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之争及对策

时间:2022-04-20 07:43:41

人民币升值之争及对策

摘 要:进入2010年以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再度升温,美国施压人民币的实质是想掠夺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币盯住美元有利有弊,应对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关键是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健全、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升值 人民币盯住美元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64-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进入2010年以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再度升温。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利弊以及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目的,说明汇率已成为各国之间经济博弈的政策工具之一。人民币盯住美元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人民币汇率及汇率制度的调整,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而不是受制于外部舆论和压力。

一、国际上对目前人民币均衡汇率之争与原因分析

1.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国际上普遍认为人民币估值过低,2010年4月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克莱夫・克鲁克在《美国不该拿人民币问题玩火》一文中提到“几乎所有的估计数据均显示,人民币被低估了20%到40~CD。通过大量干预外汇市场,中国维持着这种低估局面。”并称,这种政策相当于同时对进口征收关税、对出口提供补贴――即公开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与此同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提出,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和兑美元汇率偏低的程度可能分别商达25%和40%。

2.人民币汇率经过2005年的汇改,目前已均衡,没有低估。也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是合理的。克鲁格曼多年同道、大摩亚洲主席罗奇,2010年3月19日在接受美国电视媒体采访时,对克鲁格曼有关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的观点给予了言辞激烈的反驳,并称美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立场有双重标准之嫌。

吉姆・奥尼尔认为人民币低估论存在两方面误区:一是无视汇改以来人民币已升值近20%的事实;二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贸易模式已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口增长急速上升,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于出口而言。

3.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估算。有研究人员整理了讨论人民币均衡汇率计算的论文,发现有上千篇论文在讨论这个问题。结论是没有合适的方式准确计算均衡汇率:程实认为,“均衡汇率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均衡汇率测算本身就充满争议,难以令人信服。”

笔者认为,导致人民币汇率估值争论的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研究方法存在着缺陷。

(1)现有汇率决定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例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只考虑贸易商品,而没有考虑非贸易商品,也忽视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其理论基础,一价定律在现实中几乎不成立。又如,利率平价学说忽略了外汇交易成本,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等。总之,现有的汇率理论中,一种理论只能针对汇率决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详尽的阐述,还没有一个理论能将诸多影响汇率的因素概括其中。

(2)在运用模型时存在技术性问题。例如,购买力平价理论中的“一般物价水平”很难计算,是选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D,还是选择其他物价指数。即使选定了指数,如何选择样本商品也是个问题,由于基期的选择、数据范围的选择,以及样本的选取都是根据计算者的主观感觉而定的,很可能不同的计算者用同一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不同,甚至相去甚远。

(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币场化程厦受我国外忙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程度和利翠币场化程度、人民币可兑换程度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人民币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资本项下部分可兑换货币,但由于实行强制的结汇售汇制,外汇市场无法反映真实的外汇供求关系。其次,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利率调节汇率以及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相互作用难以发挥。

由于现有汇率决定理论都是以供求关系决定为基础的,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就决定了用现有理论分析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不可靠性。

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利弊分析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自1998年以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几乎保持在8.27:1的水平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很小,基本上类似于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自2008年中期全球金融危机恶化之后。人民币在6,83比价上再次盯住美元,如图1。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由于无论在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外汇交易还是国际储备中,美元仍处于“垄断”地位,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为了稳定本币汇率,减少货币当局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成本,大多选择盯住美元。

1.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好处。

(1)维持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83年以后。出口及外国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一是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二是保证了长期资本的稳定流入。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由于其利涡空间非常有限,对汇率变动较为敏感,而我国还没有外汇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市场,企业可利用的避险渠道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人民币盯住美元降低了企业避免外汇风险的成本,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同样,汇率的稳定对引进外资极为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于为外商提供汇率保险,有利于外资长期稳定流入。可以说,人民币盯住美元确实使中国经济获得了相当的收益。

(2)不仅操作简便,并且在降低了货币当局宏观调控的成本的同时,也避免了汇率频繁大幅变动对金融、经济造成的不利冲击。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机制、信号传导机制不完善,市场自发形成的汇率缺乏效率、扭曲也不稳定,相比较,通过政府管制、干预实现名义汇率稳定就相对简单透明。此外,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相对分割的状态,还不能通过资本流动自发有效地调节汇率,一旦让汇率“浮动”起来,难以回到均衡水平时,难免对金融和经济造成不利冲击。

(3)获得了等同于美元的信誉收益。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通过与黄金挂钩,使美元迅速崛起,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巨大信誉收益。而人民币盯住美元,甚至保持稳中略升的趋势,对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弊端。

(1)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效性。“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定理说的

是。对于一个开放经济体来说,“资本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汇率稳定”这三项政策目标,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

我国在1996年12月1日宣布实行“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经常项目实现自由兑换后,就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资本项目完全管制。即使不考虑资本项目,大量的经常项目顺差,也会造成“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之间的矛盾。例如,1994年汇改后,随着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同时又为了维持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央行被迫大量吸纳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大幅上升,导致1994年货币供应量M2(在中央银行采取冲销干预后)增速高达34.5%,通货膨胀率达21.7%。相反,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人民币不贬值(即汇率稳定)的影响,外汇储备增幅急速下降,外汇占款的急剧减少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受阻,是当年通货紧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容易遭受外部投机冲击,引致资本外逃或热钱涌入。随着一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扩大,当资本流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汇率变动、汇率制度的影响也将日益增强。人民币盯住美元,一旦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发生偏离,人民币有升值或贬值预期,国际游资认为有可乘之机时,在大量游资的投机冲击下,要么如泰国等因为没有足够外汇储备的国家,最终不得不放弃盯住美元制,本币大幅贬值引发经济危机;要么如日本,热钱通过提前潜伏在股市、楼市赚取高额利润后,再利用国际舆论逼迫该国货币升值后大规模撤离,导致“泡沫”破灭后国民经济长期衰退。

尽管我国目前对资本账户还存在较严格的管制,但如前述,只要一国开放了经常项目的可兑换,资本的管制就难以完全和有效。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正在对“热钱”进行全面摸底,虽然调研结果还未公布,但在调研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外资流入中存在的问题。

(3)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市场化程度不够,导致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在盯住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主要是通过银行问外汇市场的交易和央行的频繁干预实现的。这种双边垄断特征使得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缺乏市场化,形成的人民币汇率不是市场出清时的汇率,汇率不能充分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经济调整也缺乏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在此汇率下创造的大量外汇储备,一方面,报酬率低,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约80%是美元,且主要以美元短期债券和银行短期存款的形式存在,利息收益很低,等于我国通过出口赚取的外汇又以极低的价格借给美国使用;另一方面,由于美元长期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还面临着美元贬值的巨大风险。此外。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通过出口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承受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4)不利于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比价的稳定。盯住美元,虽然保证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但在当今的国际浮动汇率制度下,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是自由浮动的,人民币选择盯住美元就意味着,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币值的调整完全依赖于美元的变动。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汇率操纵国,其汇率变动的唯一出发点是其国内经济增长及其金融市场稳定的需要,因此。当我国经济周期与美国不同步的情况下,将造成人民币对外币整体比价的不稳定,出现“外升内贬”或“内贬外升”的奇特现象,成为国际社会攻击的焦点。

人民币盯住美元有利有弊,但就目前而言,考虑到国际及国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短期内人民币盯住美元是较合适的选择。

三、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目的及应对测略

1.美国施压人民币的目的。进入2010年以来,美国持续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或实施市场化汇率浮动制度。关于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目的应当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中既有政治企图,也有经济目的。美国施压人民币的“理由”有两点,一是人民币盯住美元且低估,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二是解决中美贸易问题才能保护美国企业和工人,推进美国经济复苏。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甚至称,由于人民币被低估,美国损失了140万个工作岗位。

首先,中美贸易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中国的顺差是在制造业全球性大转移下形成的。由于中国加工贸易占重要地位,相当一部分在中国的外国企业(包括美国企业)生产的产品都被统计为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美国当前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实行非常严格的单独管制,也是造成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贸易逆差增加美国就业。一方面,由于中美在国际产业链上的互补多于竞争,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与美国失业无关。另一方面,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了21%,但中国贸易顺差不降反升,对美贸易顺差年均增长20.8%。2009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中国贸易顺差反倒下降34.2%,对美贸易顺差下降16.1%。再以德国和日本为例,美国也曾迫使两国货币大幅升值,但直至今日,美国对德日两国仍存在大量逆差。

可见,由于中美贸易失衡是经济结构问题,汇率调整不可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美国国内的经济难题。美国施压人民币其本质是想掠夺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2.应对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策略。在全球化进程中,汇率已成为国际间经济博弈的重要工具之一。美元无论是升值抑或是贬值都不是依据其经济表现而是根据其经济内在需要去调节和把握的,显然,美元汇率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比价问题,它被当作一个为达到政治、经济目的而运用的政策工具。人民币盯住美元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就目前来说,找出均衡汇率然后将实际汇率调整到均衡汇率水平既不现实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人民币汇率没有表现出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暂时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首先,中国要态度坚决地表明,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765到目前的6.8259(2010年5月4日忙率)已累计升值了21%,目前不会屈服于压力,而只会依据中国经济的实际和发展水平作出有关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决策,以此摆脱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避免热钱加速流人中国,助长中国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其次,人民币汇率在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波动幅度,使汇率能够更加灵活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同时,人民币汇率应由盯住美元转向参照货币篮子浮动,避免完全根据美元的单边变动而变动。

第三,在坚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外汇市场,完善外汇市场运行机制,增强市场流动性。(1)改革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一是放宽外汇市场的进入限制,拓展市场交易主体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尽量放宽经常项目人民币兑换在用途和数量上的限制,逐渐取消经常项目强制性的结售汇要求。(2)丰富外汇市场交易品种,推广远期、掉期外汇交易和外汇期货交易等金融交易方式提高经济主体的避险能力。

从根本上而言,中国最迫切的是要调整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优化经济结构,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通过提高薪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地区差距,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作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着力点,以缓解产能过剩引致的出口压力。

上一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浅议 下一篇:企业国内并购风险分析及其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