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及建议

时间:2022-09-05 07:57:29

完善我国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及建议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已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其中一个瓶颈即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不够深入,因此有必要通过修订《职业教育法》之机,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中央立法机关要和地方加强沟通协商,确保配套法规的出台和落实。

关键词 职业教育法;校企合作;社会责任;义务;立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1-0064-04

企业缺位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瓶颈问题。为此,我国职业教育立法应明确规定企业的法律义务。

一、参与职业教育应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2006年1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国立法中首次出现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但公司①社会责任的涵义、具体内容是什么,并没有详尽说明。史际春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在本质上是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表现为社会对企业的期待,是指企业应当守法、‘做好自己’及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相关各方和社会自愿承担道德义务。”[1]在这一概念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实为社会义务,包括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两部分②。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其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其次是在履行法律义务的基础上,对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所自愿承担的道德义务。

(二)参与职业教育不应仅仅是企业的道德责任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消费者,企业的发展依赖于职业院校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劳动力大军,因此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及人才素质,将直接影响企业所生产产品(或服务产品)的质量,所以参与职业教育应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在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仅是道德责任,严格来说是道德义务。与法律规范相比,道德不具有国家强制性和解决方式的可诉性,是否履行参与职业教育的道德义务,取决于企业的内在良知和自我约束,取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任何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制企业履行道德义务。要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道德义务得到普遍遵循,必须将其转化为法律规范。

二、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必要性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工业经济时代,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四种基本因素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企业盈利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交通、廉价劳动力与土地以及优惠的财税政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知识经济时代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提供良好的教育和高生产力的人力。对于转型为知识经济的企业来说,如果教育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的基础将会荡然无存[2]。因此,只有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的质量才可能显著的提高,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缺位带来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企业缺位给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严重影响。首先,没有企业界的参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难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劳动结构的改变而随时做出适应性调整;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难以紧密结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难以构建;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难以提升;学生的顶岗实习难以落实。其次,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训课比例较高,由于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较少,大多数院校要在实训室完成学生的实训教学工作。最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与企业需求脱位,结果是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而大量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

从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最大保障。以德国为例,职业教育领域重要的法律有《职业教育法》(1969年颁布,1981年修订为《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1965)、《青年劳动保护法》(1960)、《企业基本法》(1972)、《实训教师资格条例》(1972)。除此之外,德国各州还有许多配套的法律、法规。对于德国企业来说,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是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再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典型的职业教育立法史。近20年来,重要的职业教育立法有《帕金斯法》《帕金斯第二法》《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和《帕金斯第三法》。其中1994年《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的立法宗旨是使学生能顺利向“工作世界”过渡。该法鼓励学校提供学术教育的同时,给学生具体的工作技能。各行业部门负责给学生提供延伸学习的机会,如提供合作学习课程,向高中学生提供实习职位等。

三、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缺陷

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主要法律是《职业教育法》,其他则散见于《高等教育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的个别条款中。其中调整职业教育领域政府、学校、企业之间权利、义务的规定过于笼统,责、权、利不明,操作性不强,无法使各方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担负起应尽的义务,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无法约束各方的行为。

目前,指导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主要是国务院制定的三份“决定”。一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二是《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三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这些政策意见对校企合作的机制架构提供了一些指导性思路,对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但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如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但这一规定是倡导性而非强制性的,对于拒绝接受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企业,没有任何惩罚措施,更未规定由哪一个职能部门来行使惩罚的权力。

上一篇:关于农村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农村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