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4-24 11:08:47

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一、有效型教师与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型教师的定义现在的说法很多,包括的范围也很广。而课堂上有效型教师专门指向教师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效型教师比较注重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注重方法的灵活把握和运用,注重在课堂上达成教学目标,并能够持续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有效型教师就是在课堂上能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具体地说,“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从以上来看有效型教师就是能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关键。

二、对学生良好的情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包括教师对学生正确的期望值和教师发自内心的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期待每一个学生,并对他们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教师的期望有可能导致学生不同的成功。但是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这只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没有相应的帮助措施并不能有相应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当教师预期某一个学生不会成功,教师会倾向于减少花在这些学生身上的精力和时间,因此会增加这些学生不成功的可能性。相反,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则可能带来教师更大的投入,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和努力行为也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把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己的期望,从而增强自信心,加大努力,获得成功。对学生的鼓励要出自内心,并不只是课堂上学生答对问题后一句“你真行”“你真棒!”对学生的期望和鼓励是帮助学生凭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建立自信,而不是廉价的夸赞和怂恿。

三、有效型教师应善于把握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插嘴”

有效型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效益的观念不全是教师对课堂的精心准备,有时学生课堂的表现恰恰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养成在课堂上倾听学生、不断编织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捕捉、判断、重建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课堂上“乱插嘴”现象多。有很多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不予理睬,甚至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便发言,这其实是对教学不利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有些恰好就反映出他知识上的疑惑点,也是他当时最感兴趣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的有效“插嘴”。教师可利用学生“插嘴”时的思想火花,重组自己的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按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磁化现象后,我正打算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磁化方法时,突然听到有个学生“插嘴”问到:“若将一个铁棒在一个条形磁体的N极上摩擦后它是不是就被磁化成N极?”表面上,该学生的问题问的是磁化后的磁体磁极是如何分布的。其实也涉及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材料的本质。这是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如果教师不予理睬,这也不与教学大纲有冲突,如果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通过记忆也能够将这部分知识掌握。但,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不利的。短暂的思考后我问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或者用什么现象找到答案呢?学生积极地讨论并且形成了多种方法。课堂上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四、有效型教师重视通过有效提问促进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提问,它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以,很多教师把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激活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哪些方面的内容应以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问的对象是否有针对性,提问次数是否越多课堂气氛就越好呢?这是有效型教师在提问教学中应该真正思考的问题。提问不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提问的实际功效。不当的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提问过多;(2)问题层次偏低;(3)问题提出表达不明确;(4)提出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等。不当提问无法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提问表演的舞台,这种状况长期下去,使得学生产生厌倦感,学生不愿意也无需动脑筋,最终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失去了提问的真正功效和作用。如,一次在听一个教师的公开课时,该教师手里拿了一根电线问学生“: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学生齐声回答:“电线。”教师接着问:“电线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学生齐声回答:“输送电。“”那么你们想知道电线为什么能输送电流吗?”学生回答:“想。”很显然这样的课堂引入对本节课的意义不大,是无效或低效的提问。该教师可以先问“:你知道电线为什么能导电吗?”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得出结论:“金属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时教师可顺势追问“:导体不通电自由电荷作什么运动?”“无规则运动。”教师接着再问:“到底是什么使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呢?”学生进行猜想后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时教师引出今天的话题———电压。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既能把学生置于一种“愤悱”状态,又能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毫无强迫的痕迹,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的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

五、常进行“有效反思”是做有效型教师必不可少的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认为有效型教师的反思更应该根据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反应,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成与败。只有认真及时地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水平来思考,我们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教学。记得在学习《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因素》一节时,我先按照探究的步骤及学生可能有的假设,另外参考我曾听过的本节课的公开课的教学,认真地备好了教案。我信心十足地去上课。探究的步骤、学生的假设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是在进行实验验证时,班级学生的表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也和我听过课的学生的表现完全不同。学生的实验没有头绪、学生对实验操作也无从下手。为什么精心准备好的、别人上成功的课,而我却失败了呢?事后,我认真思考原因。问题出在我备课时没有“备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验基础。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的内容,也是学生上初中后的第一次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操作不懂。而我在教学中却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找到结论。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可是按照教材要求本节课就是想让学生按照探究的过程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决定对教材进行处理。即:当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后,我将化学实验操作中与本节课实验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先讲给学生后,再让学生自行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改变教学方法后第二个班上课时教学条理清楚,学生实验激情高,教学效果好。可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提出质疑和可商榷之处的反思能力,是有效型教师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

六、对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性研究的几点思考

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提高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几年来我所教的班级学生课外负担轻,成绩位于同层次班级的前列。反思自己几年来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上虽总结了一些符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困惑,如,(1)课堂教学虽体现了互动的要求,学生参与率高。但在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方面存在不足。(2)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策略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缺乏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联系。(3)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待研究。(4)课堂演示实验和利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实验过程和现象,两者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有利。这些将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作者:吴红星 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桐乡第三中学

上一篇:合作办学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科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