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时间:2022-04-21 05:18:22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感染情况,探讨原因,并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重症监护室患者856例,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重症监护室中,老年人居多,感染部位排前三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感染与医务人员感染意识、患者机体抵抗力、应用不合理抗菌药物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结论:为预防感染,应加强ICU病室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机体抵抗能力。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分析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4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00-02

重症监护室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治疗、监护的病室,该病室需要现代化仪器设备、众多护理人员与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1]。病危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称为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因此,预防并控制感染性并发症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分析重症监护医院感染及应该采取的护理干预,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3年1月重症监护室患者856例,其中,4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37%,(医院感染率=同期存在的医院感染病例数/调查期间高危患者例数*100%)[2],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18~78岁不等,平均年龄60.5岁,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32人,占69.57%,经诊断,全部患者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标准,记录高危患者的病史、体征、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总结肠外营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2 一般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查阅其病例,并统一用表格登记,分析采用医院诊断标准,寻找危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1.3.1 真菌为主要病原菌。真菌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占首位,一般为白色念珠菌。自然界中广泛生存者真菌,环境与其生长有着直接联系,为危重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时,会引起菌群失调,进而引起二重真菌感染[3]。

1.3.2 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感染部位。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本调查中,下呼吸道感染20例,为43.48%,泌尿道感染患者12例,为26%,肠胃道感染患者6例,为13%,接近相关报道数值。经统计,损伤性疾病的感染率最高,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再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激素与抗生素会增加多重耐药菌株,产生内源性感染。多数留置导尿管、吸痰患者,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切口感染。

1.3.3 医院感染患者多为老年人。本次研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32人,占69.57%,因此,患者年龄与医院感染发生也存在一定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各种器官功能老化,进而产生如肺部功能受损、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在住院期间易发生医院感染。

2 结果

4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混合感染;18例为真菌类感染,占首位;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还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肠球菌等。

3 护理体会

3.1 无菌操作,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应无菌进行导尿、吸痰、深静脉置管等各项操作。保持患者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使患者尿路系统具有密闭性,缩短留置导尿时间;为患者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戴无菌手套后,进行吸痰;对于静脉穿刺患者,当日穿刺,次日消毒,3~4d更换一次敷贴,做好对穿刺处皮肤的护理,保证其不出现红、肿、痛、热等,若出现炎症,进行细菌培养[4]。为预防ICU医院感染,医护人员应贯彻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应用科学空气净化器,使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对患者病室床单、物品表面、地面、等消毒。病房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min,隔离传染性疾病患者,家属应通过电视录像对讲系统探视患者,按照规定,进入ICU并病室前,工作人员应戴好口罩、帽子,换工作服、鞋。

3.2 实施有效基础护理干预。为排除患者痰液,为患者拍背、翻身,1~2h/次;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危重患者进行呼吸道、口腔护理,2~3次/d;每日更换湿化液以及湿化瓶,每1~2d为呼吸机螺纹管、接头、湿化瓶消毒一次。

3.3 正确使用抗生素。真菌感染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着必然联系。滥用抗生素会造成人体微生态失衡,引发医院感染,一般呼吸道为主要真菌感染部位,该感染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有关,因此,作为抗生素的使用执行者,护士应掌握相关用药知识,按照抗生素指南要求,敏感抗生素的选择应在药物敏感实验基础上进行,为预防产生耐药菌或出现二重感染,应及时停药。

3.4 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每月1次空气培养,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保证菌落数≤200cfu/cm3,相关研究指出:30%医院感染者是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正确有效地洗手可将手上99%手上的暂住菌祛除,为防止一名患者的病原菌通过医护人员带到另一名患者身上,每次进行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有效、正确洗手,提高洗手的依从性,在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为减少污染,用脚踏式水龙头。

经过本文研究,ICU患者病情较危重,其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医院感染多为老年患者,以损伤性疾病居多。一般ICU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卧床时间长,无咳嗽能力,无法将气道分泌物排出,因此,此类患者易滋生繁殖细菌。为防止出现医院感染,要加强ICU环境管理,无菌操作,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应用抗生素,定时通风,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危重患者机体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利华.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5(12):9-10

[2] 生怡,杨晓辉.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28(12):120-120

[3] 苏曼莉.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2,03(10):263-265

[4] 王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07(04):85-86

上一篇: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探讨 下一篇:人工双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