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改变及其与合并症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2-04-20 03:43:00

冠心病病人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改变及其与合并症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CHD)病人血浆中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血压、血腊及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病人中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为(4.02±0.8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6±0.68)ng/mL(P<0.05),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与不伴合并症的冠心病者水平无差异。结论:冠心病病人中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的增高反映了此类病人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功能活化,但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与伴友高血压、高血脂厦糖尿病无关。

关键词:冠心病;凝血酶调节蛋白;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9-0789-02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凝血系统的失衡密切相关,凝血异常在血管内膜病变或在血小板血栓形成时促进血栓形成及延展。凝血酶调节蛋白是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单链糖蛋白,在机体抗凝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特异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可作为血管壁损伤的分子标志。本研究旨在检测冠心病病人中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水平并探讨其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冠心病组共56例,均为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病人,诊断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包括26例稳定型心绞痛和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对照组56例,为同期在该院耳鼻喉科住院的病人,排除了血栓栓塞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急慢性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及入院4周内发生的外伤及手术。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及采集时间上相匹配。在血液标本采集前均未接受抗凝剂及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治疗。

1.2 相关定义:高血压的定义为: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糖尿病定义为,症状加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 h血糖≥11.1 mmol/L;高脂血症的诊断TC≥5.17 mmol/L,TG≥1.47 mmol/L,LDL≥3.36 mmol/L(符合其中一项即可确诊);吸烟者的定义为:每日至少1支,连续吸烟半年以上。

1.3 试剂IMUBINDR凝血酶调节蛋白ELISA试剂盒为美国American Diagnostica公司产品。

1.4 标本收集及处理方法在病人入院后24 h内采集外周血标本于3.2%枸橼酸三钠抗凝管(抗凝剂与全血比为1.9)中并混匀,采集后30 mm内将标本在室温下以3 500 r/mm转速离心6 mm,取上层血浆分装于已消毒的EP管中,保存于-80℃冰箱,待测。

1.5 检测方法:凝血酶调节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脂水平由协和医院检验科统一检测。

1.6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sTM水平比较:冠心病组sTM为(4.02±0.86)ng/mL,对照组为(3.66±0.68)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伴或不伴合并症的病心病病人sTM水平。

3 讨 论

凝血酶调节蛋白是表达于内皮细胞上的跨膜蛋白,其胞外段与凝血酶结合,最终作用于蛋白C,在机体抗凝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还可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而发挥直接抗凝作用。蛋白酶可将其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片段,称为sTM,它是血管损伤标志物。Blann等“对54例存活下来的心肌梗死病人进行49个月的随访后发现,冠心病的复发率与血浆中增高的sTM浓度直接相关。ARIC(atherosclerosis nsk in conmlunlties)研究显示,白种人中sTM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本研究发现,sTM水平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而Wu报道,在健康人群中,sTM浓度的高低与患冠心病的风险呈负相关。为什么在健康人群和原有动脉硬化的人群之间,sTM浓度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有差异呢?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即健康受试者中血浆sTM主要来自于内皮TM的裂解,因此其水平可能与内皮细胞上凝血酶调节蛋白表达的水平相关,较高的sTM水平可能提示较高的血管保护功能,因而与较低的冠心病风险关联,非健康受试者血浆中检测到的sTM片段可能由促炎介质介导的病理性裂解所致,由于促炎介质下调了内皮表面凝血酶调节蛋白,虽然血浆sTM增高了,但过度裂解进一步减少了内皮凝血酶调节蛋白,因此升高了粥样硬化的风险。Ohvot等的研究证实了这种解释。

在本研究中,发现对于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他们血浆中的sTM水平与无合并症组的sTM水平并无统计学意义。Salomaa等研究发现,sTM与血浆LDL,HDL及TG无关。还有研究表明,凝血酶调节蛋白与血糖水平没有相关性,这些结论都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提示在冠心病病人中,伴发了可能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的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时并不会进一步增高sTM的水平。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在冠心病病人中,内皮损伤、病理性因素造成内皮表面凝血酶调节蛋白裂解增加,从而提高了血浆sTM水平,而一旦内皮损伤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内皮表面的凝血酶调节蛋白很可能处于一种耗竭状态,因此即使出现了内皮的进一步损伤也不能使血浆中sTM的含量继续增加。

冠心病病人中sTM水平的增高反映了此类病人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功能活化,但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与伴发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情况无关。

上一篇:高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失败后中药治疗1例 下一篇: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43例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