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利大于弊

时间:2022-04-25 03:27:26

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利大于弊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分省命题,自2002年北京单独命制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春季高考试题开始(上海1985年即单独命题,当时只是个例)。2004年已有11个省、直辖市开始单独命题并逐渐形成规模,迄今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省、直辖市取得了高考自主命题权。纵观近年来高考命题情况,已取得高考命题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的试题中,语文试题都是自主命制的。据粗略统计,2004年全国分省自主命制高考语文试题11套,2005年增加为13套,2007年增加为17套;2008年达到迄今为止分省自主命题的最高数,为18套;2009年及2010年分别为16套和15套。高考语文试题的品种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

高考试题分省命制究竟效果如何?高考分省自主命题渐成规模以来,一直有学者撰文探讨其利弊,如但昭彬在《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之利弊分析》一文中指出高考分省自主命题具有“四个符合”:一是符合我国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国情,二是符合彰显地方基础教育特色的省情,三是符合教育行政体制从集权走向分权的教情,四是符合中等和高等两级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考情。同时,文中还指出了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五大弊端”,即高考权威性受到挑战,高考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命题质量水平难以保证,分省命题成本明显加大,强行推广有违改革初衷。再如孙锦明在《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理性思考》一文中分述了高考分省命题是教育管理放权的表现,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有利于体现地方特色,降低了高考泄题的负面影响等积极作用。同时也论述了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与国际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发展趋势有所出入,命题质量难以保证,加大考试成本,降低了各省市之间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可比性等消极影响。

今天,在高考统一考试分省命题近10年来,讨论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利弊,既有阶段性反思总结的意义,也有促进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入研究的意义。

单就语文科而言,本文认为,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虽存在不足,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一,高考语文分省命题特点扫描

纵览近年来各省自主命制的高考语文试题,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试题命制彰显地域情怀

在各省语文命题中,在试题的情景设计上都有意识地彰显地域情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以本省当代作家或历史名家作品设题。例如2006年的古诗文阅读材料:浙江卷选用了明代浙江宁海人方孝儒的寓言《蚊对》;江西卷选用江西籍清代散文家郑日奎的名篇《醉书斋记》;湖南卷选用曾国藩的《序》;广东卷选用广东籍清代诗人谭敬昭的《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之一》等。

第二。以本省地理、人文、特产或符号性文化设题。比较精代表性的,如2006年北京卷作文题: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第三,以本省实施热点设题。例如福建卷(2006)第18小题:20lo年4月,中国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广东卷(2010)第3小题: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天津卷(2010)第23小题: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这些情景材料之丰富,是一张试卷难以呈现的。这对于通过高考使考生了解家乡人文风物,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无疑具有潜移默化的意义。

(二)探索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近10年来,具有独立命题权的省、直辖市在渡过了模仿期(仿照全国试卷)、稳定期之后,逐渐进入了创新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命题”,尤其是“新课标卷”的命制,带来了分省独立命题的新机遇。单独命制的语文试题或在考试内容上更加注重考生的思辨水平,或在题型上更加体现语文学科特征,或在试卷结构上更加注意科学合理。例如2010年北京语文试题取消了所谓语用题,取而代之的是“阅读延伸题”,分别出现在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之中,200字,10分。这是一种体现自主阅读、展示语文积累、活用语言表达的新题型。考试结果证明,这种新试题较好地发挥了高考的区分功能。

二、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的积极影响

与统一命题相比。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可以充分顾及各省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和课程改革的实际,力争使考试评价方式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主旨相一致。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在如下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一)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更利于反映地域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我国的公立高等院校一般意义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部属院校,这部分院校由于多采取“省部共建”的模式,高考招生时会对所在省市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另一类是地方财政支持的省市属院校,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方案进行招生。由于我国现有的招生政策导向及考生业已形成的报考心理,大部分考生会留在本省市接受高等教育。在毕业后于生源地就业。服务家乡经济。在这样的高考招生及就业背景下,分省自主命题更利于各省市属院校依据本地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选拔和培养人才。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各地区在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自己丰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些地方文化在作为母语学科的语文教学中不但不应被规避,反而应通过课程得到传播和弘扬。作为检测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制试题更利于反映地域特色。也更利于促进语文课程实现文化功能。

(二)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符合我国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描述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趋势的纲领性文件在第十二章中明确提出要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推进考试招

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此可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步深入发展。高考的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由全国一张考卷统招统考到有条件的省、直辖市结合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实际自主命制高考试题,这是符合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而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分省命题也正符合我国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体现了新课改过程中区域间的公平性

自2003年起,国家开始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其重要评价手段之一的高考内容和形式也必然发生一定的改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然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人新课改的时间并不一致,如山东、广东、宁夏、海南作为试点省份2004年即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四川、广西、青海、贵州、甘肃、重庆等省则于20lO年才正式启动新课改。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全国考生一张试卷的考选形式自然不合逻辑,也有悖区域间的教育公平。

此外,新课改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在体系、结构、内容选择、组织形式等方面各有特色。如曾有教师对人教版与北京版高中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必修部分)进行过比较,发现必修一至必修五中重合的篇且只有11篇,其中诗歌4篇、散文2篇、小说3篇、戏剧2篇。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不可能完全脱离语文教材而进行。如上述,必修教材之间都存在如此显著的差异,选修和校本教材一定更加多样化。在如此情况下,实行分省自主命制高考语文试题,较之统一一张试卷则更加体现对区域间课程选择的多元的尊重,也某种程度地体现了区域间的教育公平。

(四)高考语文科分省自主命题有利于促进地方课程开发和语文教学研究

新课程设施以来,我国逐渐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有利于促进地方一级的课程开发。“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分省自主命题的考选形式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将地方历史、经历、社会发展中的人文性充分吸纳到语文课程建设中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此外,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有利于促进一线教师结合本区域教学实际,认真研究语文课程的教情、学情和考情,充分关注本地域内的人文特色及时事热点,将其渗透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深文化积淀,顺应时展。同时,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研究考情。这并非鼓励实际教学中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以考试成绩为旨归;各省高考的语文试题是各省优秀语文教育者集体智慧的凝结,化宏观的课程理念为形象的考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应具有的语文素养。对各省命制的高考语文试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拓宽教学思路,加深对语文教育及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分学段分解语文素养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

此外,分省命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全国统一高考的考试安全,这是不用讨论的一个大优点。

三、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的问题及原因

语文高考分省自主命题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命题质量与水平。近年来对地方命制的高考语文试题的质疑,也主要体现在这方面。如一位名为思乎的学者撰文质疑某语文试题(2009),指出2009年某市语文高考试卷中存在着选文导向性欠佳,多处歧义,发问要求含混不清,设题不当,试题参考答案不准确等问题,列举事例几乎涉及这份考卷通篇。尽管这可能是个别现象,也可能是只限于质疑者个人的看法,但此类质疑,自分省命题以来一直没有间断过。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

首先,省市一级的命题者经验不足。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者一般以大学教师为主,其中多数人没有经验,起初都是照猫画虎,仿照全国卷命制。但是,这种模仿也只能是形式上的模仿,试题的情景(材料)的选择(有些并不一定适合考试用)、题干的表述、题目难度的把握、答案是否确定且有利于阅卷统计、整体试卷的均衡等等,则都需要一定的测量学基础和命题经验,不是短时间能够掌握的。正因为时间短,所以在单独命题的前五年,批评质疑声较多;随着各命题组逐渐稳定,经验不断积累,试题质量开始稳步上升。

其次,自有考试以来,几乎就没有过没有问题的考试,尤其语文考试题。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全国卷经历了30多年的历练,集中了一批有经验的专家,试题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应该说有问题是正常的。

高考语文分省自主命题囿于国情,因为我们的国家考生众多,区域教育基础极不平衡,一张试卷很难考量上千万学生的学习水平。分省命题则可以化整为零,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体现区域间的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地方课程开发及语文教学研究,也有利于考试安全,符合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新城的基本要求,方向正确,总导向是积极的。尽管现在出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三个提前自主招生的大学集团,但是其招生人数仅占总考生的5%左右。也许陆续还会有一些大学会提前自主招生,但是,由于我国考生众多,需求多样,目前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部分省市独立命题的格局不会改变,并将持续发展下去。我们相信,高考语文试题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随着各省市命题团队的不断实践和探索,高考语文考试在下一个10年内会取得新的进展――更加贴近语文教学实际:更加有利于导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加有利于高等院校人才的选拔。

上一篇:解读《藤野先生》的一个细节 下一篇:桂子山诗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