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2-04-20 10:31:35

电影音乐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随着电影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双向发展,二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正在逐步扩大,这也意味着将会有更多风格的音乐形式进入电影。电影音乐的多元化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可以说电影音乐多元化是电影音乐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从电影音乐形式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中,探讨了电影中的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在电影中的应用,这些音乐风格都是电影音乐多元化发展道路上的生动例子,值得后期电影作品音乐多元化扩展的借鉴。

[关键词]电影;音乐;多元化;趋势

音乐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也逐渐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声音艺术与电影美术就成为电影构造艺术世界的两架马车。而声音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音乐,音乐形式和内容在电影中的参与和应用将直接影响电影艺术效果。

一、电影作品中的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最早在电影作品颇受青睐的一种音乐形式,它极富表现力的优势成为电影作品增色不少。在电影艺术诞生之初,大多采用古典音乐烘托背景、强化情节感染力。同时古典音乐的参与也使得电影艺术能够达到抒发更加强烈的情感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瞬间变得高大、深邃,从而使电影主题以更富意蕴的形式流淌进观众心中。

美国影片《教父Ⅲ》对古典音乐的成功运用,就大大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境界。尤其在情节发展到最后,导演极富创意地引入了歌剧《乡村武士》,舒缓优雅的音乐出现在野蛮的黑帮火拼场面中,这种赫然对立的糅合,不得不使观众进一步深入思考电影主题。也正是在这种思考中电影更加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产生了使观众久久不能走出来的艺术效果,令人叹服。在长达27分钟的火拼场面中,音乐的起伏紧密结合剧情的发展,浑然天成,天衣无缝。歌剧音乐虽然是另一种艺术形式,但在这部电影中完全变成电影的一部分。影片中的歌剧音乐既是客观存在的,又可理解为是主观创作的音乐。平行蒙太奇手法把各种不同的谋杀事件与歌剧的演唱进行了完美的交叉。这种富有情感表现力的叙事对观众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震撼。独到新颖的处理手法使歌剧音乐与《教父Ⅲ》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将故事的戏剧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1]

二、电影作品中的现代音乐

(一)电影创作中的流行音乐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流行音乐的崛起,在烘托背景的时候流行音乐开始走进电影,并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十分明显的效果。在电影创作中流行音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背景音乐,它渲染气氛的效果独具一格,而且能够更直观地将浓烈的感情抒发出来。并且不失其“流行”本色,观众容易接受,同时也是电影拉近与观众距离的一种重要形式[2]。20世纪90年代,电影在表达感情方面开始侧重于流行音乐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比较成功的作品如《罗宾汉》中的Everthing l do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My heart will go on,等等。一路走来,流行音乐逐步确立自身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并形成了自身成熟的固定的类型模式。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是美国轻喜剧影片《修女也疯狂》,这部影片对流行风格配乐的采用颇具创新性。影片将宗教音乐圣歌用流行风格加以改编,并将其作为主体音乐,不断强化。这不但对流行音乐是一种创新,也是电影艺术中并不多见的音乐创新。事实证明,这种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中用流行音乐风格重新编排圣歌Ill follow him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这种对传统的大胆改革,以及对宗教思想中的陈旧、压抑人性的部分的不满,又从另一个侧面与“修女也疯狂”这一主题相契合。音乐伴随着随意明快的节奏和教堂音乐的美妙和声,不但听来心情舒畅,一切也使得教堂音乐更加华丽和圣洁。

我国电影音乐中对流行音乐风格的采用步伐经典。最具代表性的有电影《少林寺》中的《牧羊曲》,《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至今都广为传颂。《牧羊曲》是王立平作词作曲,郑绪岚演唱的一首洋溢着似水柔情的女性之美的流行歌曲。歌曲委婉清澈,清新明丽表达了歌者在牧羊的时候对眼前明媚秀丽的景色的热爱。并且能以自己的歌声大胆地表达这种热爱之情。无可置疑,牧羊曲在塑造牧羊姑娘这一角色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位姑娘的父亲却是少林寺中的武僧昙宗。对这样一个人物的激励烘托也更加突出了《少林寺》这部电影的思想主题,那就是对压抑人性的旧礼教的反抗。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首歌曲烘托了自然风光的秀丽,使人们在欣赏紧张的武打、复仇情节的间歇缓和气氛。

(二)摇滚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

西方“摇滚音乐”在20世纪90年生了阵营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影响到它的表现力,尤其是在电影中对于渲染气氛和发泄感情的表现力。相反,摇滚音乐的发展和创新还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效果。激情与震撼力是摇滚乐的最大魅力,当这种风格的音乐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对于制造强烈的画面,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具有其他音乐风格无法比拟的效果[3]。例如美国的灾难片《龙卷风》,这部电影为了突出灾难给世界和人类带来的创伤和冲击以及天崩地裂式的场面,大量采用摇滚音乐强化主体。影片制作中邀请大量知名摇滚乐队,将10多首不同风格的摇滚音乐做了酣畅漓淋演绎与表现,大大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效果,也更加鲜明地将电影主题强化在观众心中。这些“摇滚音乐”在影片中和电影中的客观事物发出的声音非常相似,这种“源音乐”的形式更加增添了电影的可听性,并且这种音乐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出现的,融合的紧凑、自然。20世纪80年代摇滚音乐风靡我国,广大青年为它激昂的宣泄方式折服。电影也很快找到自身情节与这种音乐分割的契合点,进而出现了像《头发乱了》这种“摇滚MTV”式的经典电影。

(三)另类音乐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另类音乐”最大的作用就是强调主观感觉,在这点上表现的与流行音乐有所不同。个人欲望中的困惑与生活中的绝望成为这种音乐形式服务和表达的主题,其中不乏对现实生活的反抗。摇滚乐的思想性和挑战性在另类音乐身上被保留和继承下来,但它与时代的贴合又比摇滚乐更加紧密。就音乐角度而言,这种创新是成功的,它不但丰富了音乐的形式,而且又为人们感情的宣泄找到了新的途径[4]。这种音乐形式的成功也很快被电影吸纳,成为电影中一种表现形式。英国影片《猜火车》就成功地采用了各种另类音乐,将“朋克”青年的瘾君子生活做了恰如其分的烘托。影片两首曲子风格迥异,将吸毒与戒毒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在音乐的对比中表现出来。

另类音乐在我国电影中的应用不是很多,这和另类音乐产生的土壤有很大联系。目前香港电影中有采用另类音乐的先例。例如王家卫的影片《堕落天使》中采用了一种听起来有些怪异的另类音乐,晃动的画面和另类的音乐为导演个人风格的强化起到明显效果。另类音乐在电影抒发感情、营造气氛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值得我国电影人深入挖掘和利用。

三、中国特色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特色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将戏曲融入电影也是电影音乐多元化趋势的一个重要表现。戏曲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千百年来表达感情、歌颂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艺术性和电影的艺术性有着很大契合之处,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几部电影就成功地运用了戏曲这种抒感的音乐形式。其中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代表之一。[5]影片中的音乐以京胡和女声为主。根据情节的变化和人物遭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音乐,给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民族音乐氛围。例如影片中的四太太颂莲,命运凄苦,遭遇悲惨,赵季平为她设计的音乐也是如泣如诉的女声,而当他得知小雁死去的消息之后影片中顿时响起了撕心裂肺的京胡、音乐凄惨悲凉,让人忍不住落泪。

《霸王别姬》是一部纯粹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这正好契合了电影主题,将电影与音乐的关系拉到最近。剧中主人公程蝶衣和京剧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在一把京胡和一组京剧打击乐器的配合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其中京胡和打击乐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象,他们之间是对立关系,同时也有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一面。其中每当主人公在生活或者感情上出现变故或变化的时候所配乐器为单纯的京胡旋律,而当程蝶衣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和变化的时候,配之以热烈的京剧打击节奏。而当程蝶衣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则会出现两种形式共鸣的音乐效果。例如当他第一次被母亲带到戏班,师傅因为他是六指而拒绝收他为徒时,他的母亲残酷地切去了他的手指,此时电影中响起了强烈的合奏声音。当程蝶衣和段小楼第一次上演《霸王别姬》的时候,又一次出现了声音强烈,场面宏大的合奏音乐,使观众感觉人在戏里,戏如人生。

《活着》是张艺谋导演的另一部成功运用戏曲烘托主题,塑造人物的典范,中国式小人物一生坎坷悲惨命运在电影中被细致完整地表现出来。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充满了不幸,早年时期因为输掉了家产而气死父亲,母亲也不久于人世,在他本想安安分分地经营自己生活的时候又被拉去做了壮丁,最后沦落为俘虏遣送回家,可是回家后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女儿凤霞竟然成为哑巴了。后来,他的儿子死于非命,儿子的死是他一直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他常说不该让他睡不好觉就去上学,结果儿子睡在了墙底下,而墙偏偏又在有庆睡着的时候被撞倒了。凤霞在生产的时候由于大出血也离开人世,只给福贵留下了一个小外孙,但是后来也以为吃的豆子太多撑死了。家珍,女婿也先后死去,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活着。对于富贵来说安定平淡的生活几乎是一种奢望,给这部电影配乐难以回避对人生无常的思索,而所有的思索都将因命运的不公陷入困惑,电影音乐作曲家赵季平对这种困惑的音乐表达方式就是借助西北秦腔表达出来的,唯有秦腔那种粗犷豪放的叫喊方能将这些积压的不幸释放出来。秦腔流传于山西和甘肃一代,是一种典型的西北剧种,更是粗犷豪放的西北人性格的真实写照,他的声音朴实、粗犷,对于所要表达的事物和观点都竭尽全力地演唱,以至于青筋暴露,天昏地暗。在电影中福贵不止一次地用这种秦腔为自己的皮影戏配乐。戏中福贵的声音撕心裂肺,再配之以高亢的胡琴,震彻了整个黄土大地,就像是主人公将自己的所有不幸与不公的待遇原原本本地有还给了上苍。秦腔这一戏剧形式对胸臆的直接表达成为赵季平将这种戏曲用在《活着》这部电影中的初衷,而且也恰好成为主人公发泄命运不公,电影表现人物悲惨境遇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 高勤学.论我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体现[J].电影文学,2008(11).

[2] 单建鑫,张跃进.中国当代电影音乐的文化特征解读[J].电影文学,2007(16).

[3] 宛煜.“五四”以来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流变及民族特色[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02).

[4] 逍遥,李涛.90年代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多元化风格及应用[J].当代电影,2000(01).

[5] 陈辉,单建鑫.谈中国电影音乐创作中的传统音乐元素[J].电影文学,2007(17).

[作者简介] 关丽娜(1981―),女,满族,黑龙江海林人,博士,天津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键盘与器乐系小提琴专业和室内乐课。

上一篇:探讨创新教育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下一篇:解决某大型直接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