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鲍尔吉·原野

时间:2022-04-14 09:37:14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鲍尔吉·原野

鲍尔吉・原野,男,内蒙古赤峰市人。1958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已出版《掌心化雪》、《青草课本》、《脱口而出》、《百变人生》、《酒到唇边》、《善良是一棵矮树》等散文集23种。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东北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辽宁文学奖等。

鲍尔吉・原野的擅长领域是散文。近年来,他的作品以独树一帜的风格登上了国内几乎所有的优势媒体。一位研究散文的著名学者说:“继老舍、萧乾、沈从文之后,鲍尔吉・原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

梁晓声说:原野笔下的文字比较“忧美”。方家评论说:“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皆是鲍尔吉・原野作品的特色。他毫无困难地把这些因素融合,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从容宁静、自领。但最鲜明的,是他笔下倾心描写人间的美善,使人回味不已。”

链接中考

2005年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谦卑的人有福》

2007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掌心化雪》

琥珀发卡

鲍尔吉・原野

一个女人从街道办事处走出来,时间是14点整。阳光刺眼,人流如织。一排穿彩裙的姑娘拍手呼喊,推销一款酸奶。无腿的乞儿伸出手,说:好人一生平安。这是四川省青川县城的繁华街市。

女人身边有个男人。这两个人二十六七岁,他们刚办完离婚手续。

女人看表,14:00。今天是护士节,她所在的医院有活动,每位护士都有奖品,可能还有红包,她当然也有。

女人向男人伸出手,道别。也许这是最后的握手或称肢体接触了。男人摆手道:“你在这儿等一下,我马上回来。”

女人说:“我有事儿。”

男人说:“等10分钟。前面就是那家店,给你买个琥珀发卡。”

女人说:“不必了。”

男人跑远,一百多米外那家商厦,里面卖高级发卡,每个三五百元,好的上千元。去年,女人过生日时要一个发卡,男人竟说:“一个发卡两三百元?够失学儿童一年的学费了。你有病!”

女人告诉他,头发是女人美丽的一部分,它不是拖布。如果发卡上有琥珀,上千元也物有所值。男人说:“头发剪掉卖了也值不上二十元钱,凭什么戴一千元的发卡?荒唐!”

女人反诘:“美丽无价!”

诸如此类的争吵还有很多。

他们离婚并没有特别的原因,简单说,是因为价值观不同,对钱以及使用钱的观念不一样。比如,她说吃剩饭有害健康,倒掉。他说,浪费粮食作孽;看亲友,她想买花篮,他说买牛奶;每次聚会,他带回一堆打包的饭菜;他甚至把单位作废的文件用车驮回来卖钱。跟他在一起,女人感到窒息。女人看表,14:20。分手了,她真不稀罕发卡之类的东西。饰物和衣物一样,与好心情在一起才美丽。她心急,14:30就开会了,她却在大街上等前夫的一个什么发卡,这才叫荒唐。可是走掉也不好。女人朝那家商厦走,准备劝他别买了,当然还要谢谢他,至少他还记得有这么一件遗憾的事。

快到商厦了,男人隔着玻璃门朝她摆手,笑着。他穿一件蓝T恤衫,白色的领子,手里晃动着金黄色的发卡。这一瞬,大地剧烈抖动,如野马。人们的叫喊声淹没在建筑物倒塌的轰隆声里。地震了!女人想跑却迈不开步,地在晃。

静了,楼房倒塌的土灰笼罩街市。女人蹲着,用手袋盖着头。她站起来,惊见商厦已经面目全非:它一半倒塌,另一半还立着,像被劈开。男人――她的前夫被埋在山丘般的瓦砾堆里,砖石离她只有几米远。

恍惚半天,她才接受眼前的现实:前夫在废墟里。泪水突然涌上眼帘,她拼命地捡砖头,搬根本搬不动的预制板。

霎时间,女人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串画面:每天晚上,他给她洗脚,边洗边兑入保温瓶里的热水;洗了她的裙子用筐晾晒,防止拉长;新婚之夜推醒她一起数星星……

如果不为她买发卡,他不会被埋在瓦砾下面;如果不离婚,他们不会来这里。女人觉得地震是老天对她的惩罚。

搬砖头,再搬……她的努力太微弱了。她忽然明白:价值观的核心是活着,废墟下面那个在门口举着琥珀发卡的男人,是她离不开的人。

女人在余震中受伤,转入沈阳某医院治疗,在病床上讲述这段经历。她手里拿着琥珀发卡,其前夫已遇难。

(选自《读者》2008年第19期)

心灵悸动

这是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

一对年轻夫妻刚刚办完离婚手续,女人伸出手准备道别,男人却不顾对方的拒绝,执意跑去给女人买发卡。当金黄色的发卡握在手中的时候,地震发生了。最终,男人葬身“5・12”地震废墟,女人痛悔交加。此时,她才真正明白:价值观的核心是活着,废墟下面那个在门口举着琥珀发卡的男人,是她离不开的人。

地震,让女人对自己过去的生活产生了反思,并对价值观有了全新的认识。

且读且思

1.开头一段的描写有何作用?

2.既然已经分手了,男人为何还要给女人买发卡?

3.请谈谈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理解。

(1)去年,女人过生日时要一个发卡,男人竟说:“一个发卡两三百元?够失学儿童一年的学费了。你有病!”

(2)泪水突然涌上眼帘,她拼命地捡砖头,搬根本搬不动的预制板。

4.细读画线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想儿的滋味

鲍尔吉・原野

电视台的朋友请我去当嘉宾,从而听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母亲今年六十多岁,二十六年前她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刚满月就送了人。送人的理由是家里女儿太多养不起,其实这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丈夫怀疑女儿是别人的“种”,不让她养。丈夫前年去世了,于是她开始寻找两个女儿。

她记得大女儿小晶被送到洪明渠一带,养父姓崔,可询问之后才知道,姓崔的男人又把小晶送人了。他的妻子原来不能生育,但小晶到他家不久,妻子就生了个儿子,他便把小晶送走了,至于收养小晶的那户人家住哪儿、姓什么,他都记不清了。

母亲又开始找二女儿小莹。小莹找得很顺利,她的养父母都已经去世,小莹离婚后自己过。找到小莹后,娘俩搬到了一处。

母亲一见小莹就倾吐心声:“如果我能活着见你姐姐一面,该多好啊!”母亲说得小莹坐立不安,便天天出去找姐姐,没想到还真找到了。原来,姐姐小晶去血站献血,碰巧护士就是小莹的同学,同学看她俩长得太像了,就偷着给小晶和小莹做了DNA检验,证明了她们的姐妹关系。

得知消息的母亲急切地想见小晶,但小晶坚决不见。

小晶童年相继被转送了三户人家,幸运的是,第三家视她如掌上明珠。小晶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又偷着怀了第二胎,居然是双胞胎,于是她开始寻找六十岁以上、会用传统方法带孩子的老太太当保姆。小莹找到家政公司的经理,说了事情的经过,经理哭得手绢湿了一大片。最终,小莹为母亲争取到了“上岗”的机会,但要隐瞒真实身份。

去给女儿当保姆,这让母亲百感交集。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看着一对熟睡的双胞胎,禁不住泪流满面,她多么渴望两个孩子能叫她一声“姥姥”、小晶能叫她一声“妈”……虽然已经体力不支了,但母亲在女儿家还是卖力地干着,她想,多干一天就能多在女儿身边呆一天。

一天,小晶的丈夫回家很晚,两人争吵起来,丈夫扇了小晶一记耳光。这时,母亲像母狮子一样扑了过去,把女婿扑倒在地:“打我女儿,我和你拼命!”

“你女儿?”丈夫看着小晶,傻眼了。小晶瞬间似乎明白了什么,扭头回到卧室。

第二天早晨,母亲见餐桌上放着一个信封,里面有一万元钱和七个字:你走吧,越早越好!

母亲抹着眼泪走了,她没有拿走一分钱,但在七个字下面写了十四个字:你也是母亲,知道想儿是什么滋味。署名的时候,她左思右想,终究也没有署上“母亲”这两个字。

几个月过去了,小晶始终没有来找母亲。于是,母亲在小莹的陪同下,参加这个诠释亲情的节目。节目播出一个月之后,我打电话问制片人此事的下文。

制片人说,小晶认了母亲,她对母亲说:“我恨过你,一辈子都不想见你,但见到你之后,我心里的冰川融化了。我是你和爸爸生的吗?”母亲说:“无论你是我和谁生的,我都是你亲妈,我就图你叫我一声‘妈’。”小晶憋了半天,终于小声地叫了一声“妈”,之后娘俩搂着“呜呜”地哭了。

(选自《青年博览》2009年第4期)

感动心灵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因为丈夫的怀疑,母亲忍痛将刚满月的一对双胞胎女儿送了人。二十六年后,思儿心切的母亲开始寻找女儿。幸运的是,两个女儿都相继找到,但大女儿却拒不相见。为了能与女儿朝夕相处,年过花甲的母亲竟然隐瞒真实身份,当起了保姆。真相暴露后,女儿辞退了母亲。一番曲折,女儿终于喊出了“妈”,并与母亲抱头痛哭。

文章首尾呼应,情节曲折,是一篇讴歌人间至爱亲情的优美散文。

且读且思

1.“得知消息的母亲急切地想见小晶”,但小晶为什么坚决不见呢?

2.“最终,小莹为母亲争取到了‘上岗’的机会,但要隐瞒真实身份”一句中的“上岗”一词为何要加引号?

3.细读“署名的时候,她左思右想,终究也没有署上‘母亲’这两个字”一句,想一想,“她”为什么没有署上“母亲”这两个字呢?

4.小晶曾经“一辈子都不想见”母亲,但最终却与母亲相认了,这是为什么呢?

听到了血流的声音

鲍尔吉・原野

我堂兄朝克巴特尔生长在牧区,我四五岁的时候去过他家――哲里木盟胡四台村,这也是我父亲的故乡。

我和朝克巴特尔均为独生子。许多年前,当大伯告诉朝克我是他弟弟时,他在我身上也发现一些乐趣。

那年,即我四五岁到胡四台,被一只羊羔吓哭了,以为是狗。朝克和堂姐们哈哈大笑,讲解羊和狗的区别。我不信,以为他们骗我。见过狗,我以为是狼,越发大哭。朝克越发大笑,用脚踢“狼”。

在胡四台村,朝克巴特尔飞身跃上无鞍烈马,奔驰至远,让我视为天人。朝克一家和当时的全国农民一样穷,他的衬衫下摆和袖子都褴褛掉了,仅遮肩背。这件衣裳在我看来很神奇,在马背上飞扬如帜。他穿这件衣服在苇草里发现野鸭蛋、找到酸甜可口的蓝莓。朝克和我走在沙丘下面,他停下倾听,快跑几步,用手接住一只从上面滚下来的刺猬。在茫茫的沙漠上,朝克聪明健壮。他看我的笑容半是嘲笑半是爱。一个城里人在乡下的土地上不怎么会走路、不怎么会吃饭喝水,给他们带来欢乐,就像朝克在城里给我们带来欢乐――他用颤抖的手慢慢摸电梯门,“嗖”地缩回来。

我第一次到胡四台,在堂兄家吃到野鸡肉――肉丝雪白。我一人吃掉两块胸脯,余下的肉被我姐塔娜吃光。朝克和众多的堂姐站着看,带着笑容。大伯招待我们的佳肴还有一小碟葡萄干、一小碟红糖。许多年后才知,野鸡和那么少的葡萄干和红糖是他们从供销社赊来的――秋天用五十千克玉米偿还。事实上,大伯两年之后才还上这笔债务,因为当年的玉米扣除口粮后不足五十千克。平日,他们果腹之物是碾得半碎、炒过的玉米。如果玉米碾成面,就不够吃了。他们从未吃过野鸡肉和葡萄干,连玉米面都未曾饱餐。在山上捉到或挖到的山禽与草药,送到供销社抵债,偿还赊欠的茶、盐和煤油。因此,回想当年他们那么沉静地观看我吃野鸡肉仍带有笑容,实在让人感叹。

那个年代,他们家没钱。他们有幸一睹钞票,是每月乡邮员驰马而至、喊大伯名字并将其右手食指按向鲜红印泥、再按在一张纸上,然后交给他们的十五元钱,这是我爸从1952年挣工资以来每月寄去的钱。这些钱被隆重地积攒着,后来流入医院收款处。伴随穷人一生之物,除去饥饿,另一样就是疾病。

血缘是这样一种东西,超越城乡差距和所谓知识,在独有的河流里交汇,彼此听得见血流的声音。大伯去世后,我爸悲痛不已,痛哭、独语,几个月缓不过来,我们并不劝他安静。劝人节哀实为文化的虚伪中最虚伪的一种。人生连一场痛哭都不曾享用,灵魂何以自如呼吸?我爸经历过战争,在“”中被打为重残。自我曾祖母去世后,他从没流过泪。他七十多岁了,从自己房间踉跄而出,看着我们,说:“你大爷死了。”然后泪水蒙住他的眼睛,像胶在结膜上哆嗦,化为眼泪大滴落下。他本来想说许多话,但说出这一句后就说不下去了,喉颈吞咽,因说不出话而全身颤抖,只站着,盯着我们,样子很吓人。我们报以沉默。少顷,他失望地走了,回自己房间。过了一会儿,他又走出来,告诉我们:“你大爷死了……”充盈的泪水滚滚而下。

父亲的正直,我早有感受。而他在失兄之痛中的纯真情感让我惊讶。那几个月,他回忆了大伯的一生,并用泪水送走这些回忆。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08.10,有删节]

心灵感悟

文章通过“我”小时候在堂兄家的有关经历及父亲对大伯一家的资助等往事的回忆,讴歌了人间的血缘亲情。文中关于大伯家为招待“我”和姐姐竟然不惜负债的情景让人感叹,而大伯去世后父亲悲痛不已的细节描写,更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了血脉亲情的真挚与伟大。

正如文章所说:“血缘是这样一种东西,超越城乡差距和所谓知识,在独有的河流里交汇,彼此听得见血流的声音。”血缘亲情是人类永不褪色的话题!

且读且思

1.朝克在“我”身上发现了哪些乐趣?

2.朝克衬衫的下摆和袖子都褴褛掉了,仅遮肩背。为什么“这件衣裳在我看来很神奇”?

3.“这些钱被隆重地积攒着,后来流入医院收款处”一句中的“隆重”一词应如何理解。

4.请找出文中对标题进行诠释的一句话,并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真切感受。

上一篇:中考名著阅读新题型简析 下一篇: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马国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