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职业段位”制度的背景与特点

时间:2022-04-25 06:21:35

日本“职业段位”制度的背景与特点

摘 要 针对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培训发展需要,日本政府制定了“实践能力提升战略”,其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段位”制度。该制度共分为“七个等级”能力评价,联合行业、企业以及相关教育机构进行分级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劳动者实践技能。通过实施“职业段位”制度,能够提高日本专业能力评价标准的通用性、透明性和可比性,改变日本传统的技能评价方法,完善现行职业资格制度,有利于日本构建新的职业能力培训与认证体系,推动日本终身学习社会发展,加快日本职业资格认证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 日本;职业段位;职业资格制度;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4-0092-04

一、日本职业资格制度概况

2010年5月,日本政府提出了“职业能力提升战略”,准备实施新的职业资格制度——“职业段位”制度。2011年5月,日本政府进一步明确了该制度的评价等级、评价方法、实施策略等主要内容。

日本职业资格制度是以职业能力等级、职业资格为中心的工资制度、评价制度、教育制度等制度的总称,也被称为“以能力为基础的等级制度”。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日本的职业资格可分为国家资格、民间资格和公共资格三大类。国家资格是指依据法律,由国家及国家委托机构实施的资格。民间资格是指民间团体、企业依据自身需求设立的认证标准而实施的资格。公共资格是介于国家资格和民间资格中间的资格,由民间团体和公益法人实施,经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等政府官厅认定的资格[1]。各类职业资格由于其类型、性质不同,资格取得的方法等各异,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二、“职业段位”制度的提出及主要目标

(一)“职业段位”制度的提出

日本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以企业为主进行在岗培训。但近年来,日本年轻人、非正式劳动者等没有机会接受能力培训的人数不断增加。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员工实践能力,但新兴产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体制还很薄弱。对此,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鸠山由纪夫在2010年要求教育机构以及全社会都要研究如何建立实践能力培养与评价体制。2010年5月25日,日本政府成立了由内阁大臣、厚生劳动省大臣、文部省和经济产业省大臣组成的“实践能力提升战略推进团队”,主要任务是从培养能够推动新经济增长人才的立场出发,研究如何将职业能力评价与开发相结合并体系化。基于此,在企业内和全社会推行“实践能力提升战略”计划,提出“实践能力提升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职业段位”制度[2]。2010年6月18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新成长战略——‘活力日本’复兴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借鉴英国的职业资格制度(NVQ),结合日本现有的职业资格制度,建立、普及“职业段位”制度[3]。

该制度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建立、普及“职业段位”制度。使实践能力更加明确化,将能力开发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确定5年内实施“职业段位”制度的行业,并制定该行业的相关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重视企业内部岗位培训的同时,导入“学习单元累加”方式。二是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加强与大学、专门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培养能满足新兴行业需要的人才。构建能够培养出行业需要、具备相关资格和能力人才的教育体系。同时,加强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三是建立推进体制。建立“产官学劳”(行业、政府、教育系统、劳动者)相结合的“推进体制”。

(二)“职业段位”制度的目标

2011年5月,“实践能力提升战略推进团队”下设的“专家工作组”提出了实施“实践能力提升战略”的基本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实施“职业段位”制度的主要目标[4]:

实施“实践能力提升战略”的产业是今后人才大量需求的新兴产业。首先确定以“看护与老年护理行业”、“环境与能源(含林业)行业”、“餐饮与观光行业”为主,将培养“护理人员”、“能量与温室效应气体消减人员”、“第六产业①人员”的专业作为第一批实施“职业段位”制度的专业。第一批实施的专业迅速成立工作小组,开展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制定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要点梳理工作。在广泛听取国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第二批实施“职业段位”制度的专业。

“职业段位”的相关标准,既可作为企业和教育机构进行职业能力开发的标准,也可作为个人职业规划的参考标准,还可作为企业评价人才、给予待遇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最终目标是形成以“职业能力”为评价基础的社会。

在重视企业内培训的同时,构建更易于年轻人和单亲家庭母亲等没有集中时间学习的人,以及希望用“学习单元累加方式”进行终身学习的人的学习体系。建立个人援助制度,对长期失业并在生活上面临困难的人们给予个别的、持续的、全面的援助。对于需要帮助的个人,进行不间断的咨询服务及必要的协调与跟进服务。

三、“职业段位”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策略

(一)“职业段位”制度主要内容

职业能力评价等级。能力评价等级原则上分“七个等级”,如表1所示。作为通用的职业能力评价等级,不同专业的各等级所代表的职业能力水平应基本相同。根据具体需要与特点,各专业可将同一个评价等级细化出两个或以上的该等级的“分支”。在实施过程中,可对本职业能力评价等级进行一定程度的联动性调整。

具体评价方法。根据行业、专业、等级等特点,可从以下几种方法中进行职业能力评价方法的选择与组合:一是学习得到认定的培训课程;二是依据已取得的资格,给出转换性评价意见;三是由考评员给出实践技能评价意见。从“懂得知识”和“掌握技能”两方面对职业能力进行评价,而且要从具体能够完成什么水平的工作等方面进行描述。对于“掌握技能”情况的评价,可以通过给予课题,在一段时间后对其工作情况和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也可通过对其以往的实际工作经验、工作成果等进行评价。对于初级水平相关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评价,可考虑用培训课程中的实习、见习等评价替代现在的评价。除了通过学习培训课程、取得资格等方式,还可由考评员对实践技能水平进行评价认定。

上一篇:浅谈初中体育室内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下一篇:高职校综合基础部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