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商主体登记制度的构建

时间:2022-04-13 02:13:16

我国网络商主体登记制度的构建

[摘 要]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上购物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购物模式,成为了众多消费者购物消费的热门渠道之一,这也使得我国网络商主体地增长势头迅猛。但这种快速增长中喜中有忧,由于我国网络商主体的相关制度依旧空缺,不能较好地服务现在的网络交易发展模式,导致网络商主体良莠不清,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维系。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现存的网络商主体登记制度现状进行了剖析,针对现存问题,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规制对策,试图从中构建我国的网络商主体登记制度,从而更好的维护网络市场交易秩序,保障网络交易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网络交易 网络商主体 商事登记 信用评价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消费者推崇的购物模式。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商主体数量增长势头较为迅速,通过运用网络交易的方式来开拓新市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些商家和个人自己申请域名或在一些如淘宝网、京东商城、凡客等经营性网站上申请注册、开店经营,成为网络商主体。但我国目前尚无网络商主体资格认定的有关规定,网络市场准入规则也较为匮乏,网络经营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了网络交易中的信用评价、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各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网络购物信用的建立与秩序的维护。可见,研究网络商主体登记制度,已成为我国网络商业领域中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1)我国网络商主体登记制度立法现状

我国仅有极少数法律法规涉及网络商主体资格认定等各方面的内容,整体来说,我国有关网络商主体的立法较为分散,对于网络商主体的资格规制尚处于模糊状态。可喜的是,我国于2010年7月1日实施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该《办法》中,我国明确规定了网络商品以及网络服务经营者的义务,并且对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的义务也进行了规定。同时《办法》中还对网络商品交易中的交易行为以及相关服务行为的管理、监督,以及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范。该《办法》的颁布与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地持续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办法》中在解决网络商主体主体资格真实性识别问题的同时,也对网络交易中的交易和相关服务行为进行了规范,为广大网络消费者维权提供了基础性的制度保障。虽然《办法》中着重强调了网店实名制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施中依旧存在各种问题与障碍,《办法》的出台,依旧未能较好地弥补我国在规范网络商主体上存在的制度漏洞。

(2)我国网络商主体登记制度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我国目前没有成形的网络商主体制度,在网络交易这块依旧引用着传统的商事制度。互联网络可以看作是传统的经营模式上增加的一种先进的营销手段,如果在网络交易主体监管这款完全依照网店实名制来规范现存的网络商主体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在规制网络商主体时,应该有变动的将传统的商事法律制度延伸到网络交易领域,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法律制度依旧还是民商合一,没有制定单独的商事基本法,现存的商主体定义也不是基于明确的规定提出的。这就使得网络商主体的定义以及种类划分无法律依据,使得我们无法明确哪些主体可以成为网络商主体,哪些行为是网络商行为。

第二,我国目前的商事登记立法较混乱,商事主体登记的相关规定比较分散。虽然我国也有部分专门的商事登记立法,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完美。我国现存立法对于商事登记这一问题的规定在多处地方存在着交叉现象,部分地方还出现了立法盲点和真空地带。除此之外,我们目前没有专门的商事主体登记立法,这使得在规制网络经营行为时只能参照传统的商事登记行为,而这种做法却并不能很好地规制网络市场中的商主体。

第三,《办法》的颁布依然未能解决一些实质性问题。首先,《办法》并没有真正地明确哪些主体是需要登记的。《办法》的第十条虽然规定了网络商主体必须进行工商登记,但没能对其登记内容进行细化。通过规定我们并不能很好地区分出经营与非经营、营业与非营业,这使得我们无法明确现存的网络销售或服务是否是合法的经营行为。其次,虽然《办法》建立了相关规则要求网络商主体进行实名注册,但却没有建立相应的规范去保障这些规则地有效实施。最后,《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了:“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出申请,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通过这款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办法》将平台服务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加大,而且这些义务范畴只能给予说明,并未对这样做是否合理以及如果经营者违法该规定后应如何处理等问题进行规定。

(3)我国网络商主体登记制度的构筑

1.转变传统的商事主体登记观念

我国实行的是民商合一的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商法典,更无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制度。商事主体登记的相关规定只是散见于单行法律法规中。而且在现存的相关商事主体登记规定中,我们看到的是国家更多去考虑如何管理市场,立法上赋予了浓厚的公权力色彩,立法体制上还残留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印痕。

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的、广阔的、无形的市场,是一个国际性的大市场,它的出现为开展新形式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在这种有利条件下,网络经济应运而生,将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具有完全市场经济化的交易市场,如果依旧采用原来的管理理念来管理这个大市场,势必将不能适应这个新市场的发展。因此,在商事主体登记这块我们应该进行改革,在现有的商事主体登记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网络交易的特点以及我国国情,在商事主体登记方面给予网络商主体一定的便利措施,以更好的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

2.实行区别对待的的登记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商理念也在不断地进化,很多人在拥有一份正式工作的同时,也抓住了网络市场这一契机,开办了不同形式的网上商店等,如果不对网络市场上的经营与服务主体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网络市场秩序将混乱不堪,不利于我国网络市场的发展。网络经营模式可以看作是传统的经营模式在网络市场上的一种延伸,因此,我们可以在对其主体进行监管时引用传统的商事主体登记制度。但需要主体的是,因为主体上存在差异,所以在引用时我们需要区别对待,对于不同的网络商主体适用不同的商事主体登记制度。

上一篇:电子商务管理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政策... 下一篇:我国中小床上用品企业营销战略研究