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措施

时间:2022-04-24 10:50:16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措施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96-02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治疗时间长,费用昂贵,透析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以及疾病的不可逆等,均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总结2008年03月至2010年03月37例我院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特点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和疏导,使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取得很好的效果,达到了有效的治疗目的,提高了透析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2例,女15例,年龄46~68岁,平均55.4岁。急性肾功能衰竭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8例,其中初次血液透析10例,2次以上血液透析27例。

1.2 临床表现 3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及不同临床表现的心理问题,主要为恐惧、担忧、悲观、绝望、焦虑、抑郁、易激惹、渴望、期待等。

2 心理特征

2.1 恐惧、担忧心理 血液透析治疗需要通过体外循环来实现,患者对此治疗及可能出现的治疗反应缺乏了解,担心出现意外、出现生命危险,担心病弱的体质经不起有风险的治疗,事与愿违。病情重,担心治疗强度难以承受。

2.2 悲观、绝望心理 认为将来要依靠机器生存,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加之有些家属对患者态度冷漠而使患者产生无能感,对将来不抱希望,消极、悲观、失望,甚至绝望,常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拒绝治疗。

2.3 焦虑、抑郁 是透析病人较常见的心理症状 [1] ,患者因身患重病,对自身生存状况感到没希望、没未来。对血液透析目的、意义、透析成败缺乏了解,对所患的疾病缺乏足够认识以及透析费用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心情抑郁、自我评价降低、自责、烦躁、失眠、食欲下降、性格孤僻、社交活动减少、情绪不稳。

2.4 易激惹 患者因需长期透析维持生命,求生欲望与病情的迁延不愈,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死亡的恐惧等,往往对人态度强硬,语言尖刻,脾气暴躁,易激惹等。

2.5 渴望、期待心理 患者渴望能同正常人一样健康的生活,希望透析治疗病情好转后,能摆脱透析治疗,但由于透析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使患者信心减退,从而从渴望、期待心理转为悲观、失望。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自我及介绍治疗环境,主动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陌生感。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宣教,做好心理疏导工作[2]。适当向患者解释病情,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治疗、护理步骤能了解、掌握,并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有思想准备,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对待血液透析治疗。

3.2 实施整体护理 根据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满足其心理需要,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治疗。 有意识培养其坚强的特质。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透析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并发症、紧急预案,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稳定病人情绪,消除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顺利接受治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3.3 加强沟通和交流 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及血液透析的正确认识,产生不同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恐惧、担忧心理 、悲观、绝望心理、焦虑、抑郁、易激惹、渴望、期待心理等,对这些患者给予加强沟通与交流。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多与其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加强和争取社会支持系统的配合。与患者家属交谈,使其理解患者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情的转归,使亲属和亲友给予主动的情感支持,以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如易激惹者对其适度发泄给予理解和关注,悲观者劝其回顾过去生活中有价值片断,使其对治疗效果产生向往,恐惧者通过交流消除其恐惧心理。为患者争取得到家属、单位、社会的支持,尽可能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减轻患者因经济上的问题产生的心理负担。鼓励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重新回归社会,提高患者的生活兴趣和存在价值感[3],体现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保持健康心态,保证透析质量。

4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障碍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总结我院37例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健康指导,将心理护理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解除或减轻了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所以,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乃至家属,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努力保护患者的心理健康,才能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合理治疗和愉快生活。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提高了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丽叶.128例血液透析病人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52-153.

[2] 周郁秋主编. 护理心理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56-157.

[3] 罗陈晓.血液透析病人80例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09,22(5). 794-795.

[4] 肖太玲,王鑫,王爱华,等.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10,13(5):62-63.

上一篇:腹腔灌注巴曲亭治疗肝癌结节破裂出血58例疗效... 下一篇:中药内服外敷治愈异位妊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