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习故事”:一项中职德育实践性课业的创意设计

时间:2022-10-20 10:33:38

“我的实习故事”:一项中职德育实践性课业的创意设计

摘 要 “我的实习故事”是根据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设计的一项综合性实践课业,是对中职德育课程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创新。该项课业通过实习故事承载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中职生完成“我的实习故事”的课业任务,以其实习实践中富有教育价值的真实事件为载体,通过自主实践和同伴故事实现自主教育和同伴教育,丰富和拓展德育课程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实践性课业;实习故事;创意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4-0074-04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杭州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提出“1+X”德育课程课业评价方式,以课业为载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实践能力评价,其中,“1”是指每位中职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一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X”是指其他三门必修课程的课业。本文尝试探索“X”课业的设计与实施,具体阐述“我的实习故事”的设计基本理念及其教育价值,为深化中职德育课评价改革提供有益的实践借鉴。

一、“我的实习故事”:“X”课业的一项创意设计

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中所述的“我的实习故事”是一项综合性的德育“实践作业”,是根据中职德育课程要求设计的综合实践性学习任务。与传统的作业相比,实践性课业的目的不仅仅是加深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及关键能力,学生完成课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化的学习实践过程。

(一)设计思路

“我的实习故事”是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量身定制的课业之一。首先,立足学科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习实训的特点和内容,开展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磨练意志、弘扬奉献精神、培育团队合作意识。

其次,突出学生实践活动。要求每名中职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完成一篇“我的实习故事”,主要内容为“问一问就业形势”、“尝一尝实习滋味”、“写一写实习感受”、“想一想今后规划”等。

最后,课业具有重要的评价功能。这种课业是学生学习品质的外在体现,是学生实践过程的展示,应该成为展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手段,将被作为学生期终评定的重要依据。

(二)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

课业内容以学生亲历的实习过程中具有教育价值的真实事件为载体,突出实习生活中的体验与反思,尤其对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理想、生涯规划的理解与感悟。基于学生实践,基于个体体验,基于矛盾冲突,基于感悟反思。其特点是:贴近中职生的思想和实际;课业展示形式是“中职生讲述自己的故事”,面向全体学生,吸引中职生的广泛参与;以评促学,以赛促教,现场演示更是一次“真人秀”,即实习故事的主人公演示,并以脱口秀、演讲、小品、相声、情景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深受广大中职生欢迎;课业展演评选出的敬业之星都是可信、可感、可亲、可学的普通同学,能够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为中职生今后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2.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杭州市中职生企业实习和毕业追踪数据反馈,目前很多学生在择业方面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意识不强,劳动价值观不符合企业要求,诚信和敬业精神缺失。用人企业招聘员工时更注重“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这也正是中职生亟待提高的职业素养。“我的实习故事”课业直指就业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认清形势、锤炼自我,着力解决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难题,鼓励学生深入职场第一线,把在校内积累的经验迁移到实习实践中去检验、修正、提升,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特色。

3.以实践为中心

学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职业能力在以传授、理解和掌握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是无法获得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我的实习故事”活动以实践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通过“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学习”或者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替别人当班来学习”,使德育从“课堂教学”向“职业体验”延伸,通过社会德育实践、校内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专业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等各类不同起点、多层次的“职业体验”,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二、课业的具体内容与评价要求

(一)具体内容

“我的实习故事”立足德育课程,融入社会实践,走进学生内心。其内容包括完成实践任务过程中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系列事件和问题以及学生的感悟反思,渗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择业观、创业观以及职业生涯教育,具体见表1。

(二)评价要求

转变过去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时,简单地以期中和期末成绩以及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为依据的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评定和个人品行表现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综合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以“我的实习故事”为载体的课业评价不仅注重认知评价,即学生对职业道德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运用”,更加注重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和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情况,以及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进步。把重点放在行为表现评价上,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课业评价应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评促学,让学生了解自己,反思个体行为及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成就感,更好地投身实践,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见表2。

上一篇:“三点一线”: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四大主题 下一篇:浅谈初中体育室内课教学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