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下金矿采空区的治理经验

时间:2022-04-24 09:14:23

高速公路下金矿采空区的治理经验

摘要:通过对地下采空区的详细调查和勘测,查明了其具体形态和分布,合理选择治理方法,通过注砂(水)的施工,使地下金矿采空区得到了密实充填,消除了高速公路修建的隐患,达到了预期目的。

关键词:采空区地下测绘注砂(水)作业检测

1.工程概述

采空区,是指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直至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所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的地区和范围的统称。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有地下采空区的地段。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地下采空区,消除地下隐患,是一件关系到高速公路未来安全运行的大事。在国道206线烟台-黄山馆高速公路修建中,亦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的原则,通过进行实地勘测,选择了合理可行的施工处理方案,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1 烟台-黄山馆高速公路k2+484~k5+430区间,存在着多处因金矿开采而形成的地下采空区,且同进伴有巷道、竖井的发育。经调查,此路段自西向东共有7处互不连通的金矿采空区及巷道、10处废弃竖井。其规模特征分别为:

采空区:顶板埋深10~15m,宽度一般1.5~3.0m,最大4.0~5.0m,容积600~9000m3不等。

巷道:顶板埋深19~28m,断面规格1.75×1.80~2.00×1.80m,长度50~145m。

竖井:与各采空区相通,深度19~42m,井断面规格2.0×1.5~3.0×2.7m。

1.2 采空区的地质条件

该路段金矿采空区的顶板及洞室围岩为混合花岗岩,岩质坚硬,未见风化痕迹,岩石抗压强度高,岩体破碎程度较差。至治理时尚未发现因采空区存在而造成的地表塌陷、堑沟等现象。

1.3 治理方案

根据山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提出的采空区及竖井治理方案,结合该路段地下具体情况,形成治理方案如下:

巷道及采空区:采用注砂(水)充填法对采空区及巷道进行充填,力求充填密实,无发生沉陷的可能性。

竖井:首先注砂至地面4处,后用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地表。

2.采空区及巷道的勘测

2.1 在治理区段内建立相对坐标网,首先将竖井按相对坐标进行标注。

2 .2抽干竖井及采空区内积水,在地下进行实地测绘。详细查明采空区及巷道的具置,对采空区和巷道的宽度、高度、方位、变化形态等特征进行标注,着重查明采空区的顶板标高变化情况及巷道拐弯处的详细位置。

2.3 根据地下测量结果,布置注砂(水)钻孔。并在地面上进行采空区及钻孔的实地测放。要求钻孔及采空区边界在地面的测放误差≤10cm。

3.注砂(水)孔的布置原则及成孔顺序

3.1 钻孔网度根据采空区和巷道的充填需要,并结合布孔的均匀性、特殊性,确保注砂质量,视具体情况综合确定。

3.2 注砂(水)孔沿巷道和采空区走向布设,孔距15m左右。

3.3 在采空区顶板埋深最小处及巷道拐角处布设注砂(水)孔。

3.4 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先布设施工距竖井近的钻孔,逐步向远处布设和施工。

3.5 采空区处采用沿其底板埋深由小至大的方向布孔施工。

4.钻进成孔

4.1 根据地面标注位置进行钻机就位,就位误差≤10cm。钻机安放要平稳、周正、牢固,钻孔垂直度≤1/100。

4.2 采用150s型钻机,φ225mm合金钻头,泥浆护壁。在钻透地表以下第四系土层及强风化岩层后,换用CIR170A型气动潜孔锤钻进,直至终孔。终孔直径约200mm。

4.3 钻透采空区或巷道顶板后,进行孔深测量,与设计深度对比以验证钻孔的准确性,判断其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4 钻孔验收合格后,将焊有法兰盘的注砂(水)管下入孔内,管口周围用水泥砂浆密封。根据地层情况,注砂(水)管的下入深度5-8m不等,一般要下至较新鲜完整的岩体内。

5.注砂(水)作业技术要求

5.1准备工作

注砂前,先用测绳测量孔深,记录该孔打穿巷道或采空区的孔深及洞室的高度。待注砂(水)管下入且水泥初凝后,即可连接孔口管路进行注砂(水)作业。

5.2 注砂(水)所用原材料要求

砂:选用河产优质中粗砂,砂料进场后取样送化验室进行测试,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注砂前,应进行过筛。

水:选用矿井、巷道及采空区内积水及附近的水库水(可饮用)。送样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3注砂(水)参数

为保证注砂(水)质量,应采用一定压力进行注入。注入压力不应低于0.50MPa,终孔压力不低于2MPa。

5.4 结束标准

注砂(水)过程中,注入量与压力一般呈规律性变化,当压力升至设计压力时,再反复注入3~5次即可结束本孔的注砂工作。

6.注砂作业

6.1 注砂(水)作业采用孔位间隔注入的方法,竖井作为回水井使用,即在保证一定的注入压力下,采用循环压入法进行注砂充填。

6.2 注砂采用三次注入法,即:

利用注砂泵将砂(水)通过高压胶管压入注砂孔内的注砂管中,砂(水)从注砂管底部喷出进入采空区或巷道。随着砂(水)的注入,应随时对孔深进行测量,并保证注砂管始终埋入砂水中不小于2m,以保证巷道及采空区中注入砂质的连续密实。当注砂孔充满砂(水)或砂水自流出其余注砂孔的孔口时,第一次注砂作业结束。

待第一次注砂(水)作业结束后2-4h,再进行二次注砂作业。同样,当孔口流出砂水时,停止注入。

间隔2h后,再进行第三次注砂(水),根据测量的孔深判断采空区的充填情况,直至注满砂(水)。最后一次注入压力控制在2MPa的高压状态,并保持该压力2~3min,结束该孔的全部注砂(水)作业。

6.3 注砂(水)作业完成后,用水泥砂浆将孔口填实密封。

7.注砂(水)作业次序及要点

7.1 先注距竖井远的注砂(水)孔,依次向竖井方向靠近。

7.2 有暗井开采中段的巷道及采空区优先注入。

7.3 采矿沿脉巷道先从终止掌子面位置开始注起,依次向穿脉巷道位置靠近。

7.4 采空区内注砂(水)时,沿采空区倾斜方向,由地势较低处向地势较高处逐渐注入。

7.5 从地面起算,先注孔深大的孔,后注孔深小的孔。

8.质量检测

8.1 检测方法

注砂密实度检测采用钻探结合标准贯入法或重型(2)连续贯入法进行。在注砂孔之间布置验证钻孔,钻至采空区顶板后,进行上述测试。

采空区注砂充填度采用物探(地质雷达)方法进行。在地面结合钻孔进行测试。

8.2 质量控制标准

标准贯入试验:N>30击 ,密实;

N=15-30击,中密;

N=10-15击,稍密。

重型(2)贯入试验:N63.5<5击,松散;

N63.5=5-6.5击,稍密;

N63.5=6.5-9击,中密;

N63.5>9击,密实。

物探:根据检测反映的曲线形态及图像,判断整个采空区的充填程度。

8.3 治理效果

通过12个钻孔的采空区及巷道内砂层的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2)试验,其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28-40击,平均值32击,达到密实状态。重型(2)试验击数6-11击,平均9.8击,达到密实状态。证明注砂效果良好,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

地质雷达探测结果表明,采空区及巷道内充填完全,无未充填地段,主要空洞、孔隙全部进行了充实,效果良好。

9.结束语

采用注砂(水)方法对采空区进行治理,采空区的调查详尽程度是保证治理效果的关键步骤;注砂(水)施工中的压力控制及多次注入法是保证注砂密实度的重要环节;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是验证注砂效果的控制性工序。只有上述各环节得到严格认真的执行,才能使注砂(水)施工效果得到保证

上一篇:浅析中国斗拱艺术 下一篇:小议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