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19 04:47:00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成功率,减少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 方法 将行足跟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干预组行健康宣教,采用正确有效的采血方法,采血中给予安抚性语言等;对照组行常规足跟采血。 结果 干预组达到一针采血的成功率高,血样质量优,减少了新生儿痛苦,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了新生儿足底采血的成功率,减轻了新生儿疼痛,增进了护患关系。

[关键词] 护理干预;足跟血采集;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13-02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是对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两种疾病进行筛查,其方法是新生儿出生72 h后,给予充足母乳喂养8次以上,采集新生儿足跟血样。而此项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在于采血是否成功。本院对480例住院新生儿行足底血采集,并及时予以护理干预,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4~9月出生的48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因新生儿疾病筛查而行足跟血采集。且新生儿出生时间均 > 72 h,喂奶达8次以上。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40例。干预组,男124例,女116例;胎龄37~40周102例, 40~42周138例;对照组,男127例,女113例;胎龄37~40周106例,40~42周134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干预组护理措施:(1)健康宣教。向新生儿监护人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费用情况,告知有自主选择权利,指导正确配合足跟采血操作。(2)舒适的环境。保持室温28~30℃,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2],天气寒冷时四肢发凉,血运不佳,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果将其沐浴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采血部位有足够的血供,所以新生儿沐浴后采血效果更佳[3]。(3)有效的采血方法。将新生儿置于温暖的治疗台上,并由助手固定新生儿,采血人员将新生儿右足取出置于治疗台平面(即新生儿心脏平面)以下,轻柔按摩足跟至采血部位皮肤自然充血,然后用75%酒精消毒后待干,右手持一次性末稍采血针, 在足跟外侧0.8~1.2 cm处刺入皮肤2~3 mm,在刺入点周围较大范围稍加压力,边挤边放松,使血成滴状,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然后使血液自行流出,待血滴足够大时,将采血卡正面轻触血滴,血滴即被吸入滤纸并渗透至背面,形成直径8~10 mm的圆形血斑。每张标本取3个不能重叠的血斑。血滤纸片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注意避免太阳直晒或烤箱烘烤,3~6 h后放入密封袋置2~4℃冰箱保存,切勿受潮,7~10 d送检。(4)采血后护理。有学者认为新生儿感知的疼痛比婴儿和成人更弥漫、强烈和持久[4],是因为新生儿疼痛传导通路发育不完善,不仅缺乏抑制作用,而且会产生夸大的疼痛反应;所以要及时给予母乳喂养,并抚触和语言安慰,以减轻疼痛感,让新生儿得到心理和生理的上满足。对照组则按照常规的护理程序对新生儿进行足底采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采完3个8 mm的浸透滤纸正反两面的血斑标本采血所需时间来确定难易程度。容易:采血一次成功,无需挤压,一次采足3个血斑;困难:挤压一次采足3个血斑;失败:穿刺两针或两针以上。并观察血片标本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8 mm为合格,< 8 mm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 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采血难易程度比较

干预组240例,采血容易新生儿233例(97.05%),明显多于对照组180例(75%)。采血样本质量:干预组中 ≥ 8 mm 240例(100%),明显多于对照组221例(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采血标本质量的比较

见表2。

3讨论

由于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开展,要求每个新生儿都必须进行足底采血这项有创操作,因而开展研究对此项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具有广泛的积极意义,并且刻不容缓。本研究显示对新生儿足底采血的方法进行有效护理干预能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和生理反应。护理干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掌握采血时间。将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时间确定在72 h后,并喂足8次奶,是因为新生儿吃奶后,体内蛋白质发生代谢,血中苯丙酸就会上升,否则会出现假阳性而影响检测结果;采用72 h后7 d之内采血或在出院时采血,是因为增加新生儿吃奶量,避免头几天奶水摄入不足,小儿体内缺水、导致生理性体重下降,引起循环血量不足,影响采血成功与采血效果。二是选择好的采血方法是采血成功的关键。新生儿足跟采血采集的部位选择足跟外侧缘,此处血运较丰富,是因为小隐静脉走向起始于足背静脉的外侧端, 绕过外踝的后方,并沿小腿后面正中行径。针刺后血滴形成迅速且血量充足,缩短了采血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足跟采血的成功率[5]。三是适宜的采血环境和采血后护理,使新生儿产生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既拉近了医护关系,又增加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顾学范.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28.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9.

[3]潘春芳.沐浴后新生儿采血效果分析[J]. 工企医刊,2009,22(5):26-27.

[4]ANANAD KJ.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roup for neonatalpain. Consensus stat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of pain in the newborn[J]. Arch Pediatr AdolescMed,2001,155(2):173-180.

[5]孙婷婷,毛仑,陶晨,等.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最佳时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1-92.

(收稿日期:2012-01-10)

上一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脂升高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