲自操作实践是多么的重要。新课标要求:数学概念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探究思维的有效手段。

例在教学《塔配中的学问》时,我要求学生用学具分别代表不同的荤菜和素菜,进行动手操作,并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塔配方法?这样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搭配活动,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自我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创设游戏情境,培养探究兴趣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因此,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最愿意参与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好的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投入学习中去,探究性的进行游戏,能激活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讲“时、分、秒”时,教师把教具钟带进教室,让学生扮演“时间小精灵”角色做游戏。这样课堂“活”起来了,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了感性活动,发展探究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全面推进新数学实验,追求新课程的背景下数学教与学的大解放,珍惜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回归学生周围的生活,在学生不同智能类型的基础上,时时成为新数学创造之时,处处成为新数学创造之地,人人成为新数学创造之人。

上一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松江二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