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10-17 04:43:35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外周动脉采血的应用。方法:选取新生儿106例为对象,在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观察组通过外周动脉采血,对照组利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在采血过程中的成功率、疼痛表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采用外周动脉采血的成功率高达94.3%(50/53),而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81.1%(43/53);另外,观察组新生儿较对照组新生儿的临床疼痛较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安全和可靠性,其一次成功率较高,有利于减轻新生儿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外周动脉采血 应用价值

新生儿群体是一个在医学护理殊的群体,而新生儿护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挑战,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医院同家属之间的医护纠纷问题[1]。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面临诸多困难,如新生儿出血速率慢,凝血速度快、出血量少以及需要反复穿刺抽血等问题。如何克服新生儿因静脉血管细小、血管充盈度差所带来的新生儿采血困难的问题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挑战。临床实践证明静脉穿刺采血的技术难度大,且容易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的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本院106例新生儿的对比采血发现,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较静脉穿刺采血具有诸多的优点,不仅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和可靠,同时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106例,在征求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对106例新生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53例。①观察组:男婴27例,女婴26例,平均出生体重(2620±150)g;年龄12~21天,平均(13.1±6.5)天;胎龄36~40周,平均(37.6±2.7)周;其中肺炎患儿20例,缺氧性脑病13例,败血症16例,其他疾病4例;②观察组:男婴25例,女婴28例,平均出生体重(2635±150)g;年龄12~21天,平均(12.8±6.7)天;胎龄37~41周,平均(38.2±2.9)周;其中肺炎患儿21例,缺氧性脑病15例,败血症14例,其他疾病3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胎龄以及出生体重等差异性不大,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分别采取外周动脉采血和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具体医疗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将新生儿保持平卧姿势,左手掌面托住婴儿的肘关节,令穿刺侧手放直,拇指绷紧肘关节下方5cm处的前臂,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右手指腹触摸肱动脉走向,并轻压痕迹作为进针的标记。因新生儿的特殊性,一般采用5ml注射器在搏动最为明显的地方连接5号头皮针进行采血,完成后应加压5分钟用于止血,以免防止缺血现象的发生。其次,在桡动脉穿刺时,令新生儿平卧,医护人员左手握紧新生儿待穿刺侧手掌面朝上,在腕关节上用食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拇指固定新生儿的手掌,通常以右手持针,以15~30°角度扎入最强的脉动处,穿刺成功后血液会自动涌入头皮针胶管。完成后应加压5分钟用于止血。

指标观察:认真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采血一次成功率,通过VAS疼痛评分标准评定患儿的疼痛度:其中以时间划分,0~3分钟轻度疼痛,4~6分钟中度疼痛,7~10分钟重度疼痛,此外利用标本溶血、标本凝血以及血肿和呼吸暂停等指标衡量记录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注意事项:外周动脉采血要求较高,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做到安全可靠,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穿刺技术要求,保障在无菌情况下对新生儿进行采血,其中采血设备必须做到安全、消毒。医护人员应以娴熟的操作技术,尽量避免二次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避免在同一地方多次穿刺,防止出现局部血肿等情况的发生[1]。压迫止血必须注意新生儿血液的循环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SPSS软件分析,通过X2进行计数资料的检验,结果显示,P

结 果

一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8.1%,显著高于对照组81.1%的成功率,此外,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9%,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两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新生儿因其特殊性,血液分部较为集中,其中以躯干、内脏为主,而对于采血处的四肢而言分部较少。此外,新生儿的血管较小,且充盈度较差。常规应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而言,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新生儿股静脉和股动脉以及神经并行分部,由此,采用股静脉穿刺容易破坏动脉和神经。对于大血管股静脉而言,如果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易造成血肿,而多次穿刺采血又会导致血管损伤而产生血栓。总而言之,股静脉穿刺采血增加了新生儿采血的风险性[2]。对于外周动脉采血而言则表现出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高操作性等特点。通过本次的研究不难发现,外周动脉采血在一次采血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疼痛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均优于股静脉穿刺采血。研究发现外周动脉采血能够满足不同临床新生儿采血的处理需求,在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的同时,也避免了采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血样本凝血、样本溶血、血肿和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总之,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具有安全、可靠和适用性,在医学临床推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华梅,潘小英,钟燕芳,等.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13(9):36-37.

2 郭香芝,张春燕,赵国霞,等.朱艳霞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372-6373.

上一篇: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疗效的比较 下一篇:先天性鱼鳞病患儿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