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课导入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时间:2022-04-20 10:02:49

英语阅读课导入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摘 要:一堂课成功与否,首先从导入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导入方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英语课堂随之活起来。我们要论证导入环节是否得当,应着重看该导入环节能否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作铺垫。

关键词:趣味性;变换导入;求知欲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88-01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始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更是当前高考题中份量最大的主要测试内容。但是,我们英语教师要上好每个模块的阅读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将阅读课堂分为三个板块:Pre-reading, While-reading与Post-reading。我们能否在Pre-reading环节做好导入工作,事关一堂英语阅读课的成败。导入,说白了就是我们教师在施行新的教学活动前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教学活动的热身,可在最短时间内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内在的学习欲望。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在短时间内,也就是上课开始的三到五分钟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对教学内容感兴趣,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入。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

课堂导入要求教师能够迅速地引领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成功与否,首先从导入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导入方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英语课堂随之活起来。因而笔者认为根据不同的阅读体裁变换导入方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挖掘潜在意识、激发表现欲望

爱表现是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为博取老师信赖的好办法。因此,在上阅读课之前,教师用导语稍加暗示引导,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专心致志地阅读或积极地思考,以备在教师提问时他们能流利地回答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导入具有启发性,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表现欲,使他们的个性充分张扬。

2、集中学习精力、唤醒求知欲望

生动、新颖的导入方法,能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愫,使学生心理上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强化学生期待渴望的心理,使导语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新内容。

3、提挈纲领思路、 突破重点难点

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这恰好是授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导入有意识地予以突出、强化,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学习要求,更积极投入到教师预设的问题情景中,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阅读课的有效导入特性

我们要论证导入环节是否得当,应着重看该导入环节能否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作铺垫。笔者经过长期阅读指导实践发现,成功的课堂导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趣味性是前提。趣味性是高效导入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地寻求认识和了解该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究精神。因此,假如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2、启发性是指导思想。启发性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样也是对有效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新的有关话题的积极思考,就得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精心构思,通过制造悬念、猜谜等手段,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灵活性是保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要求,教师不妨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机动的导入方式,努力做到生动活泼,别出心裁。同时,在方式的选择上还要注重实用性,不要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新鲜、独特,导入设计的灵活性取决于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根据不同体裁变换导入方式

新编英语教材所选择的内容具有时代性,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题材和体裁更是多种多样。为了能使学生从课堂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根据阅读材料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的氛围之中,让学生的心随着英语课堂而飞扬,达到很好的教学、教育效果。

1、说明类。对于一些说明文体裁的文章,教师可事先通过上网查找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或用实物、图片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在屏幕上或以时间为经,或以时间为纬出现关键词,使学生很快融入到所学的语言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2、人物传记类。人物传记是介绍一些伟人的生平事迹。教人物传记类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介绍该人物的生平业绩,将文章涉及到的主要事件用语言描述出来,叫学生在教师的描述过程中猜测是谁。在猜测过程中,学生对这一人物的生平,主要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认真倾听,再读文章时,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并对文章的结构也会一目了然。

3、故事类。故事类的文章重在情节,高中课本里有许多篇故事类的文章,然而其中有一些是节选的,如果不事先介绍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学起来会觉得太难,从而失去听课的兴趣,所以通过故事导入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故事梗概,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导入的方式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文而化。但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能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或铮铮,或切切,或轻拢,或慢捻,就一定会“未成曲调先有情”,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欲望,全身心地走入课堂,融入情境,进入课文阅读的魅力天地,从而收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奇妙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智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2] 李银华.浅谈英语阅读课的导入策略[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2(14)

[3] 李盛花.英语阅读课文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3(03)

上一篇:2015中国软交会聚焦行业四大热点 下一篇:交换机实际应用中的部分故障分析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