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4-24 07:00:22

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美术欣赏课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现代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技术超级发达,各种美术史、艺术作品的资料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发挥自身优势,给予学生电脑所不能及的人文关怀,引导、鼓励学生去感受、表达艺术作品,将美术欣赏课上出特色,上出效率。

一、 与美术常识链接

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只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去评述它,只是做表层图解,看图说话,缺乏对作品的形式元素的探究,将使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肤浅的层面上,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的。

每到开学初,我给孩子们上的最初几节课,都是美术基础知识的回顾、复习。逐步讲析美术的分类知识,然后和学生一起看课本,里面的课程分别属于美术的哪类范畴?哪些是纯粹的绘画课?哪些是跟工艺制作相关的?哪些是雕塑?还有其他类型是什么?随着时展,肯定还会有新的美术种类出现。这样的美术基础知识几乎每学年都要重复复习,孩子们很容易遗忘,这也和美术在平时的有限传播有关。不象卡通动画、音乐大赛、流行音乐选秀等充斥电视媒体。我让学生们做笔记,阅读,背诵,默写,也印发美术基础常识给学生们阅读,美术常识的掌握是对欣赏能力提高的基础。

二、 与课外生活贴近

作为美术教师,平时当然要大量阅读,留心收集材料,这样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教师自己加强学习的同时,给学生选择紧密相关的文字资料,印发给大家阅读。除了文字,另外还有图片、音乐等等,教师在选择各种资料时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精练、简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现在我们通过书籍、网络、展馆等多种渠道都可以看到制作精良的经典作品图片,对作品的评论、介绍也是非常详尽。我在收集素材中经常看得眼花缭乱,难以割舍。但必须有所舍弃,选择那些适合学生欣赏水平和年龄特征的作品和文字介绍,要精练而有代表性。音乐资料是在做课件时适当加入的,一段美的音乐,会使美术作品更有感染力,我给《维纳斯的诞生》选配音乐《爱琴海的珍珠》,给米开朗基罗雕塑《晨、昏、昼、夜》选的神秘园轻音乐《夜》般配,恰当,而又不喧宾夺主。

三、 与作者风格合拍

教师刻意寻找、编排成系列作品,并且把作品比较着来欣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学生能直观地、多角度地对不同的作品作比较分析,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很方便、实用,

1. 同一画家,不同风格

不要一提到徐悲鸿齐白石,只知道马和虾,提到达芬奇,只知道蒙娜丽莎,提到凡高,就是向日葵。我总是尽量让孩子们看得更广更宽一点,尽量多展示同一个画家的不同题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经典的非经典的都要涉及。我给学生欣赏徐悲鸿中国画的狮子、雄鸡、鹅、牛、猫;油画中有吹萧、珍妮小姐、坐在桌边的蒋碧薇,奴隶与狮子等等。齐白石的人物、山水造型的不多,我找出来给同学们看。学生从作品的丰富变化中对画家更是油然而生崇拜之情,从作品的风格变化中也自然理解了什么叫不断探索,常出常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2. 同一题材,不同画家

国外的圣母题材,我给他们欣赏拉菲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不同表现,维纳斯题材,同样有好多不同画家的作品;中国画的荷花,张大千、齐白石、刘海粟,潘天寿,风格有异同,学生在欣赏中能充分感受到了各画家的个性理解和表现。

3. 同一题材,不同表现

比如牛的题材,给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牛的摄影、绘画的牛、工艺品的牛、图案里的牛、雕塑表现的牛等等。欣赏的内容不仅仅是绘画,还有雕塑、工艺等。

四、 与教材体系关联

欣赏只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每节课都和欣赏有关联。教材里有集中的专题欣赏课,也有零散的欣赏分布在各节课里。

1. 分类浏览、整体阅读

我把小学生1――12册,中学生13――18册的所有目录都整理打印出来。这样一目了然,很有效强化美术基础知识,最主要的是了解知识链,看到自己本学期的学习在整个美术教材体系里的位置,回顾以前的,看看以后的,着重现在的。梳理内容,清楚方向。提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

比如,在中学的目录表格里能看到教材的第一课安排依次是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历史宗教画、雕塑、建筑的欣赏,最后一课的安排依次是中国的衣食住行、中国古代书画,(一)书法和人物画、中国古代书画,(二)山水和花鸟画、中国古代雕塑、中国现代建筑苏州园林、中国现代美术绘画版画雕塑。脉络清晰,美术常识一目了然。

2. 欣赏、心赏、新赏

看本学期的课本中前后共介绍了哪些画家和作品?中外画家里你比较喜欢哪个?有的作品有尺寸大小的介绍,我就让他们比划着课桌和黑板,来感觉这幅作品的大小。比如国画《江山如此多娇》7米×5米,油画《开国大典》4米×2.33米,看看我们教室里的黑板,一般是3米×1米,想象一下它们的风采。有的作品还介绍画家的生平,我们一起来算算画家的年纪。如果能找到资料,知道这幅画在哪年创作的,画家当时的年纪是多少,那将很有意思。齐百石90岁时画的虾和初期画的虾比较着看是很不同的。但这样的小细节,其实是很能拉近学生和画家之间的心理距离,很有亲切感。

欣赏过程中不需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应从大处着手,从历史长链中去感受整体,感受发展变化,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合着时代的节拍显出时尚。

(作者单位:如东县宾山小学)

上一篇:培养学生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下一篇:谈捕捉做教师思想工作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